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舍的“教子观”反思中国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阵亡。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说:“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却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这是老舍的自谦之语,但也是他实事求是的心声。尽管他是一位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但他并不高高在上,而且从心底里认为作家并不比别的职业更高更强。基于这种心理,老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极为独特,现在看来甚至非常前卫。
  除了写作,老舍最喜欢的就是孩子。他有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他希望这种教育思想能推而广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他的教育思想既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孩子的。
  老舍的“教子观”最早可追溯到60多年前,但对今天的家长和学校而言,仍有借鉴意义。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老舍在给妻子的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儿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人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儿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反思:上大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吗?
  2009年初,《南方周末》发表了一封安徽籍高三学生的来信《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看到这封公开信,我震惊至极,为这位学生的遭遇而震惊,为其家长的无知而震惊。
  这位学生在信中写道: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我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五年级是痛苦的开端:我考入了强化班,父亲开始注重我的名次。六年级,为让我考入好初中,父亲将我送往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在校外租了间房子,我一人自理生活。每逢暑假父母较忙(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双双务农),我就揽下所有家务,还得看弟弟。我认为农民子女就应该这样。读书几月没人探望,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家。见到父母时,第一句话竟是问成绩,临别还是,我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了。
  没人看得起我,亲戚都轻视我,我知道这是父亲宣传的。暑假我不停地忙家务,他却对别人说我好吃懒做。他逼我考高分,近乎不择手段,以前是打,现在是施压,还号召爷爷奶奶等来施压。
  中考前,父亲那句话我今生难忘:“考不上江中(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你就去死,家里有药有绳……”我是含着泪跑回房间的。我不明白,考一个好高中比儿子的存在更重要?后来我考上了,亲戚仍用异样眼光看我,因为父亲已把我说得猪狗不如。
  我在父亲面前从来没有自尊,在父亲看来,只有考高分的学生才能有自尊。
  上高中后,我毛病百出,先是强迫症,这学期头又痛,已经痛了两次,每次痛两周,需挂一星期点滴,医生说是压力太大造成的——我一进学校,无异于进了监狱,分外难受。
  2008年元旦回家,我和父亲又吵起来了。父亲又说了那段他说了无数遍的话:“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实在无法忍受,说了句心里话:“没有你,我不会这么差。”换来的只是嘲讽。叔叔说应多鼓励我,父亲拍案:“他不是那种人,跟畜牲还讲鼓励……”
  我曾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
  这位学生的遭遇是一个特殊案例,绝不意味着天下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客观地说,不是中国教育把这位学生逼疯了,而是这位父亲把儿子逼疯了。这位父亲非但不懂最起码的教育,而且已经处于心理变态的边缘。虽然这是一个特殊案例,但无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做着与这位愚昧父亲同样疯狂的事,只不过没到变态的程度而已,只不过没到把孩子逼到要疯了的程度而已。
  其实,上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并非唯一的出路。但许多家长偏要不可为而为之,既折磨孩子,又折磨自己;要么把孩子逼向绝路,要么把自己陷于崩溃的边缘。
  老舍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也并非就不主张别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是一种反对“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对比这位作家。艺术家,再看看“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的那位高三学生,今天的家长会有何感想呢?
  
  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谈到自己第二个女儿小雨,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4岁呀!”老舍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老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老舍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老舍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反思: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玩儿了?
  老舍几十年前关于孩子玩儿的主张,在今天看来,竟成为一种奢侈品。
  在一个“如果生命还有二三天,你会干些什么”的调查中,被随机接受调查的35个孩子,有三分之二表示要安排一天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场,另外三分之一表示要玩儿3天。可是在他们的家长跟里,孩子的学科成绩、培养特长、掌握外语等都是最重要的,玩儿却是排在末位的。
  调查者问一位双休日两个整天都在少年宫培训班的小学五年级女生:“你上那么多的培训班,什么时候玩儿呢?”
  孩子回答:“有什么办法呢?就算不上培训班,也是一个人在家里,没意思。”
  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女儿放假,说要大玩儿特玩儿一通,母亲觉得孩子平时学习特别苦,就鼓励她说好好玩儿吧。女儿打了一通电话,召集了几个同学,计划连着两天都出去玩儿。后来,女儿却和同学在家了两天,母亲问为什么不出去玩儿了,女儿说没什么可玩儿的。母亲问:“那你们那两天都玩儿什么了?”女儿说:“唱卡拉OK、看电影,然后去购物中心买了点儿东西,还一起吃了饭。”
  的确,现在的孩子失去的东西太多了,他们天天学习,没有时间玩儿,丧失的不仅是乐趣,最后连玩儿的能力都失去了,留下的都是所谓精英教育的东西。他们只会弹钢琴、看电视、在电脑上打游戏。
  反观美国的父母对玩儿的态度,或 许我们会得到某种启示。
  出生前,美国的父母会准备一个婴儿房,房里有各式挂件与玩具;中国的父母则注重给孕妇及胎儿补充营养。
  在对待玩具上,美国的父母担心:玩具都买来一周了,孩子还没有拆掉,不对劲儿。中国的父母则对孩子说:“怎么搞的?才买来一周的玩具就被你弄成这样了,下次不给你买了。”
  关于玩儿的机会,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倒在地上,美国母亲连忙说:“倒出这么好看的图案,不玩儿太可惜了,我们用牛奶画画吧。”中国母亲则生气地想:“才拖好的地板又弄脏了,需要提醒他下次小心点儿。”
  关于玩儿的环境,美国家长首先询问:“学校的木工房与电焊室装备怎么样?”中国的家长打热线电话投诉:“幼儿园怎么能养个小肥猪呢?小孩儿你摸我摸的,还不传染上什么毛病啊?”
  由于玩儿的观念、环境不同,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相比,一出生就在玩儿上输掉了。到后来,孩子越来越不敢玩儿,越来越不会玩儿,玩儿变成了孩子的奢侈品。
  
  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说:“每当摩登夫妇教二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人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其错误在于:是以大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而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发育。首先,是以儿童为玩物;其次,方法不当,往往超越了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水平,违反自然规律,成为拔苗助长。
  反思:孩子是家长的炫耀品吗?
  老舍坚决反对的“以儿童为玩物”的教育,在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中却比比皆是,它带来的直接恶果是“神童悲剧”。“神童悲剧”缘于“人文精神缺失症”,在一个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神童”故事背后,掩蔽着的是可怕的功利教育。这种教育的功利性,在中国家长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孩子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孩子,而是一个炫耀品。于是,有太多的孩子被训练成考试的机器,一些早早就能脱颖而出者就成为所谓的“神童”,而更多的却成为“殉葬者”。于是,神童成块宝,非神童成根草,一些不堪忍受的非神童便走向了极端。2005年6月4日,昆明市官渡区矣六乡大塔密村13岁的小女孩小梦(化名)服毒自杀。同年7月10日,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服毒自杀。两个孩子之所以小小年纪却选择了自杀一途,原因只有一个,她们不但不是神童,而且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从两个13岁女孩的遗书中可见一斑。秀秀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小梦说:“以前那个能让你们引以为荣的我死了。”
  
  崇尚大自然
  
  老舍曾领着小学生们去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植物都应该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本送给孩子们,以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老舍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但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知识广博,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孩子们尽量贴近大自然。
  反思:没有崇尚大自然的教育是完整的教育吗?
  自然界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每一个物种都不受约束,自由生长,自食其力,同时自负其责。但是,中国人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以爱护来弱化下一代,中国家长顽固地认定只有把下一代放在上一代羽翼的枷锁和佑护下,才可能长成新一代的高品质人。其实,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即使是人类社会本身,也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多样性,如果不让一个孩子从小就与社会充分接触,那么这个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品德都是令人怀疑的。这种缺乏大自然的教育可以称为“室内教育”,它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心和敬畏之心,久而久之,必然缺乏对人类的爱,自私,没有同情心,没有感恩之心,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更不会尊重别人、孝敬父母,是这种“室内教育”最真实的写照。
  
  鼓励创造
  
  老舍喜欢看儿童写大字,以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反思:中国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创造力?
  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中国孩子的创造潜能在进入学校时就被中国家长扼杀了,这就导致中国孩子创造力的严重缺失。
  对比美国的家长,他们对孩子成功的定义更宽泛一些,特别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认为尊重孩子的愿望和能力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和学业期望都比较低。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的母亲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要高于中国的家长。美国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业上的成功,取得高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对个人创造力的发展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成绩更多地是在取悦他人。过多或是仅仅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等表面成功的指标,只能给孩子更多的压力。
  与之针锋相对,中国的很多家长特别重视表面的指标,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根据考试成绩以及能否进入好的大学来衡量的,而诸如艺术、音乐、社会活动、体育等活动都被认为是不重要的,除非是孩子想要凭借这些方面的特长进入更好的高校。这种价值取向,导致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在进入学校的最初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了。
  
  得知识和用知识
  
  老舍早年在《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里猛烈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大学生,认为他们一是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只想自己做官;二是虚度年华,不好好用功,没有真本事。老舍主张由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任何事物只要钻进去,都会出成绩,都会出真学问。他说:“对什么事都应细细地研究,得知识,用知识。为了国家。”
  反思:什么样的知识有力量?
  分析老舍的只言片语,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不要虚度年华,要好好用功,要学到真本事;二是任何事物只要钻进去,都会出成绩,都会出真学问。笔者理解,就是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长春市的赵先生的儿子小学和初中上的都是普通学校,学习成绩一般。考高中时,儿子考得不理想,也只能上普通高中。赵先生认为高中是关键时期,应该为儿子的前程搏一搏,把他送进重点高中,否则资质平平的儿子就没希望上大学了。辗转托了不少人,花了5万元的择校费,赵先生的儿子进了吉林省一所重点高中。但第一学期结束,他的功课就全面亮起了“红灯”。班主任老师很耐心,对赵先生说,别责备孩子,他不是不努力,是基础太差,请家教补补吧。于是,赵先生又为儿子请了5位家教,但效果甚微。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太差,儿子在班里抬不起头来。赵先生的儿子进入高中后越来越沉默,和同学几乎没有来往。高一下半学期开始准备会考,这时孩子突然病倒了,先是低烧,接着是全身无力、头晕,无法上学。万般无奈,赵先生再一次为儿子择校,这一次选择的是一所技校,学的是数控专业。一年后,赵先生再提起儿子时,心情好多了。因为他的儿子在新学校适应得不错,自信心增强了,还当上了学习委员,低烧头晕的毛病也再没有犯过。后来,儿子从技工学校毕业后,谋得了一个年薪3000元的工作,而赵先生儿子的很多同学虽然上了大学,但毕业即失业,即使临时找到了工作,由于薪水太低,也极不满意。
  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关键问题:上好学校≠接受好教育≠成才。换言之,想让孩子学到真学问,有真本事,不是上好学校就能得到的。真正有远见卓识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认真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
  4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句被中国家长推崇有加的名言,即使有很多家长目不识丁,也把这句话当做管教孩子的最大动力。但是,400多年后,我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什么样的知识有力量?,,事实告诉家长们,最适合孩子特点的、最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最有力量的知识并非在所谓的正规教育中才能得到。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尤其是怎样让孩子做人。他认为,人类应该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人类的智慧——献给儿童,老舍用自己的实践再一次说明了这一点。这件事本身,便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其他文献
采用5kW连续CO2激光器对经等离子喷涂的NiCoCrAlY结合层和ZrO2陶瓷层进行二次重熔处理,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激光熔敷涂层进行了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观察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人才竞争日趋强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新的尝试蓬勃发展,且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由于客观原因,高职教育在课程设
通过观察高锰钢高温淬火和Si-Ca变质组织,指出高锰钢中的碳化物在高温淬火和变质处理过程中均能形成,并在一定条件下以团球状弥散分布于奥氏体晶粒内.此外,利用高温金相观察
文章以侏罗纪14-2层8716工作面为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尺寸煤柱下的矿压显现规律,对综放工作面煤柱大小的取值提供了理论借鉴。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但在旅游市场上旅游经营者损害旅游者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大量旅游纠纷形成诉讼进入司法领域。本文要讨论的是:通过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