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会计核算能力为重心的传统财务岗位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广大用人单位不仅要求财务岗位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财税专业能力,同时更加看重从业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业务管控能力、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财务决策能力等衍生的财务能力。如何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完善、优化、调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关注和关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财务岗位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财务岗位转型,促使各级各类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培养财务一线岗位的财经类高职院校更为紧迫。多年以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重在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从初始入门的《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实训》到专业核心课程《企业会计实务》《报表填制与分析》《分行业实账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等课程,在廣大会计专业学生心中牢牢树立起“核算能力就是会计的核心能力”的意识。信息技术在财务行业核算中的广泛运用,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等将以前分散的票据审核、财务核算进行了标准化、流程化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原有会计核算的效率,财务岗位能力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岗位能力转型,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变革。
一、财务岗位能力分析
(一)“非专业综合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组织调研团队,科学设计调研内容,将财务岗位能力划分为“财务专业能力”与“非专业综合能力”两大类,分别调查财务基础岗位、财务综合岗位与高级财务岗位相对应的能力要求。通过对来自各行业、各地区15766名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岗位的人员收集的调研结果分析,涉及财务岗位的“非专业综合能力”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财务岗位最关注的综合能力依次为:沟通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职业忠诚度,财税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总体上看,各用人单位最看重财务岗位人员的沟通交往能力,近80%的调研对象将其排在财务综合能力的首位,表明信息时代的财务岗位不仅需要埋头“记账算账出报表”,更需要与本单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进行沟通交流,财务与业务的融通,财务人员与本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同,财务人员与单位外部的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政府有关机关等交流沟通与协调,显得更为重要。其次,财务岗位的从业者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方能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二)“财务专业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财务专业能力”,本次调研按不同层级的财务岗位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图3)。
对于财务基础岗位而言,会计核算、税法基础、Excel运用能力等是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财务综合管理岗位、高级财务岗位而言,则更加强调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税务管控和财务战略等能力,能够结合本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要,发挥财务综合决策运用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专业定位不够恰当,人才培养方案特点不鲜明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性和专业性,强调职业技能的适用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受传统学科体系的影响,在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更多参照了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未能将会计专业的专业发展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衔接起来。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合理解决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依据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活动分析各种生产经营问题、资金管控问题、资产管控问题、风险管控问题等能力方面仍需要不断加强。
(二)课程设置依据不够充分,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受传统“重核算、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仍采用以会计核算为重心的课程设置体系,未能将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岗位能力转型所需的强化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数字能力等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体系中。部分高职院校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岗位能力调研,缺乏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财务岗位能力的基本认知,在课程设置体系和结构上,未能体现培养新时代财务岗位的能力需求,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够深入,学生实习模拟化
受单位财务岗位限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真正建立起发挥实效的校外实践基地,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仍采用模拟实习的方式进行,未能将单位真实、适时的经济业务呈现在学生面前,经改造后的模拟实习资料对在校学生财务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大打折扣。
(四)师资队伍自身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体现学生的职业型、实用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责任。学生的培养主要依赖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师本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息息相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除应当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外,尤其应当具备丰富的财务岗位经验、财务分析、审计、内控、战略、决策等实务能力,只有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方能讲解深入透彻、指导学生实践科学到位。但现实是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来自于本科院校的应届研究生,从大学到职业院校,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教师本身严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实践知识的更新、补充严重不足,教师在面对企业发生的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战略决策等疑难问题,自信心严重不足。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
(一)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调整依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将职业教育摆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为深化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简称“职教20条”),强调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 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精神,是高职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遵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体现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深入实施“厚德强技、职业导向、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调整
1.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持续开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应当全面实施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当地融入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爱党爱国的政治自觉与行为自觉。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单位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点,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单位的各部门都有一定的联系,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预算管理、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等涉及到本单位各个层面、涵盖了单位全体员工,财务工作的开展、内控体系的执行需要本单位各部门、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财务人员与单位各部门领导、员工的有效沟通有利于自身工作的积极开展。在外部层面,会计人员与单位上下游客户、供應商、经销商、国家税务机关、银行、工商、海关、社保、质检、环保等等部门都存在业务联系,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必然会影响自身工作效率与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开设《商务礼仪》等专门的课程外,在各门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融入其中。同时应当合理设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有针对性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国的会计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与完善而持续进行更新和调整,每年国家都有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学生在学校除了打好专业基础外,必须学会主动学习、自觉持续学习。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当安排适当内容和方法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授人以渔”。在培养学生主动持续学习方面,可以不设置专门的课程,建议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纳入其中,并合理嵌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4.培养学生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财务上的深入运用,传统财务岗位上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逐渐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通过财务智能软件能够高质量完成单位基础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反映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传统财务岗位的工作效率。新时代的会计人员应当学会对单位业务、财务数据的整理、归纳与分析,找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律性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保证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可设置《统计学基础》、《大数据运用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管理决策能力
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面对新业态的创新思维与应对能力,对业务流程的管控能力,对成本费用和经营活动风险的管理能力等。在课程设置上,建议开设适当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新技术在企业的运用状况,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研究相关内容。同时,必须结合当前企业实务的最新需要,花大力气改进原有《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的课程教学内容,除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之外,大幅度删除已被企业实务淘汰的管理方法,将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成果的最新形态装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享有当下最新的财务管理技术成果。
6.培养学生的战略决策能力
如前所述,企业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财务软件替代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为企业提供基础的会计信息。由于企业所属的行业、环境、发展阶段、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差异,在战略决策上无法完全依赖财务软件和人工机器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培养学生应对风险管理、战略决策、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其中部分内容可嵌入原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部分内容可开设专门的专题讲座实现。
四、结束语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生变革成为必然,对会计专业的建设展而言,这既是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唯有不断改革创新,以新时代财务岗位人才需要的专业能力、非专业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不断改进、优化、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
[2]田瑞,李庭.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3]赵宝芳,里洺瑶,于帮新. “互联网 +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9(10).
作者简介:
杨勇,(1969.12.11-),男,汉族,重庆涪陵,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毕业院校及专业:四川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课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院级课题:《财务人员职业标准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关键词】 财务岗位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财务岗位转型,促使各级各类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培养财务一线岗位的财经类高职院校更为紧迫。多年以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重在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从初始入门的《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实训》到专业核心课程《企业会计实务》《报表填制与分析》《分行业实账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等课程,在廣大会计专业学生心中牢牢树立起“核算能力就是会计的核心能力”的意识。信息技术在财务行业核算中的广泛运用,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等将以前分散的票据审核、财务核算进行了标准化、流程化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原有会计核算的效率,财务岗位能力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岗位能力转型,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变革。
一、财务岗位能力分析
(一)“非专业综合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组织调研团队,科学设计调研内容,将财务岗位能力划分为“财务专业能力”与“非专业综合能力”两大类,分别调查财务基础岗位、财务综合岗位与高级财务岗位相对应的能力要求。通过对来自各行业、各地区15766名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岗位的人员收集的调研结果分析,涉及财务岗位的“非专业综合能力”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财务岗位最关注的综合能力依次为:沟通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职业忠诚度,财税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总体上看,各用人单位最看重财务岗位人员的沟通交往能力,近80%的调研对象将其排在财务综合能力的首位,表明信息时代的财务岗位不仅需要埋头“记账算账出报表”,更需要与本单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进行沟通交流,财务与业务的融通,财务人员与本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同,财务人员与单位外部的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政府有关机关等交流沟通与协调,显得更为重要。其次,财务岗位的从业者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方能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二)“财务专业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财务专业能力”,本次调研按不同层级的财务岗位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图3)。
对于财务基础岗位而言,会计核算、税法基础、Excel运用能力等是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财务综合管理岗位、高级财务岗位而言,则更加强调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税务管控和财务战略等能力,能够结合本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要,发挥财务综合决策运用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专业定位不够恰当,人才培养方案特点不鲜明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性和专业性,强调职业技能的适用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受传统学科体系的影响,在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更多参照了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未能将会计专业的专业发展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衔接起来。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合理解决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依据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活动分析各种生产经营问题、资金管控问题、资产管控问题、风险管控问题等能力方面仍需要不断加强。
(二)课程设置依据不够充分,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受传统“重核算、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仍采用以会计核算为重心的课程设置体系,未能将信息技术带来的财务岗位能力转型所需的强化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数字能力等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体系中。部分高职院校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岗位能力调研,缺乏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财务岗位能力的基本认知,在课程设置体系和结构上,未能体现培养新时代财务岗位的能力需求,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够深入,学生实习模拟化
受单位财务岗位限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真正建立起发挥实效的校外实践基地,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仍采用模拟实习的方式进行,未能将单位真实、适时的经济业务呈现在学生面前,经改造后的模拟实习资料对在校学生财务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大打折扣。
(四)师资队伍自身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体现学生的职业型、实用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责任。学生的培养主要依赖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师本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息息相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除应当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外,尤其应当具备丰富的财务岗位经验、财务分析、审计、内控、战略、决策等实务能力,只有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方能讲解深入透彻、指导学生实践科学到位。但现实是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来自于本科院校的应届研究生,从大学到职业院校,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教师本身严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实践知识的更新、补充严重不足,教师在面对企业发生的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战略决策等疑难问题,自信心严重不足。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调整
(一)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调整依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将职业教育摆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为深化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简称“职教20条”),强调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 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精神,是高职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遵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体现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深入实施“厚德强技、职业导向、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调整
1.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持续开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应当全面实施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当地融入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爱党爱国的政治自觉与行为自觉。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单位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点,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单位的各部门都有一定的联系,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预算管理、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等涉及到本单位各个层面、涵盖了单位全体员工,财务工作的开展、内控体系的执行需要本单位各部门、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财务人员与单位各部门领导、员工的有效沟通有利于自身工作的积极开展。在外部层面,会计人员与单位上下游客户、供應商、经销商、国家税务机关、银行、工商、海关、社保、质检、环保等等部门都存在业务联系,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必然会影响自身工作效率与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开设《商务礼仪》等专门的课程外,在各门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融入其中。同时应当合理设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有针对性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国的会计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与完善而持续进行更新和调整,每年国家都有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学生在学校除了打好专业基础外,必须学会主动学习、自觉持续学习。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当安排适当内容和方法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授人以渔”。在培养学生主动持续学习方面,可以不设置专门的课程,建议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纳入其中,并合理嵌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4.培养学生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财务上的深入运用,传统财务岗位上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逐渐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通过财务智能软件能够高质量完成单位基础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反映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传统财务岗位的工作效率。新时代的会计人员应当学会对单位业务、财务数据的整理、归纳与分析,找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律性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保证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可设置《统计学基础》、《大数据运用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管理决策能力
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面对新业态的创新思维与应对能力,对业务流程的管控能力,对成本费用和经营活动风险的管理能力等。在课程设置上,建议开设适当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新技术在企业的运用状况,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研究相关内容。同时,必须结合当前企业实务的最新需要,花大力气改进原有《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的课程教学内容,除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之外,大幅度删除已被企业实务淘汰的管理方法,将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成果的最新形态装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享有当下最新的财务管理技术成果。
6.培养学生的战略决策能力
如前所述,企业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财务软件替代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为企业提供基础的会计信息。由于企业所属的行业、环境、发展阶段、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差异,在战略决策上无法完全依赖财务软件和人工机器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培养学生应对风险管理、战略决策、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其中部分内容可嵌入原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部分内容可开设专门的专题讲座实现。
四、结束语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生变革成为必然,对会计专业的建设展而言,这既是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唯有不断改革创新,以新时代财务岗位人才需要的专业能力、非专业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不断改进、优化、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
[2]田瑞,李庭.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
[3]赵宝芳,里洺瑶,于帮新. “互联网 +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9(10).
作者简介:
杨勇,(1969.12.11-),男,汉族,重庆涪陵,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毕业院校及专业:四川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课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院级课题:《财务人员职业标准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