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市公安局曾就此问题向浙江省公安厅请示,得到的批复是:“非转农”涉及太多利益问题.原刚L严格控制,各地可根据情况制定政策
曾经跳出农门,洗脚上田是每个农民子弟的梦想,现在,这一切都要打个问号了。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双重压力迫使这些大学毕业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他们迫切需要恢复自己的农民身份,享受一个农民的合法权益。
2005年以来,浙江台州和义乌率先推出“非转农”政策,旨在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这让我们看到,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铁壁般的户籍制度,出现一丝裂缝。
是政策修补,还是坚冰消融?我们拭目以待。
读书后,人生完全两样
谈到户籍问题,今年27岁的葛健(化名)再次抓狂,这一问题犹如一根小刺,横在他的内心。“在我们村,读书真不如坐牢。”他幽幽地说。
葛健出生的钱家村位于浙江宁波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梅墟街道,他的履历与其他的农家子弟一模一样,命运在2002年发生转折,当时,20岁的葛健考上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与他差不多一起接到通知书的,还有村里另外lO来位同学。
事实上,从1999年起,中国高等教育实行了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到2002年,葛健就已经感受到毕业生强大的就业压力。
尽管上的是专科院校,葛健全家还是很高兴。他的母亲在一家有污染的油脂厂上班,父亲是一位泥水工,全家年收入不到5万元,在他上大学那一年,全家用积蓄建造起一幢两层小楼。
和其他农村独生子女一样,葛健是全家的希望。
2002年9月,葛健办理了“夜转非”手续,带着户口去读大学,2005年,在花掉8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后,他成功从大学毕业,拿到专科文凭,在离家15公里的北仑港找到一份进出口公司业务员的工作,早上6点多起床去上班,他勤勉有加,当年月工资却不过1500元。
2009年,葛健与女友结婚,因没有自己独立的住房,他借得舅舅的一套安置房经过简单装修后,作为婚房。
一切与钱家村的政策有关系。据葛健介绍,凡是这个村的农民,在年满22岁之后,如果还没有名下的房子,娶一个农村户口的妻子,按照村福利,可以分到一套160平方的安置房,而这套大面积的房子只要480多元一平方,除此之外,还能分到一笔16000多元的结婚经费。如果娶到的老婆是城镇居民户口,那么只能分到120平方的房子。
但是,葛健在读大学的时候办理了“农转非”,他一个平方的房子也没能分到。按照钱家村的政策,他是居民户口,无法办理落户手续,因此,妻子也无法享受村里的福利。
“现在,我们村的拆迁安置房都要卖12000一平方了,这样算下来,我读一下大学,我整整丢掉了200万的利益,这足足需要我干40年。”他沮丧地说,恍若隔世。
考大学改变葛健的命运,至少到目前,这一命运的箭头却是向下走的。
义乌:农村户口获益巨大
葛健的情况在浙江并不少见。
11月1日,葛健所在的钱家村三位青年人在宁波东方论坛发帖,诉说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帖子得到大批年轻人的回应,他们还建起数个QQ群,三天时间,就有160多人加入其中,他们的要求颇为一致——“非转农”。
本刊记者看到,这批年轻人大多是80年左右出生的。他们在一次公开的倡议中写道:读书无罪。他们热切希望宁波政府能学习台州和义乌政府,适当开放“非转农”政策。
他们认为,浙江义乌的政策值得宁波学习。
今年10月,位于浙江义乌市政府出台第94号文件,明确规定该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在满足4个条件的情况下,可把户口迁回农村:
“1995年及以后毕业、肄业、结业,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县属及以上集体企业正式录用,且未享受城镇居民房改政策;被大中专院校招生录取迁出时属义乌市农业户口;申请‘非转农’时户籍在本市;迁入地村民委员会同意接收。”
这被视为当地的“非转农新政”,义乌这一省管县的试点城市,再度引起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媒体为义乌此举叫好,也有评论质疑义乌此举将给官员带来巨大的寻租空间。
这并非空穴来风,2010年初,在义乌市组织部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检查中,发现当地有195名公务员将其户籍从城市迁往了农村,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利益。
这场“非转农’之争背后直指利益。
“在义乌,一个农村户口价值百万。”有媒体写出如此标题。在寸土寸金的义乌,土地上附着了巨大的利益,一次利益蛋糕的切割,足以让—般人奋斗十年。
据2006年颁发的《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规定,根据不同的情况,一户家庭在旧房改建中最少可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最多则可分到144平方米的宅基地。
除了这些房屋产生的价值外,还有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分红。据本刊调查得知,这些宅基地一般都可以建设到500多平方的房子,可以作为出租或者自行开店,获益丰厚。倘若遇到房地产开发,那么就一夜变成千万富翁。
毫无疑问,义乌的“非转农新政”得到广大大中专毕业生的欢迎。据媒体报道,在儿月初,义乌市江东街道的365办事窗口,每天要接待200多人的咨询和办理。
事实上,江东街道作为义乌市“非转农”政策的试点单位,在9月底就开展试点,在街道的:365办事窗口,还特意设立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工作力、理专窗,安排多名工作人员专门办理,对资料齐全的做到即审即报,并把工作流程、办理条件和引导路线进行张贴,方便群众办理。
据公开资料显示,到11月2日下午5时止,该街道已接待上千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已有430余名“非转农”大中专毕业生公示。
只是解决遗留问题
非转农政策在义乌只是嫁接,这一政策的开端是在浙江省台州市。
2005年7月,台州市公安局向各区县下发了—份《关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非转农”户口问题的答复意见》,第一次明确表示同意进行“非转农”。台州各县区根据台州市公安局的“答复意见”开始陆续出台“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实施办法”。
自此,中国近年来的大规模“非转农”现象开始出现。
本刊记者了解到,台州出台“非转农”地方政策后,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周边地区受到很大的压力,温州市公安局曾就此问题向浙江省公安厅请示,得到的批复是:“非转农”涉及太多利益问题,原则上严格控制,各地可根据情况制定政策。
越来越大的压力,通过舆论转到义乌的领导身上。
媒体报道,义乌的“非转农”做法正是学习台州现象的结果。据公开资料显示,现任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去年9月上任。此前,他曾先后任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黄岩区委书记,当年黄在台州黄岩、椒江任内,两区均推出“非转农”措施。
“我们主要是为了应对问题,没有考虑那么深远。”义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决策官员介绍了义乌这场“非转农”的重要背景。
他把“农转非’’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之前考上大学的,那时候是要求迁户口的。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不用考试就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了。第二段是1996年到2002年,那时候没有人考虑户籍变动会带来什么,迁就迁了。但是毕业后国家却不包分配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都要考试,考上了算你行,考不上只能自主择业。这一段的大学生是两头不着地。第三段是2(302年后,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问题,迁不迁可以自己选择,不迁也没关系,同时就业也自己找。他表示,1996年前的政府基本不管,2002年以后的这段政府也不会管,与政府无关。
“但中间这段与政府有关,他们有权利回去,从情理上讲也是应该的,村里旧村改造,一户宅基地价值很大。”这一官员的表态,正好符合很多专家将义乌的这一“非转农”政策定义为“政策修补”的说法,而并非真正地放开“非转农”的大门。
曾经跳出农门,洗脚上田是每个农民子弟的梦想,现在,这一切都要打个问号了。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双重压力迫使这些大学毕业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他们迫切需要恢复自己的农民身份,享受一个农民的合法权益。
2005年以来,浙江台州和义乌率先推出“非转农”政策,旨在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这让我们看到,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铁壁般的户籍制度,出现一丝裂缝。
是政策修补,还是坚冰消融?我们拭目以待。
读书后,人生完全两样
谈到户籍问题,今年27岁的葛健(化名)再次抓狂,这一问题犹如一根小刺,横在他的内心。“在我们村,读书真不如坐牢。”他幽幽地说。
葛健出生的钱家村位于浙江宁波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梅墟街道,他的履历与其他的农家子弟一模一样,命运在2002年发生转折,当时,20岁的葛健考上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与他差不多一起接到通知书的,还有村里另外lO来位同学。
事实上,从1999年起,中国高等教育实行了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到2002年,葛健就已经感受到毕业生强大的就业压力。
尽管上的是专科院校,葛健全家还是很高兴。他的母亲在一家有污染的油脂厂上班,父亲是一位泥水工,全家年收入不到5万元,在他上大学那一年,全家用积蓄建造起一幢两层小楼。
和其他农村独生子女一样,葛健是全家的希望。
2002年9月,葛健办理了“夜转非”手续,带着户口去读大学,2005年,在花掉8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后,他成功从大学毕业,拿到专科文凭,在离家15公里的北仑港找到一份进出口公司业务员的工作,早上6点多起床去上班,他勤勉有加,当年月工资却不过1500元。
2009年,葛健与女友结婚,因没有自己独立的住房,他借得舅舅的一套安置房经过简单装修后,作为婚房。
一切与钱家村的政策有关系。据葛健介绍,凡是这个村的农民,在年满22岁之后,如果还没有名下的房子,娶一个农村户口的妻子,按照村福利,可以分到一套160平方的安置房,而这套大面积的房子只要480多元一平方,除此之外,还能分到一笔16000多元的结婚经费。如果娶到的老婆是城镇居民户口,那么只能分到120平方的房子。
但是,葛健在读大学的时候办理了“农转非”,他一个平方的房子也没能分到。按照钱家村的政策,他是居民户口,无法办理落户手续,因此,妻子也无法享受村里的福利。
“现在,我们村的拆迁安置房都要卖12000一平方了,这样算下来,我读一下大学,我整整丢掉了200万的利益,这足足需要我干40年。”他沮丧地说,恍若隔世。
考大学改变葛健的命运,至少到目前,这一命运的箭头却是向下走的。
义乌:农村户口获益巨大
葛健的情况在浙江并不少见。
11月1日,葛健所在的钱家村三位青年人在宁波东方论坛发帖,诉说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帖子得到大批年轻人的回应,他们还建起数个QQ群,三天时间,就有160多人加入其中,他们的要求颇为一致——“非转农”。
本刊记者看到,这批年轻人大多是80年左右出生的。他们在一次公开的倡议中写道:读书无罪。他们热切希望宁波政府能学习台州和义乌政府,适当开放“非转农”政策。
他们认为,浙江义乌的政策值得宁波学习。
今年10月,位于浙江义乌市政府出台第94号文件,明确规定该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在满足4个条件的情况下,可把户口迁回农村:
“1995年及以后毕业、肄业、结业,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县属及以上集体企业正式录用,且未享受城镇居民房改政策;被大中专院校招生录取迁出时属义乌市农业户口;申请‘非转农’时户籍在本市;迁入地村民委员会同意接收。”
这被视为当地的“非转农新政”,义乌这一省管县的试点城市,再度引起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媒体为义乌此举叫好,也有评论质疑义乌此举将给官员带来巨大的寻租空间。
这并非空穴来风,2010年初,在义乌市组织部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检查中,发现当地有195名公务员将其户籍从城市迁往了农村,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利益。
这场“非转农’之争背后直指利益。
“在义乌,一个农村户口价值百万。”有媒体写出如此标题。在寸土寸金的义乌,土地上附着了巨大的利益,一次利益蛋糕的切割,足以让—般人奋斗十年。
据2006年颁发的《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规定,根据不同的情况,一户家庭在旧房改建中最少可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最多则可分到144平方米的宅基地。
除了这些房屋产生的价值外,还有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分红。据本刊调查得知,这些宅基地一般都可以建设到500多平方的房子,可以作为出租或者自行开店,获益丰厚。倘若遇到房地产开发,那么就一夜变成千万富翁。
毫无疑问,义乌的“非转农新政”得到广大大中专毕业生的欢迎。据媒体报道,在儿月初,义乌市江东街道的365办事窗口,每天要接待200多人的咨询和办理。
事实上,江东街道作为义乌市“非转农”政策的试点单位,在9月底就开展试点,在街道的:365办事窗口,还特意设立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工作力、理专窗,安排多名工作人员专门办理,对资料齐全的做到即审即报,并把工作流程、办理条件和引导路线进行张贴,方便群众办理。
据公开资料显示,到11月2日下午5时止,该街道已接待上千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已有430余名“非转农”大中专毕业生公示。
只是解决遗留问题
非转农政策在义乌只是嫁接,这一政策的开端是在浙江省台州市。
2005年7月,台州市公安局向各区县下发了—份《关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非转农”户口问题的答复意见》,第一次明确表示同意进行“非转农”。台州各县区根据台州市公安局的“答复意见”开始陆续出台“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实施办法”。
自此,中国近年来的大规模“非转农”现象开始出现。
本刊记者了解到,台州出台“非转农”地方政策后,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周边地区受到很大的压力,温州市公安局曾就此问题向浙江省公安厅请示,得到的批复是:“非转农”涉及太多利益问题,原则上严格控制,各地可根据情况制定政策。
越来越大的压力,通过舆论转到义乌的领导身上。
媒体报道,义乌的“非转农”做法正是学习台州现象的结果。据公开资料显示,现任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去年9月上任。此前,他曾先后任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黄岩区委书记,当年黄在台州黄岩、椒江任内,两区均推出“非转农”措施。
“我们主要是为了应对问题,没有考虑那么深远。”义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决策官员介绍了义乌这场“非转农”的重要背景。
他把“农转非’’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之前考上大学的,那时候是要求迁户口的。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不用考试就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了。第二段是1996年到2002年,那时候没有人考虑户籍变动会带来什么,迁就迁了。但是毕业后国家却不包分配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都要考试,考上了算你行,考不上只能自主择业。这一段的大学生是两头不着地。第三段是2(302年后,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问题,迁不迁可以自己选择,不迁也没关系,同时就业也自己找。他表示,1996年前的政府基本不管,2002年以后的这段政府也不会管,与政府无关。
“但中间这段与政府有关,他们有权利回去,从情理上讲也是应该的,村里旧村改造,一户宅基地价值很大。”这一官员的表态,正好符合很多专家将义乌的这一“非转农”政策定义为“政策修补”的说法,而并非真正地放开“非转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