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捕捉图书选题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的出版生涯中没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果你在做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出版工作后,还没有遇到令你或激动,或悲愤,或爽朗,或郁闷的作者和作品,那肯定是相当苦逼的,至少很遗憾。
  我不能牛气哄哄地说我做了12年图书出版,经手的或者出版的都是优秀作品。为此,我常很苦闷。但这一次,我清晰而响亮地对你说:策划编辑《无极之路》《永不失望》,改变了我心灵的朝向!它注定将以一段激情满怀的岁月嵌入我生命的历程中。
  记得那是2010年8月我主持《黄全愈教育作品》出版座谈会后的一个晚宴,耳酣酒热之际,与以《无极之路》《新教育风暴》名满天下的作家王宏甲辩论不已。第二天我就如约来到他的家里。这是一次4小时的拜访。坐在他家的客厅里,他居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从中国文明讲起,古至《尧典》,远至希腊,间或穿插着20年前创作《无极之路》的感受和反思。说实在的,第一次遇到如此能说的作者,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但越听越如坐针毡,我还有事呢!但当我听他说“《无极之路》曾被石家庄北郊监狱的犯人们读烂了读散了装订起来再读”“20年来无数读者一再追问刘日后来怎么样”的时候,策划人的敏感使我立即警觉起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图书选题吗?!
  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小时,我再也无心去听他那中国文化西方文明的布道了,立即打住,集中主题到《无极之路》再版上来。
  这是一个新闻记者的敏感(我曾经做过8年记者)、10年出版经验的积淀和一直为人诟病的“炒冷饭”在综合作祟。有心的编辑可以从敏感、积淀和炒冷饭这三点来体会如何做一个策划人了。话题被我一集中,他的滔滔不绝变成了简单而深沉的一句话:“我20年没有动这个题材,现在我也不想动它。”接着是沉默,沉默到令我有一点小压抑。良久,我听到他第二句话:“《无极之路》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刘日。”
  刘日是这部1990年出版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的主人公,他1985-1993年任河北无极县委书记。在曾经支持刘日改革、号召全省“向刘日同志学习”的原省委书记邢崇智1993年离去时,刘日被调离无极。后来的刘日历尽坎坷,工作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鲜为人知。
  我说:“宏甲,刘日后来怎么样了?你有责任回答天下。你应该写一篇文章,向数不清的读者、广播听众(《无极之路》出版后,曾被全国2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长篇连播)和电视观众(无极之路曾被北京电视台拍摄成53集大型电视报告文学片)交代刘日20年来的工作和生活道路,这里面饱含着人民群众对那个县委书记的感情。”
  宏甲说:“我想想。”
  接下来该我发挥自己的言说“才华”了。我从《无极之路》当年的影响谈起,还用我出版图书的品质来诱惑他,我甚至把我从2000年到2010年的出版历程和重要作品,向他一股脑地倒出来,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以期影响他的态度:帮我做出《无极之路》修订版!
  他仍然说:“我再想想。”
  此后除了简短的问候、不间断的催促,我再没有与宏甲深入沟通。
  不知道是那次的交流令他动容,还是我一年中断断续续但锲而不舍的鼓动说服了他。2011年9月的某一天,时间过去一年多了,接到宏甲短信:“给你信箱发了一份文件。”我打开一看,大吃一惊,他居然用20多万字的篇幅来回答我一年前提出的问题,并且命名为《后来的事》!
  我知道,这是《无极之路》后来的事,是刘日后来的事。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惊喜。对一个出版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能比拿到期待已久的一部书稿更令你兴奋的了。
  他用“充满热望的年代”描写《无极之路》出版后来自各领域的支持与关注;他用“一条情感澎湃的江河”描写群众来信、专家声音;他用“明月在天,路人喜其皎洁,盗者恶其光辉”描写河北省委、中宣部、中组部对《无极之路》的支持,并交代刘日为何如何调离无极;他用“毁誉都把人生推到必须接受严峻考验的前沿”描述刘日被调到河北省农业开发办任“第五把手”,他用“一个公民的人生价值”续写“灭鼠大王邱满囤”……他在此书中集中相当篇幅,描述了刘日通过深入社会调研,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写出《关于在司法改革中坚持少杀慎杀原则的建议》等十几条重大建议……而令我相当惊喜的是,他居然写了两万多字的《再论人民观》放在第十章。这是一篇堪称全书眼睛的重要文章,以此来呼应乃至总结前文所有叙述。
  行文至此,同行们,你该知道,我为何把这本《后来的事》重新取名为《永不失望》了。那是阅读电子文稿的第三天,我约宏甲吃饭,几个小菜伴着对新书稿的诸多争论之际,我脱口而出“永不失望”四个字。“就是它!”宏甲当场定案。
  此后的编辑出版就有了一点从容的味道。从容,你懂得……
  这就是从《无极之路》到《永不失望》的出版故事。只有两个老掉牙的词可以让《出版参考》的读者“参考”:情怀和使命。
其他文献
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  《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
期刊
出版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出台  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手起草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目前处于讨论阶段,年内有望出台。该办法主要对各地出版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标准、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考核及动态管理、基地产业规模、发展规划等方面将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已有的九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管理、运营也将纳入该管理办法中。  据悉,有关九家基地主要是与当地的国有出版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民
期刊
《出版参考》:2012年已经过半,凤凰集团今年着力做的几件事情进展如何?  陈海燕:进展比较顺利。  第一件事情,继续深化改革。不是完成转企就成功了,那只是第一步,只是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实现公司化改造,目的不仅是变成企业,而且是变成现代企业,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文化企业。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我们的构想已向省里做了汇报,得到了支持。  第二件事情,
期刊
“曲高和寡”,一直以来都是学术出版的一个代名词。而对于出版者而言,如何将阳春白雪般的学术类图书有效地推广并销售出去,始终是一个问题。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术类图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学术类图书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无论是历史,还是政治,抑或物理等方面,都隶属于一定的学科,门类清晰,专业术语较多,读者多为学术研究人士或高校师生,学术的定位决定了此类图书非常难如畅销书一般为大
期刊
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发布《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本刊讯(记者 韩阳)7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从12个方面的经济指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报告表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格局下,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显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期刊
四川省教育厅与新华文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6日,四川省教育厅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轩”),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政企联动,又将携手迈进全新的征程。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秉承“服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连续33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几番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全新的教育服务模式,不断用各种方式助推
期刊
随着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和挑战。中国出版协会为促进出版业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了出版专业培训。  作为培训成员,我们走访了《纽约客》杂志社、企鹅集团、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AMACOM)与珀修斯图书集
期刊
大型纪录片《黄金时代》同名书在京发布  本刊讯 7月8日,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广播电视集团第一财经频道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黄金时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顾问乔林,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金文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期刊
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3日,由韬奋基金会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共同举办的“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姜军主持。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副司长李宏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全新出版 增收新词三千多条  本刊讯(记者 韩阳)7月15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经过多年的修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式出版。该词典迄今已印刷400多次,发行5000万册,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多个奖项。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副局长郭义强,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