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由景观设计、可识别性概念延伸至对项目的区位分析、现状分析,发现项目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从多方面进行解决,提出道路景观可识别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道路景观;可识别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扩大,道路景观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连接着城市的各个区域,不仅丰富了城市绿化层次,也充分展现着城市的魅力。然而近几年来,城市道路景观大多凸显出绿化层次单一、道路可识别性低、人性化设计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友谊大道(三环线—宏茂巷)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探讨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可识别性及优化策略。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道路景观是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风貌及景观特色的重要表现手段。城市道路景观是指人们在城市道路上所感知的自然元素如空间、植物、气味等与人工元素如路面、桥梁等所产生的关系,这些元素的不同搭配体现有特色的道路景观特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更好的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提升城市景观的质量,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道路景观可识别性概念
城市道路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空间。城市道路不再仅仅是简单种两排行道树那么简单,而是应对道路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道路特质、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有特色的道路景观,利用规模化的种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强烈的秩序感和植物特色加强观赏者记忆,形成道路景观可识别性。
2 友谊大道道路景观项目概况
2.1 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武昌区和青山区,西起武昌区徐东商圈宏茂巷,东至青山区三环线友谊大道立交,全长约8.81km,红线宽度50-70m,是武昌地区顺江方向的“穿城交通走廊”和快速分流通道,是武昌片区顺江方向重要的城市发展主轴之一,是沿线青山滨江商务区、杨春湖副中心的主要交通走廊,作为主城区快速路系统中的“最后一条”,其建设对完成城市快速路网具有决定性意义,更具有生态意义。本工程道路绿化设计包括行道树、两侧分车绿带、道路中分带绿化及高架桥下中央分隔带。
2.2 场地现状分析
现状友谊大道与徐东大街交汇处,为下穿通道,周边为销品茂等商业集聚,徐东大街到铁机路线段,现状为地面道路,周边为居住区、商业、学校,友谊大道与二环线交汇处,现状为二环线高架,周边为罗家港水域 、居住区、商业。本次设计坚持“保持生态、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沿线的环境保护与绿化建设,达到美化和提高道路主干道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保护原有自然资源,提高绿化通透性,最终将本项目建设成景观特色明显的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集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3 本项目现状问题
3.1 植物配置单一,景观品质较低
友谊大道行道树主要以落叶乔木法桐为主,侧分带植物以香樟、银杏为主,植物栽植缺少季相变化,缺少道路可识别性。且有些行道树树根庞大,挤压人行道空间,树根裸露在外,破坏人行铺装,病虫害,长势不好,空间不足。道路侧分带、中分带绿化因年限较长,隙地植物生长混乱,植物透视性变差,影响行车视线。
3.2 道路景观趋同,可识别性低
现在绝大多数城市都对道路绿化进行整治,但大都存在大同小异、雷同的缺点,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门户,更应彰显城市特色。项目现状沿线景观与武汉其他道路景观没有明显的差异,植物品种选择趋同,缺乏城市特色、道路特色。植物颜色单一,缺少季相变化。
3.3 人性化设计不足
友谊大道作为交通流量较大的交通道路,周边商铺林立,人行区域亦是人来人往。但友谊大道人性化设计缺失,功能服务性设施不足,如坐凳、垃圾桶、箱体美化等,忽视了交往空间以及交流空间的重要性。好的街道景观能让人驻足观赏,在此交流休憩。
4 本项目设计策略
4.1 整体性设计
本项目绿化设计从整体性考虑,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或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本工程行道树以保留现状树法桐为主,局部移栽后需恢复的,风格与既有保持统一,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行道树下设树穴,树穴内铺鹅卵石。
4.2 丰富季相变化
本项目侧分带绿化,位于高架桥边线外3m以上及无高架的绿化内,上层选用栾树,一方面提高城市冬季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隔离的效果。下层配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茶梅等观赏性灌木,麦冬镶边,不露黄土,增加景觀层次,在有限绿地内增大三维绿量。位于高架范围内或高架边线3m范围内的绿化内,上层选用红叶石楠、下层配八角金盘、海桐等耐阴灌木,麦冬镶边,局部较宽绿化带种植海桐球。道路中分带绿化上层种植常绿树香樟,下层种植丰花月季增添颜色,形成整齐恢弘的景观大道。
4.3 彰显场地可识别性
主干路作为贯穿城市的骨干框架,是城市的门户。武汉拥有悠久的历史,各个街道自然都有不同的特色。本项目选择胸径统一的法桐作为行道树形成整行的树阵气势,与草地的平整互相呼应,灌木种植层次多样化,颜色变化有序,使整个道路景观看起来井然有序、有气势。行道树为一树一路,侧分带选择落叶树种栾树、香樟,红绿相间,分外好看。灌木里的丰花月季、茶梅、春娟随季节开放,给友谊大道的人们带来惊喜。
4.4 人性化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人性化设计,道路铺装、坐凳、垃圾桶、指示牌等。本项目优化行道树附属设施,树穴内放置鹅卵石,避免树根凸起破坏树篦;垃圾桶、绿化护栏等均进行特色设计,将武汉元素进行融合,打造整体性、可识别性的绿色开放空间。
5 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注重可识别性和特色。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在设计中深入挖掘特点,并与之与景观设计、植物搭配等进行融合,一定可以将道路绿化提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2021(03):119-120.
[2]李一淼.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2020.(12):151-154.
[3]徐梦萤 .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初步研究 [D]. 苏州 : 苏州大学,2012.
关键词:道路景观;可识别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扩大,道路景观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连接着城市的各个区域,不仅丰富了城市绿化层次,也充分展现着城市的魅力。然而近几年来,城市道路景观大多凸显出绿化层次单一、道路可识别性低、人性化设计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友谊大道(三环线—宏茂巷)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探讨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可识别性及优化策略。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道路景观是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风貌及景观特色的重要表现手段。城市道路景观是指人们在城市道路上所感知的自然元素如空间、植物、气味等与人工元素如路面、桥梁等所产生的关系,这些元素的不同搭配体现有特色的道路景观特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更好的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提升城市景观的质量,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道路景观可识别性概念
城市道路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空间。城市道路不再仅仅是简单种两排行道树那么简单,而是应对道路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道路特质、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有特色的道路景观,利用规模化的种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强烈的秩序感和植物特色加强观赏者记忆,形成道路景观可识别性。
2 友谊大道道路景观项目概况
2.1 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武昌区和青山区,西起武昌区徐东商圈宏茂巷,东至青山区三环线友谊大道立交,全长约8.81km,红线宽度50-70m,是武昌地区顺江方向的“穿城交通走廊”和快速分流通道,是武昌片区顺江方向重要的城市发展主轴之一,是沿线青山滨江商务区、杨春湖副中心的主要交通走廊,作为主城区快速路系统中的“最后一条”,其建设对完成城市快速路网具有决定性意义,更具有生态意义。本工程道路绿化设计包括行道树、两侧分车绿带、道路中分带绿化及高架桥下中央分隔带。
2.2 场地现状分析
现状友谊大道与徐东大街交汇处,为下穿通道,周边为销品茂等商业集聚,徐东大街到铁机路线段,现状为地面道路,周边为居住区、商业、学校,友谊大道与二环线交汇处,现状为二环线高架,周边为罗家港水域 、居住区、商业。本次设计坚持“保持生态、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沿线的环境保护与绿化建设,达到美化和提高道路主干道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保护原有自然资源,提高绿化通透性,最终将本项目建设成景观特色明显的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集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3 本项目现状问题
3.1 植物配置单一,景观品质较低
友谊大道行道树主要以落叶乔木法桐为主,侧分带植物以香樟、银杏为主,植物栽植缺少季相变化,缺少道路可识别性。且有些行道树树根庞大,挤压人行道空间,树根裸露在外,破坏人行铺装,病虫害,长势不好,空间不足。道路侧分带、中分带绿化因年限较长,隙地植物生长混乱,植物透视性变差,影响行车视线。
3.2 道路景观趋同,可识别性低
现在绝大多数城市都对道路绿化进行整治,但大都存在大同小异、雷同的缺点,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门户,更应彰显城市特色。项目现状沿线景观与武汉其他道路景观没有明显的差异,植物品种选择趋同,缺乏城市特色、道路特色。植物颜色单一,缺少季相变化。
3.3 人性化设计不足
友谊大道作为交通流量较大的交通道路,周边商铺林立,人行区域亦是人来人往。但友谊大道人性化设计缺失,功能服务性设施不足,如坐凳、垃圾桶、箱体美化等,忽视了交往空间以及交流空间的重要性。好的街道景观能让人驻足观赏,在此交流休憩。
4 本项目设计策略
4.1 整体性设计
本项目绿化设计从整体性考虑,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或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本工程行道树以保留现状树法桐为主,局部移栽后需恢复的,风格与既有保持统一,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行道树下设树穴,树穴内铺鹅卵石。
4.2 丰富季相变化
本项目侧分带绿化,位于高架桥边线外3m以上及无高架的绿化内,上层选用栾树,一方面提高城市冬季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隔离的效果。下层配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茶梅等观赏性灌木,麦冬镶边,不露黄土,增加景觀层次,在有限绿地内增大三维绿量。位于高架范围内或高架边线3m范围内的绿化内,上层选用红叶石楠、下层配八角金盘、海桐等耐阴灌木,麦冬镶边,局部较宽绿化带种植海桐球。道路中分带绿化上层种植常绿树香樟,下层种植丰花月季增添颜色,形成整齐恢弘的景观大道。
4.3 彰显场地可识别性
主干路作为贯穿城市的骨干框架,是城市的门户。武汉拥有悠久的历史,各个街道自然都有不同的特色。本项目选择胸径统一的法桐作为行道树形成整行的树阵气势,与草地的平整互相呼应,灌木种植层次多样化,颜色变化有序,使整个道路景观看起来井然有序、有气势。行道树为一树一路,侧分带选择落叶树种栾树、香樟,红绿相间,分外好看。灌木里的丰花月季、茶梅、春娟随季节开放,给友谊大道的人们带来惊喜。
4.4 人性化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人性化设计,道路铺装、坐凳、垃圾桶、指示牌等。本项目优化行道树附属设施,树穴内放置鹅卵石,避免树根凸起破坏树篦;垃圾桶、绿化护栏等均进行特色设计,将武汉元素进行融合,打造整体性、可识别性的绿色开放空间。
5 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注重可识别性和特色。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在设计中深入挖掘特点,并与之与景观设计、植物搭配等进行融合,一定可以将道路绿化提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2021(03):119-120.
[2]李一淼.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2020.(12):151-154.
[3]徐梦萤 .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初步研究 [D]. 苏州 : 苏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