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对于语文学科,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有必要对语文综合实践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要素作一分析解读,以促进语文综合实践课课程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一、课程平台建设
要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建设好课程平台尤为关键。学校是课程平台建设的主体,要从硬件(经费、场地、器材等物质保障)和软件(组织领导、课程规划、管理制度、奖惩机制等方面)上创造好条件,搭建好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师生对综合实践课课程价值的认识和参与热情。要从学情、校情和本地的课程资源实际出发,建立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体系,搭建一些个性化的课程实施平台,让各类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与机会,力求做到学生需要什么就尽可能地教什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文化认知水平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团队建设
语文综合实践课涵盖面广,涉及的学科较多,因此除了语文教师指导团队以外,应该有其它学科教师的参与,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范围组建一个以语文教师为主、其它学科教师甚至是有关专家或懂行的人来担任指导老师的课程团队,这样才能使课程指导更专业更深入,团队内部才能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同时还能使学科老师的专业水平摆脱课本的限制,充分地发挥出来,改变以往老师教死书的印象,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活泼、有趣。人员搭配合理的课程团队还能保证课程的梯度性,按年级及学生认知水平、兴趣差异来安排授课内容,会让授课内容更精细更深入更生动。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知识互补将使课程参与面更广,资源更多,效果更佳,有利于打造精品课程。
三、课程资源建设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基础就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选择,课程资源的选择将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效果。要想建设好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资源库,首先要在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资源利用形式的多样性上多研究。就资源内容而言,学校、社会、家庭每个领域都有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像社会科学的调查、访问、参观等方法都可有选择地利用,以此来增强语文综合实践课内容的丰富性,最大可能地使学生开阔视野。其次,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变量远多于定量,即发展性特征特别突出。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及方式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学校教育领域中来,教师应重视搜集这些新资源,这是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魅力所在。
四、课程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课不只是让学生经历,一定要指向某些特定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必须重视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以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好的课程实施策略应让学生真正沉浸到研究中去,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多设置一些真实的情景,多一些思辨性的训练,多一些协同合作,帮助学生走出校门去,除了知识以外,依然可以留下更多的东西,也许是底蕴,也许是思维能力,也许是合作精神……好的课程实施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梯度的增强。好的课程实施策略应该把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不能把二者剥离开来。只有恰当、精巧的课堂形式设计才能使学生更乐于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总之,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就是要激活学生思维,而不是僵化和遏制学生思维。
五、课程评价管理
如果说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软件,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那么有效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则是课程实施的保证。
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以是自我反思性评价,可以是小组内学生互评,也可以是小组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等。评价方法也可以多元化,如即时性评价、反思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等。评价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过程评价等。
无论怎样评价都应该有科学具体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活动之初,从评价标准中可以明确方向。无论何种评价形式一定要对抄袭行为一票否决,否则任何评价都是无效的,对学生来说也没有公平可言,而且会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丧失。
总之,在语文综合实践课课程实施过程中,只要抓好了以上五个要素,并始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摒弃以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互动,那么语文综合实践课定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一、课程平台建设
要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建设好课程平台尤为关键。学校是课程平台建设的主体,要从硬件(经费、场地、器材等物质保障)和软件(组织领导、课程规划、管理制度、奖惩机制等方面)上创造好条件,搭建好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师生对综合实践课课程价值的认识和参与热情。要从学情、校情和本地的课程资源实际出发,建立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体系,搭建一些个性化的课程实施平台,让各类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与机会,力求做到学生需要什么就尽可能地教什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文化认知水平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团队建设
语文综合实践课涵盖面广,涉及的学科较多,因此除了语文教师指导团队以外,应该有其它学科教师的参与,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范围组建一个以语文教师为主、其它学科教师甚至是有关专家或懂行的人来担任指导老师的课程团队,这样才能使课程指导更专业更深入,团队内部才能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同时还能使学科老师的专业水平摆脱课本的限制,充分地发挥出来,改变以往老师教死书的印象,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活泼、有趣。人员搭配合理的课程团队还能保证课程的梯度性,按年级及学生认知水平、兴趣差异来安排授课内容,会让授课内容更精细更深入更生动。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知识互补将使课程参与面更广,资源更多,效果更佳,有利于打造精品课程。
三、课程资源建设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基础就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选择,课程资源的选择将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效果。要想建设好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资源库,首先要在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资源利用形式的多样性上多研究。就资源内容而言,学校、社会、家庭每个领域都有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像社会科学的调查、访问、参观等方法都可有选择地利用,以此来增强语文综合实践课内容的丰富性,最大可能地使学生开阔视野。其次,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变量远多于定量,即发展性特征特别突出。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及方式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学校教育领域中来,教师应重视搜集这些新资源,这是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魅力所在。
四、课程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课不只是让学生经历,一定要指向某些特定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必须重视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以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好的课程实施策略应让学生真正沉浸到研究中去,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多设置一些真实的情景,多一些思辨性的训练,多一些协同合作,帮助学生走出校门去,除了知识以外,依然可以留下更多的东西,也许是底蕴,也许是思维能力,也许是合作精神……好的课程实施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梯度的增强。好的课程实施策略应该把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不能把二者剥离开来。只有恰当、精巧的课堂形式设计才能使学生更乐于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总之,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就是要激活学生思维,而不是僵化和遏制学生思维。
五、课程评价管理
如果说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软件,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那么有效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则是课程实施的保证。
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以是自我反思性评价,可以是小组内学生互评,也可以是小组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等。评价方法也可以多元化,如即时性评价、反思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等。评价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过程评价等。
无论怎样评价都应该有科学具体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活动之初,从评价标准中可以明确方向。无论何种评价形式一定要对抄袭行为一票否决,否则任何评价都是无效的,对学生来说也没有公平可言,而且会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丧失。
总之,在语文综合实践课课程实施过程中,只要抓好了以上五个要素,并始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摒弃以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互动,那么语文综合实践课定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