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25%,护理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中配合综合护理,可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缓解病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为冠心病的一种,病情严重,冠状动脉在病变基础上有冠状动脉血供的中断或者急剧减少,造成心肌出现较为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出现缺血性的坏死[1]。因为该疾病起病较急,还容易有休克、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有心脏猝死的情况出现,而且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该疾病的发病人数较多。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良好的病情和身体护理,可缓解病痛,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采取不同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40-77岁,平均年龄为:(59.33±6.72)岁,6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18例患者为急性下壁梗塞,7例患者为高侧壁心梗,6例患者为前壁梗塞,2例患者为广泛性的前壁心梗。对照组患者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1-80岁,平均年龄为:(58.77±7.16)岁,15例患者为急性下壁的梗塞,5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6例患者为高侧壁心梗,5例患者为前壁梗塞,1例患者为广泛性的前壁心梗。对照组患者32例。两组患者身体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身体护理 患者在发病的2周后为急性期,必须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包括洗漱、发生、大小便和饮食,都要由护理人员进行协助,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栓[2]。尽量减少亲友的探望,避免情绪的过度激动。吸氧可使心肌的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因此要使患者进行高流量的吸氧,保持3-5天,其流量每分钟3-5L,后期给予间歇吸氧,每分钟1-2L,氧疗可使心绞痛得到缓解。
1.2.2疼痛护理 患者在发病期间会产生剧烈胸痛以及窒息,同时还会产生烦躁不安、大汗和恐惧感[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胸痛性质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按照医嘱,给予杜冷丁、吗啡等镇痛剂,使疼痛得到及时缓解。并对面色和呼吸变化进行观察,避免药物影响呼吸循环。
1.2.3饮食和排便护理 发病后的4-6小时内禁止饮食,2天后采取流质饮食,4天后可采用软食,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食用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不可饮食过多或者食用刺激性食物。因为患者突然患病,会不习惯食用便盆,容易导致排尿困难或者便秘,要指导患者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情况严重者要食用缓泻剂,并叮嘱患者不可用力排便,避免心脏负担的加重。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使其热敷、听流水声,或者对小腹部适当按摩,促进其顺利排尿。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39例患者,护理显效25例,护理有效11例,护理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32例患者,护理显效9例,护理有效17例,护理无效6例,护理有效率为81.25%。护理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这种疾病的病死率较高,给予其及时有效和治疗和良好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缓解病痛。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其中包括身体护理、疼痛护理、饮食和排便护理,针对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身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因疼痛会造成患者不良情绪,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给予其相应的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指导患者正确健康的饮食事项,保证营养供给,提供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因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可能出现便秘现象,要及时调整饮食,严重者给予缓泻剂的使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经过一系列的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25%,护理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可缓解病情,使患者配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陆霞,吴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感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8(17):132-133.
[2]王金英,赵薇,赵颖,刘英侠.老年急性心肌梗塞8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22(10):147-148.
[3]谈昀,李军民,张树苗.心肌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8(14):109-11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为冠心病的一种,病情严重,冠状动脉在病变基础上有冠状动脉血供的中断或者急剧减少,造成心肌出现较为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出现缺血性的坏死[1]。因为该疾病起病较急,还容易有休克、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有心脏猝死的情况出现,而且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该疾病的发病人数较多。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良好的病情和身体护理,可缓解病痛,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采取不同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40-77岁,平均年龄为:(59.33±6.72)岁,6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18例患者为急性下壁梗塞,7例患者为高侧壁心梗,6例患者为前壁梗塞,2例患者为广泛性的前壁心梗。对照组患者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1-80岁,平均年龄为:(58.77±7.16)岁,15例患者为急性下壁的梗塞,5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6例患者为高侧壁心梗,5例患者为前壁梗塞,1例患者为广泛性的前壁心梗。对照组患者32例。两组患者身体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身体护理 患者在发病的2周后为急性期,必须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包括洗漱、发生、大小便和饮食,都要由护理人员进行协助,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栓[2]。尽量减少亲友的探望,避免情绪的过度激动。吸氧可使心肌的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因此要使患者进行高流量的吸氧,保持3-5天,其流量每分钟3-5L,后期给予间歇吸氧,每分钟1-2L,氧疗可使心绞痛得到缓解。
1.2.2疼痛护理 患者在发病期间会产生剧烈胸痛以及窒息,同时还会产生烦躁不安、大汗和恐惧感[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胸痛性质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按照医嘱,给予杜冷丁、吗啡等镇痛剂,使疼痛得到及时缓解。并对面色和呼吸变化进行观察,避免药物影响呼吸循环。
1.2.3饮食和排便护理 发病后的4-6小时内禁止饮食,2天后采取流质饮食,4天后可采用软食,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食用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不可饮食过多或者食用刺激性食物。因为患者突然患病,会不习惯食用便盆,容易导致排尿困难或者便秘,要指导患者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情况严重者要食用缓泻剂,并叮嘱患者不可用力排便,避免心脏负担的加重。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使其热敷、听流水声,或者对小腹部适当按摩,促进其顺利排尿。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39例患者,护理显效25例,护理有效11例,护理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32例患者,护理显效9例,护理有效17例,护理无效6例,护理有效率为81.25%。护理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这种疾病的病死率较高,给予其及时有效和治疗和良好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缓解病痛。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其中包括身体护理、疼痛护理、饮食和排便护理,针对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身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因疼痛会造成患者不良情绪,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给予其相应的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指导患者正确健康的饮食事项,保证营养供给,提供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因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可能出现便秘现象,要及时调整饮食,严重者给予缓泻剂的使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经过一系列的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25%,护理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可缓解病情,使患者配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陆霞,吴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感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8(17):132-133.
[2]王金英,赵薇,赵颖,刘英侠.老年急性心肌梗塞8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22(10):147-148.
[3]谈昀,李军民,张树苗.心肌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8(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