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分别分析了几种模式的操作方式及带来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铜仁学院;实践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而设置的全新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自2006年在全国高校开设以来,得到了各级高校的一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该门课程的特色。这种特色就要求本门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就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校的情况来说,本门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还比较薄弱。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自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来,就在不断的探索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将这些年来的探索归纳如下。
一、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开展实践活动
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高校所在地域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指学生自身在其成长的地域社会中已有一定认知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1]p73前者是相对于学校所在的地域而言,后者是相对于个体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而言。愈是具有地域性的高校,因为其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此两层含义的重叠性愈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近代历史遗址、遗迹,如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革命烈士陵园、著名历史人物故居、纪念碑、大型历史雕塑等;二是各类近代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三是各级各类档案馆;四是图书馆收藏的近现代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如地方报刊、地方名人手稿等;五是民间资料,包括收藏在民间的具有反映近现代历史变迁的历史文物,也不能忽视民间社会对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时刻的历史记忆。
铜仁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生源地历史文化资源,而作为以地方生源为主的院校,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铜仁市作为风景秀丽的西部城市,本身也拥有悠久的历史资源,也有部分红色旅游资源,这就为开展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通过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最终选取红色旅游景点——周逸群故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周逸群烈士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志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把周逸群故居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年来,社科部教师共带领总计上千人的学生参观周逸群故居,学生通过在烈士故居参观近距离感受历史、通过参观烈士事迹及遗物陈列室了解烈士的生平及革命生涯、通过倾听教师及讲解员的讲解,更真切的了解烈士及当时历史的点点滴滴。在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参与清扫烈士故居的活动,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对烈士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认真的清扫,对其中的一草一木都认真的保护,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体现了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烈士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到了更多在书本上无法获取的真切的知识,每次活动结束时,参与的同学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多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就是以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优势在于便于组织学生大规模的参观学习,实践教学成本较低,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生源地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是铜仁学院社科部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由于招生规模与范围的扩大,我校各个专业都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自身成长的家乡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用来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在假期前给学生布置暑期实践活动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假期期间,就近参观考查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遗迹,并写出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生源地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在“纲要”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学生互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接受者,而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其次、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变化,开拓了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新模式。社会调查法教法使“纲要”课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与社会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纲要”课实践教学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再次、感性体验和理论思维相结合,拓宽了“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新渠道。[2]p87社会调查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启发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社会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现状的调查,一方面深化对社会发展状况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转化为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学生对“纲要”课基本理论的理解。
铜仁学院社科部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并将其纳入学生“纲要”课成绩考核之中。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选取调查课题。主要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等。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常用来作为学生调查活动的课题,比如有教师申请了关于新农村问题的课题,就相应的制作了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假期回各自家庭所在地的农村参与调查。2、组织实施调查活动。这也是社会调查活动的关键环节,针对选取的调查课题,教师可以自己制定调查问卷,或者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另外也可以采取实地参观,写出感想,或通过参访、访谈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教师在确定学生社会调查的方式之后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调查活动,并指出调查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教师在认真组织、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社会调查活动的真正实施还要靠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能给他们带来的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这样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也才能保证社会调查活动的成功实施。3、总结提高阶段。社会调查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后,教师要对这些报告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调查工作中取得成绩进行肯定,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应对方案。教师做完调查总结以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调查成果开展班级交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将各小组的经验进行交流。这种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长智慧与能力。这种零散经验的规范化、内在经验的外显化以及小组经验的推广交流,无疑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甚至让教师受到启发,从而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
铜仁学院社科部在“纲要”课授课过程中,通过上述工作步骤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参与的课题主要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建国六十年百姓生活的变迁”等等。通过参加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即培养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其团队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低成本的方式有效扩展实践教学的范围,从而有效扩大“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铜仁学院在实施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时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播放历史题材影片。通过多媒体教室播放历史影片及纪录片,比如《甲午风云》、《我的1919》、《建国大业》等等。影片结束后,教师给学生介绍影片的相关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或者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我校在组织此类活动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教师组织有序,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此类活动中收获到乐趣与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有趣味,常在课上看到一些精彩的影片和珍贵的历史照片。这种多媒体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那个时代和以前的历史。”[3]p64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大大提高“纲要”课教学的说服力。
2、开展读书活动。安排学生研读经典名著,并写出读书心得。通过给学生选取反映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优秀书目来拓宽学的知识范围。我校所选的主要书目有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李德《中国纪事》、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等等。在学生自主读书、写出读书报告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进知识。实践证明,这种简单易行而又具有良好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值得推行。
3、开展课堂讨论。教师选取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社科部教师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论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2009年上半年媒体热议中国南沙群岛问题时,教师就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历史与现状,然后引出话题:“南沙群岛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本身对这种国家大事就比较感兴趣,这在无形中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随后的课堂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才华,在这种活动中也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等等。这些模式在“纲要”实践教学运用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突出了学生亲身体会,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突出了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当然,“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模式还有很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掘总结。
参考文献
[1]地域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价值与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2]《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社会调查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2).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尝试[J].传承,2008(7).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08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关于加强铜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简介:
王德召(1981—),河南南阳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严华(1963—),女,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铜仁学院;实践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而设置的全新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自2006年在全国高校开设以来,得到了各级高校的一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该门课程的特色。这种特色就要求本门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就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校的情况来说,本门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还比较薄弱。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自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来,就在不断的探索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将这些年来的探索归纳如下。
一、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开展实践活动
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高校所在地域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指学生自身在其成长的地域社会中已有一定认知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1]p73前者是相对于学校所在的地域而言,后者是相对于个体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而言。愈是具有地域性的高校,因为其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此两层含义的重叠性愈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近代历史遗址、遗迹,如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革命烈士陵园、著名历史人物故居、纪念碑、大型历史雕塑等;二是各类近代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三是各级各类档案馆;四是图书馆收藏的近现代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如地方报刊、地方名人手稿等;五是民间资料,包括收藏在民间的具有反映近现代历史变迁的历史文物,也不能忽视民间社会对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时刻的历史记忆。
铜仁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生源地历史文化资源,而作为以地方生源为主的院校,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铜仁市作为风景秀丽的西部城市,本身也拥有悠久的历史资源,也有部分红色旅游资源,这就为开展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通过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最终选取红色旅游景点——周逸群故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周逸群烈士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志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把周逸群故居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年来,社科部教师共带领总计上千人的学生参观周逸群故居,学生通过在烈士故居参观近距离感受历史、通过参观烈士事迹及遗物陈列室了解烈士的生平及革命生涯、通过倾听教师及讲解员的讲解,更真切的了解烈士及当时历史的点点滴滴。在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参与清扫烈士故居的活动,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对烈士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认真的清扫,对其中的一草一木都认真的保护,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体现了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烈士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到了更多在书本上无法获取的真切的知识,每次活动结束时,参与的同学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多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就是以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优势在于便于组织学生大规模的参观学习,实践教学成本较低,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生源地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是铜仁学院社科部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由于招生规模与范围的扩大,我校各个专业都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自身成长的家乡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用来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在假期前给学生布置暑期实践活动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假期期间,就近参观考查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遗迹,并写出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生源地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在“纲要”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学生互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接受者,而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其次、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变化,开拓了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新模式。社会调查法教法使“纲要”课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与社会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纲要”课实践教学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再次、感性体验和理论思维相结合,拓宽了“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新渠道。[2]p87社会调查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启发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社会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现状的调查,一方面深化对社会发展状况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转化为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学生对“纲要”课基本理论的理解。
铜仁学院社科部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并将其纳入学生“纲要”课成绩考核之中。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选取调查课题。主要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等。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常用来作为学生调查活动的课题,比如有教师申请了关于新农村问题的课题,就相应的制作了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假期回各自家庭所在地的农村参与调查。2、组织实施调查活动。这也是社会调查活动的关键环节,针对选取的调查课题,教师可以自己制定调查问卷,或者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另外也可以采取实地参观,写出感想,或通过参访、访谈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教师在确定学生社会调查的方式之后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调查活动,并指出调查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教师在认真组织、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社会调查活动的真正实施还要靠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能给他们带来的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这样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也才能保证社会调查活动的成功实施。3、总结提高阶段。社会调查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后,教师要对这些报告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调查工作中取得成绩进行肯定,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应对方案。教师做完调查总结以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调查成果开展班级交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将各小组的经验进行交流。这种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长智慧与能力。这种零散经验的规范化、内在经验的外显化以及小组经验的推广交流,无疑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甚至让教师受到启发,从而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
铜仁学院社科部在“纲要”课授课过程中,通过上述工作步骤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参与的课题主要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建国六十年百姓生活的变迁”等等。通过参加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即培养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其团队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低成本的方式有效扩展实践教学的范围,从而有效扩大“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铜仁学院在实施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时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播放历史题材影片。通过多媒体教室播放历史影片及纪录片,比如《甲午风云》、《我的1919》、《建国大业》等等。影片结束后,教师给学生介绍影片的相关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或者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我校在组织此类活动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教师组织有序,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此类活动中收获到乐趣与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有趣味,常在课上看到一些精彩的影片和珍贵的历史照片。这种多媒体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那个时代和以前的历史。”[3]p64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大大提高“纲要”课教学的说服力。
2、开展读书活动。安排学生研读经典名著,并写出读书心得。通过给学生选取反映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优秀书目来拓宽学的知识范围。我校所选的主要书目有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李德《中国纪事》、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等等。在学生自主读书、写出读书报告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进知识。实践证明,这种简单易行而又具有良好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值得推行。
3、开展课堂讨论。教师选取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社科部教师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论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2009年上半年媒体热议中国南沙群岛问题时,教师就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历史与现状,然后引出话题:“南沙群岛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本身对这种国家大事就比较感兴趣,这在无形中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随后的课堂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才华,在这种活动中也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等等。这些模式在“纲要”实践教学运用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突出了学生亲身体会,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突出了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当然,“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模式还有很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掘总结。
参考文献
[1]地域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价值与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2]《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社会调查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2).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尝试[J].传承,2008(7).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08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关于加强铜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简介:
王德召(1981—),河南南阳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严华(1963—),女,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