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笔者的一节获奖比赛课为例,重点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让数学课堂在有效的基础上高效起来”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 高效课堂追求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其实施过程大致分成五个程序: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突破难点——信息交流——实践反馈. 教师实施任务驱动分四步走,即规定任务、限制时间、指导方法、要求反馈.
下面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教学为例,来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任务诱导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自然地引出课题. 此时可实行任务诱导,这时的任务要遵循“三不”原则——“不花哨、不过难、不偏题”,教师应该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基础和他们的思维水平来设计学习任务,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顺利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3个任务:
任务1:如果请你用一根长为10 m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大于6 m2的矩形,那么该矩形的一边长应该在什么取值范围之内?
这个任务符合上文的“三不”原则,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很快就以矩形的一边长为自变量x,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式x(5-x)>6,但大部分学生还解不出,这时教师抛出第二个任务.
任务2:观察你所列的不等式,根据它的特点,请尝试给它定义.
任务3:再写出几个类似的不等式,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合理铺垫 自主探究——任务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 重点内容的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任务链,适当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学生探究形式可以多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与发现,开拓思路,培养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提高与发展.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这节课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本课重点,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笔者认为此处设计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自主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于是设计了如下的任务.
任务4:我们已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请同学们快速解不等式:2x-6>0,解完后作图说明解集的几何意义.
该任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始,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让学生自然想到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而且这里已经开始渗透“三个一次”的关系,为学生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做铺垫.
任务5:请同学们尝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5x+6<0.
此时水到渠成地引出任务5,显得不突兀,而且从特殊的入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出的解法主要是以下三种.
方法一:原不等式可化为(x-2)(x-3)<0,即x-2>0,x-3<0 或x-2<0,x-3>0, 即2 方法二:解方程x2-5x+6=0,得x1=2,x2=3;
画出函数y=x2-5x+6的简图(图1);
由图1,得不等式x2-5x+6<0的解集是{x2 方法三:还有少数学生将不等式分而治之,考虑函数y=x(5-x)与函数y=6的图象来求解.
任务6:比较这些方法,说说它们各有哪些优劣之处?挑选出最适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任务完成后要有交流反馈,这非常必要,在学生探究出多种方法后,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寻求最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教师点评:方法一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体现了化归思想,但这种解法步骤烦琐,有的不等式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还不可以因式分解,解起来就更不易;方法三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可取,易错,操作也不方便;方法二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从不等式x2-5x+6<0的几何意义来考虑,解不等式x2-5x+6<0即求函数y=x2-5x+6的函数值小于0时x的取值范围,也就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此法实用、形象、准确率高,但作图较麻烦,实际上只要注意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抛物线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其余细节都可以省略.
深入思考 突破难点——任务疏导
学生自主学习固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也必然会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教师要善于搭设平台,采用任务疏导,促使学生化解疑难,使学生思维豁然开朗.
任务7:解下列不等式:
(1)2x2-3x-5>0;(2)x2-5x+5≤0;(3)x2-2x+1<0;(4)x2-2x+2>0.
任务8:请你命题,写出一些解集形式不同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任务7不能只求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任务8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使学生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任务8中每位学生设计的不等式都不一样,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让学生进行分类概括.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在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不断感受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务9: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a>0).
通过任务6和任务7的完成,学生头脑中已不只是孤立地解不等式,对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已心中有数,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本题由于系数都是参数,所以必须分类讨论!分类的原因是因为无法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分类的标准是按Δ的符号分成三类,即Δ>0,Δ=0,Δ<0,难点得以突破!
信息交流 总结提炼——任务指导
任务10:谈谈你完成任务9的感受.
这时教师要利用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开展生生、师生、生本等多维度对话,指导学生将对话交流的收获进行整理,提炼上升为规律,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方法的指导要讲究学科性,体现学科思维特点,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任务11:任务9实际是对所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0)解法的概括,你能根据所有解集的情况列一个解集表么?(限于篇幅,省略表格)
任务12:如果二次项系数是负数怎么解?如解不等式-x2-2x+3≥0.
实践反馈 方法提炼——任务辅导
任务驱动的实施,使得师生教与学的反馈呈现多层次、多时段状态等特点,这里主要指学生课堂学习中所进行的第二轮反馈与反思. 教师要对反思的方法与反思对象的规律加以指导,从而使学生得渔得智,提高教学效果,并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控能力.
任务13:同学们,你们已经可以解所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了,可是如果题目做这样的变化,你会解么?
通过思考,求实数a,b的取值范围,使关于x的不等式ax2+bx+a2-1≤0的解集分别是[-1,2],(-∞,-1]∪[2,+∞),{2},[-1,+∞),R.
这个任务需要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和考虑问题的缜密性,比如[-1,2],最直观的条件反射可能是-1,2是对应方程的两根,而忽略了二次项次数a的符号.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个二次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务14: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学完了,能谈谈上完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吗?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散的、感性的,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在让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数学思想.
笔者通过实践后有三大启发:
(1)“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更明确. 任务都是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学生的课堂活动也都是围绕完成任务开展的,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目标都更加明确,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2)“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不断经历领取任务、完成任务、交流反馈的过程,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时也有一定紧迫感,主体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课堂上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组织,控制学习活动的进程,组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3)“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综合能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自主探究,再小组或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这些过程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学会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改善了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是高效课堂的本质.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让数学课堂在有效的基础上高效起来”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 高效课堂追求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其实施过程大致分成五个程序: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突破难点——信息交流——实践反馈. 教师实施任务驱动分四步走,即规定任务、限制时间、指导方法、要求反馈.
下面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教学为例,来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任务诱导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自然地引出课题. 此时可实行任务诱导,这时的任务要遵循“三不”原则——“不花哨、不过难、不偏题”,教师应该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基础和他们的思维水平来设计学习任务,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顺利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3个任务:
任务1:如果请你用一根长为10 m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大于6 m2的矩形,那么该矩形的一边长应该在什么取值范围之内?
这个任务符合上文的“三不”原则,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很快就以矩形的一边长为自变量x,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式x(5-x)>6,但大部分学生还解不出,这时教师抛出第二个任务.
任务2:观察你所列的不等式,根据它的特点,请尝试给它定义.
任务3:再写出几个类似的不等式,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合理铺垫 自主探究——任务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 重点内容的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任务链,适当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学生探究形式可以多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与发现,开拓思路,培养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提高与发展.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这节课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本课重点,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笔者认为此处设计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自主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于是设计了如下的任务.
任务4:我们已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请同学们快速解不等式:2x-6>0,解完后作图说明解集的几何意义.
该任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始,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让学生自然想到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而且这里已经开始渗透“三个一次”的关系,为学生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做铺垫.
任务5:请同学们尝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5x+6<0.
此时水到渠成地引出任务5,显得不突兀,而且从特殊的入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出的解法主要是以下三种.
方法一:原不等式可化为(x-2)(x-3)<0,即x-2>0,x-3<0 或x-2<0,x-3>0, 即2
画出函数y=x2-5x+6的简图(图1);
由图1,得不等式x2-5x+6<0的解集是{x2
任务6:比较这些方法,说说它们各有哪些优劣之处?挑选出最适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任务完成后要有交流反馈,这非常必要,在学生探究出多种方法后,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寻求最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教师点评:方法一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体现了化归思想,但这种解法步骤烦琐,有的不等式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还不可以因式分解,解起来就更不易;方法三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可取,易错,操作也不方便;方法二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从不等式x2-5x+6<0的几何意义来考虑,解不等式x2-5x+6<0即求函数y=x2-5x+6的函数值小于0时x的取值范围,也就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此法实用、形象、准确率高,但作图较麻烦,实际上只要注意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抛物线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其余细节都可以省略.
深入思考 突破难点——任务疏导
学生自主学习固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也必然会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教师要善于搭设平台,采用任务疏导,促使学生化解疑难,使学生思维豁然开朗.
任务7:解下列不等式:
(1)2x2-3x-5>0;(2)x2-5x+5≤0;(3)x2-2x+1<0;(4)x2-2x+2>0.
任务8:请你命题,写出一些解集形式不同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任务7不能只求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任务8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使学生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任务8中每位学生设计的不等式都不一样,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让学生进行分类概括.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在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不断感受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务9: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a>0).
通过任务6和任务7的完成,学生头脑中已不只是孤立地解不等式,对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已心中有数,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本题由于系数都是参数,所以必须分类讨论!分类的原因是因为无法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分类的标准是按Δ的符号分成三类,即Δ>0,Δ=0,Δ<0,难点得以突破!
信息交流 总结提炼——任务指导
任务10:谈谈你完成任务9的感受.
这时教师要利用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开展生生、师生、生本等多维度对话,指导学生将对话交流的收获进行整理,提炼上升为规律,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方法的指导要讲究学科性,体现学科思维特点,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任务11:任务9实际是对所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0)解法的概括,你能根据所有解集的情况列一个解集表么?(限于篇幅,省略表格)
任务12:如果二次项系数是负数怎么解?如解不等式-x2-2x+3≥0.
实践反馈 方法提炼——任务辅导
任务驱动的实施,使得师生教与学的反馈呈现多层次、多时段状态等特点,这里主要指学生课堂学习中所进行的第二轮反馈与反思. 教师要对反思的方法与反思对象的规律加以指导,从而使学生得渔得智,提高教学效果,并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控能力.
任务13:同学们,你们已经可以解所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了,可是如果题目做这样的变化,你会解么?
通过思考,求实数a,b的取值范围,使关于x的不等式ax2+bx+a2-1≤0的解集分别是[-1,2],(-∞,-1]∪[2,+∞),{2},[-1,+∞),R.
这个任务需要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和考虑问题的缜密性,比如[-1,2],最直观的条件反射可能是-1,2是对应方程的两根,而忽略了二次项次数a的符号.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个二次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务14: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学完了,能谈谈上完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吗?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散的、感性的,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在让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数学思想.
笔者通过实践后有三大启发:
(1)“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更明确. 任务都是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学生的课堂活动也都是围绕完成任务开展的,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目标都更加明确,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2)“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不断经历领取任务、完成任务、交流反馈的过程,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时也有一定紧迫感,主体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课堂上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组织,控制学习活动的进程,组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3)“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综合能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自主探究,再小组或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这些过程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学会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改善了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是高效课堂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