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设计分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属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体育在学生未来职业过程中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职业特点可以将体育课程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对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展开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正确指导,使学生试着保持身体素质良好,这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资料分析方式,和问卷调查方式对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科学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体能;科学化;设计
  结合实际就业为导向,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不但需要具有普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还要对学生体质和心理素质进行相应的培养,最终培养出品质良好的学生。其次高职院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高职体育教育主要是为职业奠定基础,所以在实际高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强化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力度,推动学生职业体能稳步升高,将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
  1.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体能训练的策略
  1.1高职院校兴趣体育课程教学策略
  兴趣体育主要是基于学生对参与运动兴趣展开相应的兴趣体育课程教学,可以开设一些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瑜伽或是健美操等兴趣体育课程。这种兴趣课程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从而让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感兴趣体育项目知识充分掌握。从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组织结合一些体育项目团体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有侧重,一些教师可能会负责多个体育团体,这时学生会在一周内参加多次体育活动,还要保证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都在45分钟左右。教师需要对教学实际方案进行设计和执行,将体育训练的效果发挥出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朝着正确训练方式前进。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可以基于一些信息化软件进行体育训练流程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职业体能训练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去,最终实现职业体能的增强。
  1.2高职院校职业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职业素质体育和一些相关课程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属于团队性管理,在实施教学组织的时候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中,也就是将学生进行正确划分。实际教学活动包含了考核,考勤和练习等,这些环节都会在小组学习中完成,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并使其辅助组员实现高效学习,这种分层学习小组不但能够加速学习质量也可以提升学习质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实际方式主要有课堂中训练,知识训练等,在课堂中的训练主要是对学生基础体能进行训练,而知识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保健性的身体训练,为学生的基础训练做好准备。
  1.3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堂设计策略
  高职院校在日常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会以基础理论教学形式为主,对学生实施职业体能训练和运动保健等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到一些职业中的常见病,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职业体能的基础内容和常见病的应对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职业病的出现,更加合理的预防和保健,为职业体能训练教学的合理开展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使用理论课程方式让学生掌握体能训练方式,使其更加适合未来职业化,结合实际特点制定体能训练表,合理安排作息和强度,为学生的终身训练做出保证。
  2.完善高职院校体能训练的方式
  2.1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思想尊重学生
  由于目前一些职业针对学生的体能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体能训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提升的,需要学生始终坚持不懈的参加体能训练才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体能素质。同时较高水平的体能无法始终保持,也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和坚持才能保持,目前高职院校职业体能练习方式有两点。首先职业体能训练要求学生想要将体能始终保持在工作需求上就应该有一定的身体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锻炼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身体意识。高职院校学生为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意识,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实施体能训练的时候将终身体育锻炼渗透到其中,让学生能够了解体能训练的实际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体能训练的主动性,最后才可以为未来职业所需体能标準奠定基础。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不但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体能的重要性,还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不但有学生的身体教育,还包含了思想,智力,态度,情感等等。高职院校中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文明行为的实现,让学生的抗挫折精神成型,强化其团队意识和纪律性。其次也能够对学生身体机能进行完善,促使学生神经活动更加灵活,为学生智力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在一些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较为全面的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1]。
  2.2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职业体能训练的热爱,就需要高职院校内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需求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团体的创建,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从而构建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练习模式。高职院校中的体育团体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能力的团体,能够为学生的终身体能训练意识奠定基础,也会成为体育课堂的重要构成。体育团体需要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并逐步帮助学生实现其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可以养成较为科学的生活习惯。学生也可以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身体管理,进一步强化其交流能力[2]。
  2.3丰富教学形式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其体育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会导致其职业训练方式差异较大,这时就需要提升体能训练方式的科学性,设计出较为合理的职业体能训练方式,推翻传统教学环境中较为封建的教学方式,在掌握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相应训练形式,完成因人施教。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结合问卷调查和测试等形式来对学生自身的体育兴趣基础和身体素质充分了解,将学生兴趣和身体素质相结合实现个性的体育训练模式。并按照相应的内容将学生分组,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对训练方式进行设计,让学生可以从体能训练中有所收获,最终使其体能能够满足未来职业标准[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中体能训练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这种训练效果有着优势也有着劣势,体能训练效果会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方向。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质量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体能需求和目标,并将学生自身特点紧密结合,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出较为优质的社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丽晶,张晨,范海霞. 上海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参与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7(6):139-141.
  [2]  邵铁武,李忠,白强强.基于J2EE的高职院校岗位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设计和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95-96.
  [3]  石磊.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分析[J].2017(24):75-76.
  作者简介:黄源伟,男,1982年5月,汉,湖南长沙,本科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能训练。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为个人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提供保障。因此马克思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实施出现了些许认识的偏差,本文将从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发展现状揭示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旨在让马克思主义课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期刊
摘 要:习近平高校党建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要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这一根本原则,明确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紧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关键环节,抓好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常态化这一重要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高校党建;启示
期刊
摘 要:在危机时期进行谈判以取得成功结果所需的领导技能尤其重要。谈判技巧和谈判能力对于商业管理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因为通过实践谈判技巧培养出来的技能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本文重点讨论了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来领导有效的谈判过程。  关键词:领导技巧;冲突;谈判  无论是在我们的商业工作环境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谈判都无处不在。如何能让自己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如何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合理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作为新兴传媒方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欲的成长阶段,更易接受新事物,而作为辅导高校学子健康成长的共青团组织,更要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地渗透到年轻人心中。在新媒体时代下,共青团组织应迅速找到符合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方案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工作创新  共青团组织是由共产党指
期刊
摘 要:为了培养“一线工程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本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认识实习为例,从认识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组织方式探讨了认识实习体系教学现状,并对如何提高认识实习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认识实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应用类本科院校而言,它是重中之重,因为针对于需要培养“一线工程师”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来讲,实践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全国各高校已经进行了多番有益探索和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回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需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  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拓展和延伸,实践教學在思政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基于实践教学在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固有难度,尽管各高校思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为此,本文结合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以及意义,针对其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具体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便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
期刊
摘 要:大思政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的现实要求。树立大思政理念、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破解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教学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高职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ZDX227)阶段性成果  一、大思政的内涵与本质  1、大思政的源起与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对新时期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转变与体育课的转变进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强身健体的观念转变为多元化、人文化的理念。当前大部分的体育课教学单一,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将从大学生需求入手,提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体育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校园文化与教学理念中以人文主义价值观为主,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隨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有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我国制造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对国家宏观经济框架、供给侧结构改革及制度设计转型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文化和经济因素,高职院校培育体系存在“唯技术论”等现实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工匠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