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和挑战。中国出版协会为促进出版业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了出版专业培训。
作为培训成员,我们走访了《纽约客》杂志社、企鹅集团、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AMACOM)与珀修斯图书集团(Perseus Books Group)等出版机构;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旗下Free Press副总裁、总编辑关于“如何打造畅销书”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数字总监关于“数字营销与数字出版”的两个主题培训;分赴相关高等院校和文化产业基地,进行出版交流和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了数字化冲击下美国出版业的情况,学习了转型时期美国出版业的出版管理的经验,增强了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的理解。总体来讲,有下面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数字化浪潮下实体书店倒闭潮全球蔓延,传统出版业面临危机与挑战
近几年,作为传统出版业主要销售渠道的实体书店,由于受到人们阅读与消费习惯的转型、网络书店折扣冲击、低迷的经济形势以及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风行的影响,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实体书店的版图正逐步被无孔不入的网络销售和蓬勃发展的数字出版物吞噬。
位于纽约曼哈顿联合广场的巴诺书店书架空空荡荡,玩具和游戏越来越多。这家创办于1873年的百年老店,长久以来美国最大、实力最强的连锁书店,由于受到电子书及网上书店的冲击,利润和客流双双下滑,于2010年宣布转业出售;2011年以来,其华尔街股票迅速贬值,巴诺书店的生存问题暗涌流动。而在2011年2月份,有着40年历史、曾一度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书店的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鲍德斯已申请破产保护。两大连锁书店相继身陷困境,使得美国书业萧条的状况体现得更加全面深刻。
实体书店的倒闭潮已在全球蔓延。在我国,先是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宣布停业,接着号称国内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杭州的“光合作用”倒闭,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店都没能逃得过相同的结局。有媒体报道,过去4年里,我国已有上万家民营书店接二连三地倒闭。这些实体书店的倒闭,无疑加剧了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困境。
面对众多书店的消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曾表示,书店是政府应扶持的企业,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专门文件扶持书店,“如对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网点免征增值税等”。各省也正致力于出台本省扶持实体书店的措施。
国内外传统实体书店的消亡,以及我国各方正在酝酿的扶持政策,无不向出版业者发出强烈的信号:传统出版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必须调整与转型。如何应对数字化冲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寻求传统出版业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开拓新赢利模式应对挑战,成为国内外传统出版业当前迫切解决的课题。
二、美国出版业如何应对数字化冲击
1.将数字出版上升至战略高度。建立新赢利模式
目前,大众的阅读方式正从单一的传统纸介质转为纸介质与电纸书、在线阅读、手机书等多种新兴阅读方式并存,对于出版产业而言,数字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推波助澜,宣告数字时代的开启。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和印刷时代的终结,只是预示着我们将步入一个相当长的纸质与电子、印刷与数字共生的过渡时期。
我国的出版业在刚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之际就碰上了如此艰难的过渡期,数字出版在国内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整个行业都处于对数字出版的迷茫、期待与探索之中。而美国的数字出版则已经借助其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竞争机制开始起步,并展现出蓬勃生机。
目前,美国传统出版商基本主导了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依靠自己的雄厚资金,兼并或者自主研发数字技术平台,完成内容对技术的主导。以我们走访的珀修斯图书集团为例,与大多数美国的出版商一样,珀修斯图书集团对数字出版的投入非常坚定和果断,他们把数字出版提升到生存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他们将传统产品数字化,将传播渠道网络化,延伸出版产业链,开发了具有特色和成长性的数字产品,努力挖掘新的发展空间和赢利模式,其数字出版的收入基本均已占到总收入的20%左右。
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就数字出版的方式而言,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信息时代的地球村效应已经让新生的让大众接受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瞬间传遍全世界。因此,出版商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和资金,而在于能否把握数字出版的本质和特点,进而建立起相应的商业模式及赢利模式。美国的各大出版商在这方面的探索显然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美国数字出版的整体链条比较清晰,大概有内容出版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和电信移动运营商等几个主要的链条。传统的出版商大多以内容提供为主,并向下游延伸;一些技术和销售服务商目前也开始向内容进军,整个出版链条也呈现出整合的趋势。以我们参访的企鹅集团为例,企鹅出版集团是大众图书出版商,为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读者出版发行小说、人文社科类图书、畅销书、经典图书、儿童图书以及参考书。他们在数字出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针对不同类别的图书设计了有特色的数字化产品,并与亚马逊、苹果、谷歌等不同的数字出版平台和服务商建立了合作关系。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企鹅出版集团电子书销售额增长已经超过了130%,目前已占到其全球销售收入的14%。企鹅出版集团还将继续保持对数字出版的投资。
另一方面,2011年10月,亚马逊高调宣布将积极签约作家,直接出版纸质书和电子书。这对传统出版商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亚马逊的实力,想整合一部分上游的出版链条是很容易的事,这将直接威胁到一部分传统出版商的生存。在国内,当当网也开始进军出版业,这种由图书零售商签约作者同时面对读者的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现在言之尚早,但这种模式将在出版业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则是不争的事实。 2.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坚持专业化出版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一个合理的多元业务结构的形成必须从专业化做起。美国不少出版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同时执行专业化出版战略,注重更精细的专业化运作,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拳头产品。
比如,此次参观的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是美国管理协会(AMA)于1960年成立的图书出版部门。AMA是全球最大的管理教育机构,主要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AMACOM则主要侧重出版涵盖商业、管理、领导、人力资源、职业发展、市场、销售、客户服务、项目管理及金融等领域知识类图书。选题方向与AMA大体一致;作者均是世界级的教育家、成功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培训师、咨询顾问和新闻工作者。图书出版的选题前期调研也主要参考AMA的培训情况。在图书推广方面,AMA会结合管理培训课程帮助其做图书推广。在出版专业化方面,与中国大多数出版社一样,AMACOM也做过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非专业化选题,但是由于缺少有力的营销渠道,其出版选题又回归到核心业务。这种经历使其认识到跨越自己的专业领域跟风出版不会有大的成就,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才可以拥有更多出众的作者和其他资源。
这种专业化出版与教育培训业务相结合的多元化产业链方式,一是实现了作者对接,积累了大量作者资源;二是实现了选题对接,使图书出版部门选题策划更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实现了销售对接,出版的图书可以作为教材直接用于培训,建立了系统内的营销渠道;四是与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实现双赢。
3.出版商坚守经营理念,编辑人员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
美国出版商在美国市场及全球市场上叱咤风云,在经营方面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与我们沟通的出版人中就有两位比较典型的代表。一位是来自于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旗下Free Press的副总裁、总编辑Dominick V.Anfuso先生,一位是企鹅出版集团Portfolio分社社长助理Emily Angell先生。
Dominick V.Anfuso先生曾经编辑出版了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他最强调的是自己对编辑职业的推崇,以一种近乎信仰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编辑工作。从经营角度,Dominick V.Anfuso先生则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认为一切好的产品都需要编辑去发现、去策划、去塑造,只要有了好的内容,辅以相应的营销手段,就能取得好的市场效果。而EmilyAngell先生则是着重强调了营销手段的重要性。以企鹅出版集团曾出版过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为例,认为营销应该贯穿出版的全过程且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营销做到位,就可获得市场成功。这是典型的营销为王的思想。美国出版商虽然对出版的理解各有侧重,但是都探索出了成功的赢利模式。在我国也有内容为王还是营销为王之争,其实大道相通,在出版业中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功能,但不管侧重哪个方面,只要能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赢利模式,就不会被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美国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人员不仅注重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和引导,同时注意角度转变,进行全新体验,反映了职业人的尝鲜与创新精神。例如,哈珀t柯林斯出版集团黛比·斯戴尔女士为我们做了关于“数字营销与数字出版”的演讲。作为数字总监、资深编辑,黛比女士讲述了她由编辑别人的作品到自己利用数字化工具、亲身参与作品创作的角色转换历程,并且利用时下非常流行的微博和网络社区,在作品写作过程中,和粉丝交流沟通,培养潜在读者和购书人群。这种编辑与作者身份融合、高度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出版方式反映了高度的创新精神。在数字化浪潮下,出版人想要走得更远,这种精神不可或缺。
三、灵活的出版体制和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出版业发展和转型提供了重要保证
数字时代的到来,是一次革命,美国出版业之所以能够较早较好地应对冲击,迈出数字化出版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灵活的出版体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1.灵活的出版发行管理体制
此次参观的几家出版集团中,除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为协会下属的出版公司外,其余几家均为私人出版公司。很明显,美国图书出版发行销售体制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一是从管理体制上看,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政府出版管理机构,也没有地方管理机构。二是在美国登记成立出版社手续十分简单。在美国成立一家出版社,与成立其他私人公司一样,一般在所在州、郡或市登记后,交数十美元即可。三是美国的图书出版行业,自律程度很高。行业自身有自己的组织,并且运作良好。出版行业协会担负很多出版宏观管理的任务,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出版者的联合组织,称为美国出版商协会,另外一个是书店的联合组织,称为美国书商协会。
2.良好规范的出版市场环境
美国拥有良好和比较规范的出版市场环境,在走访的过程中这一点对我们触动很深。与国内的出版市场相区别,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到位,没有假书、伪书、盗版书。而国内的出版业在假书、伪书、盗版书存在的情况下,作者的原创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很多作者也跟风变相抄袭,出版商则越来越短视,尽可能出版“短平快”的产品以获取少量利润,造成了国内出版物越来越没有深度、没有内涵。
二是图书定价机制成熟,读者群稳定。在美国,图书的定价方法也与国内有较大的差别。如根据珀修斯图书集团的介绍,图书的定价会考虑到图书的内容、作者的知名度、读者群的承受能力以及成本等很多因素。而国内的图书定价则主要是考虑到生产成本,造成了国内图书的定价普遍偏低,恶性竞争层出不穷。美国的读者也非常成熟,一些类别的出版物有稳定的读者群,出于对文化内容的尊重,美国的读者对图书的高定价一般都能够接受。
三是图书单品种销量多,重复书少。在我们走访的这几个著名的出版集团中,有一个比较相同的情况,就是这些出版集团的出书品种都不是很多,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出版集团一年的出书品种也就在几十个到几百个,这与国内的一般规模的出版集团动辄上千个品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美国图书的单品种销量很好,比较不错的书都会有十几万到几十万的销量,社会、经济效益都很可观。在好书多的情况下,美国图书市场上的重复书和跟风书却很少,这应该是得益于完善的法律体系、较高的行业素养、成熟的市场体系。
四是重视出版人才的培养。美国大多数出版社对员工的培训学习都提供优惠条件。如果员工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与工作有关的课程,那么在他获得所学课程的结业证书后,所在出版社就会给他报销学费。美国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培养出版人才的专业和培训出版业务的机构,出版从业人员接受出版教育和培训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此次我们接受培训的地点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中就设置有培养出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并且经常举行与此次培训类似的不定期的出版培训班。此外,像纽约大学出版中心、纽约佩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每年也都有大批年轻学子和世界各地的出版人士前来学习、研讨出版业,形成了完善的出版人才培训体系和浓厚的出版研讨学术氛围。
四、美国出版业应对数字化给我国传统出版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目前,我国出版业由于出版社规模、资金、理念、机制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人才结构不合理、对数字技术不敏感等内因,以及出版政策法规不到位、版权问题没有解决等外因,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尚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我国多数出版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并逐步推出了EBOOK等电子产品,更有少数出版社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但总体来说,这些工作还是初步的。面对数字化的浪潮和冲击,借鉴美国出版业经验,我国传统出版社必须对传统图书市场前景以及出版业发展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思考,改变传统手段,对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信息化改造,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一,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拓展数字出版业务,与网络公司,软件技术公司等合作,利用这些公司已有的技术平台和网络平台推出数字产品,实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多种出版形式相结合;第二,坚持专业化出版战略,做精做强纸质图书,同时借鉴美国等国际出版公司的经验,在信息服务、咨询研究、在线教育、个性出版等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和多元化经营;第三,重新整合图书营销渠道,重视和拓展网络营销渠道。
作为培训成员,我们走访了《纽约客》杂志社、企鹅集团、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AMACOM)与珀修斯图书集团(Perseus Books Group)等出版机构;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旗下Free Press副总裁、总编辑关于“如何打造畅销书”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数字总监关于“数字营销与数字出版”的两个主题培训;分赴相关高等院校和文化产业基地,进行出版交流和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了数字化冲击下美国出版业的情况,学习了转型时期美国出版业的出版管理的经验,增强了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的理解。总体来讲,有下面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数字化浪潮下实体书店倒闭潮全球蔓延,传统出版业面临危机与挑战
近几年,作为传统出版业主要销售渠道的实体书店,由于受到人们阅读与消费习惯的转型、网络书店折扣冲击、低迷的经济形势以及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风行的影响,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实体书店的版图正逐步被无孔不入的网络销售和蓬勃发展的数字出版物吞噬。
位于纽约曼哈顿联合广场的巴诺书店书架空空荡荡,玩具和游戏越来越多。这家创办于1873年的百年老店,长久以来美国最大、实力最强的连锁书店,由于受到电子书及网上书店的冲击,利润和客流双双下滑,于2010年宣布转业出售;2011年以来,其华尔街股票迅速贬值,巴诺书店的生存问题暗涌流动。而在2011年2月份,有着40年历史、曾一度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书店的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鲍德斯已申请破产保护。两大连锁书店相继身陷困境,使得美国书业萧条的状况体现得更加全面深刻。
实体书店的倒闭潮已在全球蔓延。在我国,先是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宣布停业,接着号称国内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杭州的“光合作用”倒闭,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店都没能逃得过相同的结局。有媒体报道,过去4年里,我国已有上万家民营书店接二连三地倒闭。这些实体书店的倒闭,无疑加剧了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困境。
面对众多书店的消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曾表示,书店是政府应扶持的企业,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专门文件扶持书店,“如对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网点免征增值税等”。各省也正致力于出台本省扶持实体书店的措施。
国内外传统实体书店的消亡,以及我国各方正在酝酿的扶持政策,无不向出版业者发出强烈的信号:传统出版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必须调整与转型。如何应对数字化冲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寻求传统出版业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开拓新赢利模式应对挑战,成为国内外传统出版业当前迫切解决的课题。
二、美国出版业如何应对数字化冲击
1.将数字出版上升至战略高度。建立新赢利模式
目前,大众的阅读方式正从单一的传统纸介质转为纸介质与电纸书、在线阅读、手机书等多种新兴阅读方式并存,对于出版产业而言,数字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推波助澜,宣告数字时代的开启。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和印刷时代的终结,只是预示着我们将步入一个相当长的纸质与电子、印刷与数字共生的过渡时期。
我国的出版业在刚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之际就碰上了如此艰难的过渡期,数字出版在国内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整个行业都处于对数字出版的迷茫、期待与探索之中。而美国的数字出版则已经借助其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竞争机制开始起步,并展现出蓬勃生机。
目前,美国传统出版商基本主导了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依靠自己的雄厚资金,兼并或者自主研发数字技术平台,完成内容对技术的主导。以我们走访的珀修斯图书集团为例,与大多数美国的出版商一样,珀修斯图书集团对数字出版的投入非常坚定和果断,他们把数字出版提升到生存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他们将传统产品数字化,将传播渠道网络化,延伸出版产业链,开发了具有特色和成长性的数字产品,努力挖掘新的发展空间和赢利模式,其数字出版的收入基本均已占到总收入的20%左右。
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就数字出版的方式而言,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信息时代的地球村效应已经让新生的让大众接受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瞬间传遍全世界。因此,出版商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和资金,而在于能否把握数字出版的本质和特点,进而建立起相应的商业模式及赢利模式。美国的各大出版商在这方面的探索显然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美国数字出版的整体链条比较清晰,大概有内容出版商、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终端阅读器生产商、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和电信移动运营商等几个主要的链条。传统的出版商大多以内容提供为主,并向下游延伸;一些技术和销售服务商目前也开始向内容进军,整个出版链条也呈现出整合的趋势。以我们参访的企鹅集团为例,企鹅出版集团是大众图书出版商,为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读者出版发行小说、人文社科类图书、畅销书、经典图书、儿童图书以及参考书。他们在数字出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针对不同类别的图书设计了有特色的数字化产品,并与亚马逊、苹果、谷歌等不同的数字出版平台和服务商建立了合作关系。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企鹅出版集团电子书销售额增长已经超过了130%,目前已占到其全球销售收入的14%。企鹅出版集团还将继续保持对数字出版的投资。
另一方面,2011年10月,亚马逊高调宣布将积极签约作家,直接出版纸质书和电子书。这对传统出版商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亚马逊的实力,想整合一部分上游的出版链条是很容易的事,这将直接威胁到一部分传统出版商的生存。在国内,当当网也开始进军出版业,这种由图书零售商签约作者同时面对读者的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现在言之尚早,但这种模式将在出版业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则是不争的事实。 2.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坚持专业化出版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一个合理的多元业务结构的形成必须从专业化做起。美国不少出版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同时执行专业化出版战略,注重更精细的专业化运作,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拳头产品。
比如,此次参观的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是美国管理协会(AMA)于1960年成立的图书出版部门。AMA是全球最大的管理教育机构,主要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AMACOM则主要侧重出版涵盖商业、管理、领导、人力资源、职业发展、市场、销售、客户服务、项目管理及金融等领域知识类图书。选题方向与AMA大体一致;作者均是世界级的教育家、成功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培训师、咨询顾问和新闻工作者。图书出版的选题前期调研也主要参考AMA的培训情况。在图书推广方面,AMA会结合管理培训课程帮助其做图书推广。在出版专业化方面,与中国大多数出版社一样,AMACOM也做过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非专业化选题,但是由于缺少有力的营销渠道,其出版选题又回归到核心业务。这种经历使其认识到跨越自己的专业领域跟风出版不会有大的成就,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才可以拥有更多出众的作者和其他资源。
这种专业化出版与教育培训业务相结合的多元化产业链方式,一是实现了作者对接,积累了大量作者资源;二是实现了选题对接,使图书出版部门选题策划更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实现了销售对接,出版的图书可以作为教材直接用于培训,建立了系统内的营销渠道;四是与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实现双赢。
3.出版商坚守经营理念,编辑人员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
美国出版商在美国市场及全球市场上叱咤风云,在经营方面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与我们沟通的出版人中就有两位比较典型的代表。一位是来自于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旗下Free Press的副总裁、总编辑Dominick V.Anfuso先生,一位是企鹅出版集团Portfolio分社社长助理Emily Angell先生。
Dominick V.Anfuso先生曾经编辑出版了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他最强调的是自己对编辑职业的推崇,以一种近乎信仰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编辑工作。从经营角度,Dominick V.Anfuso先生则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认为一切好的产品都需要编辑去发现、去策划、去塑造,只要有了好的内容,辅以相应的营销手段,就能取得好的市场效果。而EmilyAngell先生则是着重强调了营销手段的重要性。以企鹅出版集团曾出版过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为例,认为营销应该贯穿出版的全过程且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营销做到位,就可获得市场成功。这是典型的营销为王的思想。美国出版商虽然对出版的理解各有侧重,但是都探索出了成功的赢利模式。在我国也有内容为王还是营销为王之争,其实大道相通,在出版业中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功能,但不管侧重哪个方面,只要能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赢利模式,就不会被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美国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人员不仅注重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和引导,同时注意角度转变,进行全新体验,反映了职业人的尝鲜与创新精神。例如,哈珀t柯林斯出版集团黛比·斯戴尔女士为我们做了关于“数字营销与数字出版”的演讲。作为数字总监、资深编辑,黛比女士讲述了她由编辑别人的作品到自己利用数字化工具、亲身参与作品创作的角色转换历程,并且利用时下非常流行的微博和网络社区,在作品写作过程中,和粉丝交流沟通,培养潜在读者和购书人群。这种编辑与作者身份融合、高度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出版方式反映了高度的创新精神。在数字化浪潮下,出版人想要走得更远,这种精神不可或缺。
三、灵活的出版体制和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出版业发展和转型提供了重要保证
数字时代的到来,是一次革命,美国出版业之所以能够较早较好地应对冲击,迈出数字化出版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灵活的出版体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1.灵活的出版发行管理体制
此次参观的几家出版集团中,除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为协会下属的出版公司外,其余几家均为私人出版公司。很明显,美国图书出版发行销售体制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一是从管理体制上看,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政府出版管理机构,也没有地方管理机构。二是在美国登记成立出版社手续十分简单。在美国成立一家出版社,与成立其他私人公司一样,一般在所在州、郡或市登记后,交数十美元即可。三是美国的图书出版行业,自律程度很高。行业自身有自己的组织,并且运作良好。出版行业协会担负很多出版宏观管理的任务,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出版者的联合组织,称为美国出版商协会,另外一个是书店的联合组织,称为美国书商协会。
2.良好规范的出版市场环境
美国拥有良好和比较规范的出版市场环境,在走访的过程中这一点对我们触动很深。与国内的出版市场相区别,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到位,没有假书、伪书、盗版书。而国内的出版业在假书、伪书、盗版书存在的情况下,作者的原创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很多作者也跟风变相抄袭,出版商则越来越短视,尽可能出版“短平快”的产品以获取少量利润,造成了国内出版物越来越没有深度、没有内涵。
二是图书定价机制成熟,读者群稳定。在美国,图书的定价方法也与国内有较大的差别。如根据珀修斯图书集团的介绍,图书的定价会考虑到图书的内容、作者的知名度、读者群的承受能力以及成本等很多因素。而国内的图书定价则主要是考虑到生产成本,造成了国内图书的定价普遍偏低,恶性竞争层出不穷。美国的读者也非常成熟,一些类别的出版物有稳定的读者群,出于对文化内容的尊重,美国的读者对图书的高定价一般都能够接受。
三是图书单品种销量多,重复书少。在我们走访的这几个著名的出版集团中,有一个比较相同的情况,就是这些出版集团的出书品种都不是很多,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出版集团一年的出书品种也就在几十个到几百个,这与国内的一般规模的出版集团动辄上千个品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美国图书的单品种销量很好,比较不错的书都会有十几万到几十万的销量,社会、经济效益都很可观。在好书多的情况下,美国图书市场上的重复书和跟风书却很少,这应该是得益于完善的法律体系、较高的行业素养、成熟的市场体系。
四是重视出版人才的培养。美国大多数出版社对员工的培训学习都提供优惠条件。如果员工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与工作有关的课程,那么在他获得所学课程的结业证书后,所在出版社就会给他报销学费。美国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培养出版人才的专业和培训出版业务的机构,出版从业人员接受出版教育和培训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此次我们接受培训的地点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中就设置有培养出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并且经常举行与此次培训类似的不定期的出版培训班。此外,像纽约大学出版中心、纽约佩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每年也都有大批年轻学子和世界各地的出版人士前来学习、研讨出版业,形成了完善的出版人才培训体系和浓厚的出版研讨学术氛围。
四、美国出版业应对数字化给我国传统出版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目前,我国出版业由于出版社规模、资金、理念、机制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人才结构不合理、对数字技术不敏感等内因,以及出版政策法规不到位、版权问题没有解决等外因,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尚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我国多数出版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并逐步推出了EBOOK等电子产品,更有少数出版社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但总体来说,这些工作还是初步的。面对数字化的浪潮和冲击,借鉴美国出版业经验,我国传统出版社必须对传统图书市场前景以及出版业发展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思考,改变传统手段,对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信息化改造,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一,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拓展数字出版业务,与网络公司,软件技术公司等合作,利用这些公司已有的技术平台和网络平台推出数字产品,实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多种出版形式相结合;第二,坚持专业化出版战略,做精做强纸质图书,同时借鉴美国等国际出版公司的经验,在信息服务、咨询研究、在线教育、个性出版等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和多元化经营;第三,重新整合图书营销渠道,重视和拓展网络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