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2013年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来。本文在对廊坊市主要两所高校在校生进行创业倾向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分析本市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社会、高校、政府等方面提出有利于创业环境优化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激发本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机和行为,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倾向;创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16-03
大学生创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创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设计初衷上看,创业既能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推动年轻人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不可否认,我国大学生创业无论是从意向、动机,还是数量、质量上来看,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有诸如杭州、温州等地创业比例超过应届毕业生总量4%的大规模创业群体,也有像廊坊这样内陆城市的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的情况。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廊坊两所地方高校——廊坊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552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本地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大学生创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论综述与概念界定
Phillip H.Phan(2002)和Franke(2003)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倾向是指大学生自主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本文将创业倾向定义为潜在创业者对创立企业和创业活动的意向和兴趣, 也可以包括初步的创业准备和行动,创业倾向可以影响新创企业早期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后续的企业生存、发展和成长,更是预测最后真正创业行为的有效指标。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潜在创业群体,研究其创业倾向可以有效地预测他们今后投身创业或者参与创业活动的可能性,并借此发现对创业活动起主要制约或推动作用的环境因素。
通过理论梳理发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森尔塔期望效应理论认为,个体行为趋向取决于行为动机和成就需求,大学生成就动机理论会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生成存在显著影响。高建伟(2007)认为创业是学生在社会政策与形势影响下,基于其知识与能力,充分运用政策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要素创造新的产品以及服务的过程。陈震红(2006)提出创业是对环境政策与潜在机会的把握,是运用某种组织形式,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活动。
二、廊坊大学生创业倾向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了廊坊本地两所地方性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共计552名在校大学生,分别从性别、年级、专业、地区、创业意向、家庭影响、制约因素、性格影响、个人成就动机、社会成就动机、社会政策感知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2份,回收517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90%。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均采用百分比制):
受访者情况:
在选择样本时,因为廊坊师范学院女生人数较多,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沿袭,男性创业者较女性多的特点,我们特别选择了更多的男同学参与本次调查,以降低结论与实情偏差过大的概率。
受访者大多来源于廊坊本地和河北省其他地市,两者占据了81.1%的比重,这主要与两所高校在各地区的招生人数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受访者大多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受访者的共性提供了依据。
从“就业倾向”的调查结果看,廊坊大学生整体表现出较为传统的就业观念,37.6%的学生选择去企业就业,同时因为廊坊师范学院较之普通大学的特殊性,受访者中有21.4%选择未来当老师,而当今比较热门的公务员和考研也是在校大学生的重要選择,两者占据了36.3%的比例,而“自己创业”、“和朋友共同创业”的选择比例一共只有2.4%,说明廊坊大学生创业倾向性整体偏低。
在创业之前,多手准备是必需的,“社会历练”、“朋友资源”和“成功者经验”是最被具有创业倾向的学生所看重的。
寻找启动资金时,更多的受访者将期待放在“合作伙伴”或“自己”身上,而对于“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官方创业基金”的方式相对不那么看重。以上结果的出现源于受访者大多认为银行贷款审核程序复杂,约束条件较多,而对风投和官方创业基金的性质、内容、流程、要求等政策方面不了解。
在创业倾向驱动力调查中发现,受访者选择创业的根源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对个人成功、社会认可和财富的追求,占据了84.5%的比例,这符合商业社会的价值判断。此外,有15.3%的受访者创业倾向来源于家庭,或者父辈就经商,或者所在城镇本身就是商业发达地区,如廊坊的霸州、保定的容城、邢台的清河等地。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商业环境和创业氛围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家庭和个体的创业倾向和动机。
“资金”、“ 人脉关系”、“ 市场环境”和“社会阅历”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市场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在相关服务与政策调查中,大部分的受访者缺少参加创业辅导或大赛的经历,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有这种比赛和辅导。
受访者希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主要包括“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等。
“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和“专业培训”是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
三、调查结论
(一)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差异影响创业倾向。
大学生个人背景包括两部分,一是家庭背景,二是学习和经历背景。调查发现,出身农村家庭但不以土地收益作为家庭生活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其创业倾向性更强,对毕业后创业的积极性更高,而来自城镇或以土地收益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农村学生,无论从创业意识、财富驱动、成功驱动、创业偏好等方面的倾向性均较低。在学习和经历背景因素上,是否了解、参加创业竞赛或辅导,以及参加创业竞赛的次数、级别、创业竞赛获奖次数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态度。 (二)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知影响创业倾向。
这里的创业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主观环境,二是客观环境。客观环境方面,大学生对创业的社会环境、高校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环境的认知会正向影响创业态度和倾向。大学生对当前创业环境的认知越好,就会越有意向创业。创业环境中所包含的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社会氛围、亲朋好友的支持、学校的鼓励等都会成为促进力量, 使创业意向转化为创业行动。 而主观环境方面,与大学生个体的性格有关,外向型性格、抗压能力强、情商较高、有毅力、肯吃苦等因素普遍被认为是有利于创业的性格优势,调查也证明了具有这类品格的学生,创业的倾向性更明显。
(三)社会传统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
在552名受访者中,大多数学生仍然秉持了较为传统的就业理念,以考取公务员、考研(读完研究生的目标仍是考取更高级别的公务员)、当老师为主要就业方向,当然这与选取的样本有一定关系(廊坊师范学院),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廊坊作为河北省三线内陆城市,从地缘性来看,毗邻京津的区域优势并没有为当地人带来更多的商业思想和财富机会,大多数人仍沿袭了河北这一农业大省求稳、求安的传统,这直接影响了廊坊本地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性。
四、创业环境优化建议
(一)优化高校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突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应该成为优化创业环境的有力保障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设创业基础理论培训平台建设。据了解,廊坊高校基本全部开通了有关创业的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用型不强。为加强学生创业的职业技能,提高创业的理论水平,一是可以引进国家 SIYB(Start &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课程,设立SIYB 学生创业基地;二是增设一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逻辑学、方法论等,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建设。各高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人文素质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项目,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参加各个项目。如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邀请资深的行业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园负责人等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与专家、名家交流学习、拓展视野的机会。
3.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双导师”计划。 高校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类别为创业团队配备合适的“双导师”,即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家导师,共同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双导师制可以让学生的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在指导教师层面做到无缝衔接,提高创业指导效果与创业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二)优化政府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和保障措施。
在提升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倾向方面,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关键且重要。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完善服务环境。在这个问题上,一是要加大创业融资支持。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首要瓶颈,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意义重大。一方面,创立由政府引导、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筹资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挥政府担保、“天使”基金的作用,增加创业扶持资金总量,扩大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的规模;另一方面,配套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信用体系和创业投资担保体系,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二是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各类中介组织和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项目评估、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信用担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弥补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资金、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减少盲目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内外部环境都单独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但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对创业倾向的影响就会减弱,社会整体的创业氛围和政策环境能够直接决定大学生的创业倾向能否有效转化为实际行动。 因此,从政府角度来看,既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对于创业活动价值类属的全新认定,又要出台一系列互为犄角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从高校角度来看,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更新观念入手,夯实理论基础,搭建实践平台,切实引导大学生提高创业倾向,强化创业动机,并积极转化为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 Luthje C.,Franke N.The ‘making’ of an entrepreneur: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J].R&D Management,2003,33(2):135-147.
[2] Phan P.H.,Wong P.K.,Wang C.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Beliefs,attitude sand background[J].JournalofEntrerprisingCulture,2002,10(2):151-174
[3] Schumpeter 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capital credit interest,and the business cycle[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4] 高建偉,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93-94、165-167、170-174.
[5] 杜跃平,马元凯,王林雪,张 霞.创业环境认知对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安若干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J].软科学,2016,(8):38-41.
[6] 张永艳,何晓斌,成功.大学生创业动机、韧性与创业倾向 —基于个体—环境互动的视角[J].江汉学术,2014,(4):49-54.
[7] 季俊杰,刘汉朝.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多元动机、行为特征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与经济,2015,(4).
[8] 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54-58.
作者简介:徐宁(1977-),女,硕士研究生,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经济
课题来源:2017年度廊坊市社科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廊坊市大学生创业倾向与创业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01703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倾向;创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16-03
大学生创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创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设计初衷上看,创业既能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推动年轻人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不可否认,我国大学生创业无论是从意向、动机,还是数量、质量上来看,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有诸如杭州、温州等地创业比例超过应届毕业生总量4%的大规模创业群体,也有像廊坊这样内陆城市的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的情况。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廊坊两所地方高校——廊坊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552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本地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大学生创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论综述与概念界定
Phillip H.Phan(2002)和Franke(2003)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倾向是指大学生自主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本文将创业倾向定义为潜在创业者对创立企业和创业活动的意向和兴趣, 也可以包括初步的创业准备和行动,创业倾向可以影响新创企业早期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后续的企业生存、发展和成长,更是预测最后真正创业行为的有效指标。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潜在创业群体,研究其创业倾向可以有效地预测他们今后投身创业或者参与创业活动的可能性,并借此发现对创业活动起主要制约或推动作用的环境因素。
通过理论梳理发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森尔塔期望效应理论认为,个体行为趋向取决于行为动机和成就需求,大学生成就动机理论会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生成存在显著影响。高建伟(2007)认为创业是学生在社会政策与形势影响下,基于其知识与能力,充分运用政策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要素创造新的产品以及服务的过程。陈震红(2006)提出创业是对环境政策与潜在机会的把握,是运用某种组织形式,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活动。
二、廊坊大学生创业倾向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了廊坊本地两所地方性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共计552名在校大学生,分别从性别、年级、专业、地区、创业意向、家庭影响、制约因素、性格影响、个人成就动机、社会成就动机、社会政策感知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2份,回收517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90%。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均采用百分比制):
受访者情况:
在选择样本时,因为廊坊师范学院女生人数较多,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沿袭,男性创业者较女性多的特点,我们特别选择了更多的男同学参与本次调查,以降低结论与实情偏差过大的概率。
受访者大多来源于廊坊本地和河北省其他地市,两者占据了81.1%的比重,这主要与两所高校在各地区的招生人数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受访者大多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受访者的共性提供了依据。
从“就业倾向”的调查结果看,廊坊大学生整体表现出较为传统的就业观念,37.6%的学生选择去企业就业,同时因为廊坊师范学院较之普通大学的特殊性,受访者中有21.4%选择未来当老师,而当今比较热门的公务员和考研也是在校大学生的重要選择,两者占据了36.3%的比例,而“自己创业”、“和朋友共同创业”的选择比例一共只有2.4%,说明廊坊大学生创业倾向性整体偏低。
在创业之前,多手准备是必需的,“社会历练”、“朋友资源”和“成功者经验”是最被具有创业倾向的学生所看重的。
寻找启动资金时,更多的受访者将期待放在“合作伙伴”或“自己”身上,而对于“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官方创业基金”的方式相对不那么看重。以上结果的出现源于受访者大多认为银行贷款审核程序复杂,约束条件较多,而对风投和官方创业基金的性质、内容、流程、要求等政策方面不了解。
在创业倾向驱动力调查中发现,受访者选择创业的根源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对个人成功、社会认可和财富的追求,占据了84.5%的比例,这符合商业社会的价值判断。此外,有15.3%的受访者创业倾向来源于家庭,或者父辈就经商,或者所在城镇本身就是商业发达地区,如廊坊的霸州、保定的容城、邢台的清河等地。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商业环境和创业氛围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家庭和个体的创业倾向和动机。
“资金”、“ 人脉关系”、“ 市场环境”和“社会阅历”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市场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在相关服务与政策调查中,大部分的受访者缺少参加创业辅导或大赛的经历,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有这种比赛和辅导。
受访者希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主要包括“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等。
“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和“专业培训”是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
三、调查结论
(一)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差异影响创业倾向。
大学生个人背景包括两部分,一是家庭背景,二是学习和经历背景。调查发现,出身农村家庭但不以土地收益作为家庭生活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其创业倾向性更强,对毕业后创业的积极性更高,而来自城镇或以土地收益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农村学生,无论从创业意识、财富驱动、成功驱动、创业偏好等方面的倾向性均较低。在学习和经历背景因素上,是否了解、参加创业竞赛或辅导,以及参加创业竞赛的次数、级别、创业竞赛获奖次数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态度。 (二)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知影响创业倾向。
这里的创业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主观环境,二是客观环境。客观环境方面,大学生对创业的社会环境、高校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环境的认知会正向影响创业态度和倾向。大学生对当前创业环境的认知越好,就会越有意向创业。创业环境中所包含的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社会氛围、亲朋好友的支持、学校的鼓励等都会成为促进力量, 使创业意向转化为创业行动。 而主观环境方面,与大学生个体的性格有关,外向型性格、抗压能力强、情商较高、有毅力、肯吃苦等因素普遍被认为是有利于创业的性格优势,调查也证明了具有这类品格的学生,创业的倾向性更明显。
(三)社会传统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
在552名受访者中,大多数学生仍然秉持了较为传统的就业理念,以考取公务员、考研(读完研究生的目标仍是考取更高级别的公务员)、当老师为主要就业方向,当然这与选取的样本有一定关系(廊坊师范学院),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廊坊作为河北省三线内陆城市,从地缘性来看,毗邻京津的区域优势并没有为当地人带来更多的商业思想和财富机会,大多数人仍沿袭了河北这一农业大省求稳、求安的传统,这直接影响了廊坊本地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性。
四、创业环境优化建议
(一)优化高校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突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应该成为优化创业环境的有力保障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设创业基础理论培训平台建设。据了解,廊坊高校基本全部开通了有关创业的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用型不强。为加强学生创业的职业技能,提高创业的理论水平,一是可以引进国家 SIYB(Start &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课程,设立SIYB 学生创业基地;二是增设一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逻辑学、方法论等,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建设。各高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人文素质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项目,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参加各个项目。如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邀请资深的行业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园负责人等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与专家、名家交流学习、拓展视野的机会。
3.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双导师”计划。 高校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类别为创业团队配备合适的“双导师”,即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家导师,共同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双导师制可以让学生的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在指导教师层面做到无缝衔接,提高创业指导效果与创业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二)优化政府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和保障措施。
在提升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倾向方面,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关键且重要。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完善服务环境。在这个问题上,一是要加大创业融资支持。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首要瓶颈,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意义重大。一方面,创立由政府引导、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筹资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挥政府担保、“天使”基金的作用,增加创业扶持资金总量,扩大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的规模;另一方面,配套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信用体系和创业投资担保体系,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二是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各类中介组织和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项目评估、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信用担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弥补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资金、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减少盲目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内外部环境都单独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但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对创业倾向的影响就会减弱,社会整体的创业氛围和政策环境能够直接决定大学生的创业倾向能否有效转化为实际行动。 因此,从政府角度来看,既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对于创业活动价值类属的全新认定,又要出台一系列互为犄角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从高校角度来看,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更新观念入手,夯实理论基础,搭建实践平台,切实引导大学生提高创业倾向,强化创业动机,并积极转化为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 Luthje C.,Franke N.The ‘making’ of an entrepreneur: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J].R&D Management,2003,33(2):135-147.
[2] Phan P.H.,Wong P.K.,Wang C.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Beliefs,attitude sand background[J].JournalofEntrerprisingCulture,2002,10(2):151-174
[3] Schumpeter 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capital credit interest,and the business cycle[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4] 高建偉,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93-94、165-167、170-174.
[5] 杜跃平,马元凯,王林雪,张 霞.创业环境认知对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安若干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J].软科学,2016,(8):38-41.
[6] 张永艳,何晓斌,成功.大学生创业动机、韧性与创业倾向 —基于个体—环境互动的视角[J].江汉学术,2014,(4):49-54.
[7] 季俊杰,刘汉朝.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多元动机、行为特征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与经济,2015,(4).
[8] 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54-58.
作者简介:徐宁(1977-),女,硕士研究生,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经济
课题来源:2017年度廊坊市社科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廊坊市大学生创业倾向与创业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01703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