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实践育人与创新实践的理论研究,论述了加强高校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创新实践指导队伍与组织模式的调研,总结了当前高校创新实践的现状。文章对高校创新实践工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构建五级金字塔的创新教育模式和四轮驱动的创新实践模式,并对依托创新实践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践育人;创新实践;模式;思政载体
高校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创新实践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新教育的实践层面出发,研究如何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作用,对指导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思考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探索创新实践的组织模式、发挥好创新实践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加强高校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其中特别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于2012 年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3]。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实践育人。高校实践育人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包含在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实践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4]。从一系列意见、通知的密集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等的发展越发重视,搭建科学地、有效地创新实践平台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然。
二、当前高校创新实践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层面呈现出多种形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高校创新实践目前可以分为两支力量,即教师队伍与学生工作队伍,对应的机构可以分为为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团委(学生科),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教研室组织模式、学团队伍组织模式。
(一)教研室模式。教研室模式的指导者由专业教师组成,充分利用高校的实验室、工作室、研究室等资源,结合教学、实驗、科研等,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具体实施中,一种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种参与从目前来看,还只能是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性工作。第二种就是参与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这种模式是以学生的创新活动为主,老师处在指导者的位置。第三种就是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教研室模式,最典型的主要是集中在科创竞赛方面,大多数以专业类竞赛为主,如土木专业的结构设计大赛、电气专业电子设计大赛等,都具有明显的专业竞赛性质。教研室模式的特点是,结合教学与试验,实现教学与创新的无缝对接,学生的参与率和经费相对有保障。存在的弊端就是,指导者往往只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竞赛,参加竞赛相对单一。
(二)学团队伍组织模式。这是由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组成的一支队伍,主要是结合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来组织创新实践。2016年,团中央学校部正式启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自下而上地形成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工作制度,获得高校和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5]。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这是高校共青团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6]。共青团组织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共青团强大的组织优势,依托科技类社团、学生会、团支部等组织,实施创新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测评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实践主要是科技类竞赛活动,这类竞赛一般涵盖专业比较广,面向各层次、各专业的大学生,代表性的竞赛活动比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但是,学生工作队伍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专业的指导比较薄弱,很多时候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三、高校创新实践组织育人模式探索与构建。
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工作,这既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整合好两支创新实践的指导队伍,发挥两支队伍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是构建高效创新实践模式的前提。创新实践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也已经非常的丰富,本课题组通过调研与总结多年来的一线工作经验,从操作层面对创新实践的培养体系和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五级金字塔创新培养体系。“学习—实践—竞赛—研究—创新创业”是课题组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课堂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创新创创业都应立足在课堂学习之上。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实验、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专业。通过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研究方向,通过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结合,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所以说,课堂学习是基础,实习实践是锤炼,科技竞赛是演练,学研结合是筛选,创新创业是目标。因此,高校要重视课堂教学,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抓好学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高校应当重视实习实践的教学,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大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支持力度。只有金字塔的基础打牢了,创新创业走的更高、更远。 (二)四轮驱动创新实践模式。四轮是指团队、项目、导师、基地四个维度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而使创新创业与学校整体工作融合、与专业及教师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有源之水。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首先从大一开始就要组建创新团队,团队组建初期,学生不免会有迷茫,但是只有形成团队,在日后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有了团队,就要确定好团队的课题项目,这之中一定是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还得有基地作为保障,使学生有基本的开展创新创业的场地。按照这四个维度,打造团队,通过不断的筛选,最终一部分团队才会行驶到到金字塔的顶端。
四、高校创新实践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
适应新的形势、拓展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创新教育不仅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平台,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创新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加油站。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统一起来,要为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创新教育的平台上,聚集的是一批敢想敢干、勇闯会干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激情与梦想,在参与创新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会有和课堂上不同的认知和体会,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创新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油续航。
(二)创新实践是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实验室。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一是要培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新活动,学生检验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也明确了专业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奠定了基础。二是要培养科学思维。在创新实践中,大学生学会了信息检索、申请专利、论文撰写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组成要素。创新实践活动承载着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的塑造,成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实验室。
(三)创新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试验田。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包含了自我管理、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形象礼仪、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核心素养之一。依托创新实践平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发现现状和前景,对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团队协作的能力的培养,只有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创新的路上才不再孤单。三是责任与担当,诚实与守信,在创新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实践不是一句空谈,需要脚踏实地,在创新实践的平台上,职业素养培养找到了最好的试验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3/c_1122774230.htm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3]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xxgk_142870.html
[4]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xxgk_142870.html
[5] 團中央学校部就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答记者问[N].中国青年报,2017-07-05(003)
[6] 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7-07-05(003)
作者简介:侯振华(1978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唐琳,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馆员;董啸,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研究”(项目编号2015RKB01351)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来源:山东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创新实践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18019S)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实践育人;创新实践;模式;思政载体
高校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创新实践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新教育的实践层面出发,研究如何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作用,对指导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思考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探索创新实践的组织模式、发挥好创新实践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加强高校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其中特别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于2012 年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3]。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实践育人。高校实践育人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包含在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实践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4]。从一系列意见、通知的密集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等的发展越发重视,搭建科学地、有效地创新实践平台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然。
二、当前高校创新实践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层面呈现出多种形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高校创新实践目前可以分为两支力量,即教师队伍与学生工作队伍,对应的机构可以分为为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团委(学生科),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教研室组织模式、学团队伍组织模式。
(一)教研室模式。教研室模式的指导者由专业教师组成,充分利用高校的实验室、工作室、研究室等资源,结合教学、实驗、科研等,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具体实施中,一种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种参与从目前来看,还只能是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性工作。第二种就是参与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这种模式是以学生的创新活动为主,老师处在指导者的位置。第三种就是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教研室模式,最典型的主要是集中在科创竞赛方面,大多数以专业类竞赛为主,如土木专业的结构设计大赛、电气专业电子设计大赛等,都具有明显的专业竞赛性质。教研室模式的特点是,结合教学与试验,实现教学与创新的无缝对接,学生的参与率和经费相对有保障。存在的弊端就是,指导者往往只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竞赛,参加竞赛相对单一。
(二)学团队伍组织模式。这是由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组成的一支队伍,主要是结合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来组织创新实践。2016年,团中央学校部正式启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自下而上地形成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工作制度,获得高校和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5]。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这是高校共青团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6]。共青团组织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共青团强大的组织优势,依托科技类社团、学生会、团支部等组织,实施创新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测评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实践主要是科技类竞赛活动,这类竞赛一般涵盖专业比较广,面向各层次、各专业的大学生,代表性的竞赛活动比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但是,学生工作队伍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专业的指导比较薄弱,很多时候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三、高校创新实践组织育人模式探索与构建。
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工作,这既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整合好两支创新实践的指导队伍,发挥两支队伍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是构建高效创新实践模式的前提。创新实践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也已经非常的丰富,本课题组通过调研与总结多年来的一线工作经验,从操作层面对创新实践的培养体系和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五级金字塔创新培养体系。“学习—实践—竞赛—研究—创新创业”是课题组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课堂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创新创创业都应立足在课堂学习之上。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实验、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专业。通过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研究方向,通过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结合,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所以说,课堂学习是基础,实习实践是锤炼,科技竞赛是演练,学研结合是筛选,创新创业是目标。因此,高校要重视课堂教学,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抓好学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高校应当重视实习实践的教学,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大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支持力度。只有金字塔的基础打牢了,创新创业走的更高、更远。 (二)四轮驱动创新实践模式。四轮是指团队、项目、导师、基地四个维度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而使创新创业与学校整体工作融合、与专业及教师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有源之水。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首先从大一开始就要组建创新团队,团队组建初期,学生不免会有迷茫,但是只有形成团队,在日后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有了团队,就要确定好团队的课题项目,这之中一定是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还得有基地作为保障,使学生有基本的开展创新创业的场地。按照这四个维度,打造团队,通过不断的筛选,最终一部分团队才会行驶到到金字塔的顶端。
四、高校创新实践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
适应新的形势、拓展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创新教育不仅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平台,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创新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加油站。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统一起来,要为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创新教育的平台上,聚集的是一批敢想敢干、勇闯会干的大学生,他们充满激情与梦想,在参与创新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会有和课堂上不同的认知和体会,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创新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油续航。
(二)创新实践是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实验室。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一是要培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新活动,学生检验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也明确了专业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奠定了基础。二是要培养科学思维。在创新实践中,大学生学会了信息检索、申请专利、论文撰写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组成要素。创新实践活动承载着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的塑造,成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实验室。
(三)创新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试验田。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包含了自我管理、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形象礼仪、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核心素养之一。依托创新实践平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发现现状和前景,对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团队协作的能力的培养,只有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创新的路上才不再孤单。三是责任与担当,诚实与守信,在创新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实践不是一句空谈,需要脚踏实地,在创新实践的平台上,职业素养培养找到了最好的试验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3/c_1122774230.htm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3]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xxgk_142870.html
[4]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xxgk_142870.html
[5] 團中央学校部就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答记者问[N].中国青年报,2017-07-05(003)
[6] 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7-07-05(003)
作者简介:侯振华(1978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唐琳,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馆员;董啸,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研究”(项目编号2015RKB01351)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来源:山东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创新实践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18019S)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