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激趣方法有:情境激趣、语言激趣、游戏竞赛激趣、设疑激趣、故事激趣、音乐激趣、图画激趣、表演激趣法、生活激趣、实物激趣。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趣
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味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能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在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当成享受,从而产生“高潮叠起”的课堂效果。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有所得,必须掌握激趣的艺术技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一、情境激趣
指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在教《山雨》时,选了一个有雨的天气,让学生仔细观察雨景,听雨声,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雨景。当学生描绘完毕后,对学生说:“著名作家赵丽宏也写过一篇写雨的文章,大家想看看他怎么写的吗?”这样学生们一下便来了兴致。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问学生:“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你会想念家中的亲人们吗?你将以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呢?”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我又顺势说:“同学们,唐代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王维,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份思念,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表达思念之情的。”这样就自然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语言激趣
生动而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致盎然。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我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说:“看来春姑娘还在睡觉,谁来把春姑娘唤醒呢?”另一个学生举手朗读,但朗读的声音太大,我又说:“这个春姑娘看来是吃了生命一号,精力无比充沛!想象一下,春姑娘轻轻地来,很温柔的样子。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心领神会,又调整了下语调,读有声情并茂。
三、游戏竞赛激趣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能促使学生全力投入学习之中,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常见的语文课堂游戏、竞赛活动有:夺红旗、找朋友、猜谜语、接力赛、角色表演等。游戏、竞赛活动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认知结构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在教《找春天》一课时,我创设了游戏环节:教师首先准备一幅画,上面画着春天的景色,请学生找出图中画了什么,能不能想象出更多更美的景物,说得越多得分越高,接着再让学生学习课文。
四、设疑激趣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充满兴趣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学完了新课。这样不仅学有所得,而且学得轻松自如。如在教《一次有趣的观察》前,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把一只筷子竖放在水中,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吗?你们知道当天色变暗,但天边很亮时,天会下雨还是晴朗呢?你们又知道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爬还是向左爬呢?”学生被吸引住了,纷纷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以此引入本课,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要仔细观察。
五、故事激趣
起彼伏指通过讲故事引发学习兴趣。讲《草船借箭》时,我给学生讲了“刘各三顾茅庐”’与“蔼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与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衔接。讲《猴王出世》后,又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等故事,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对《西游记》一书产生浓厚兴趣。
六、音乐激趣
指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月光曲》时,我放了一段《月光曲》,让学生想象自己脑中浮现的情景。讲《山雨》时,放了钢琴曲《眼泪》,并随着音乐朗读,学生一下的课文的情境中了。
七、图画激趣
指用欣赏图画和自己画图的方式调动学习兴趣。讲《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时,找了一些古代的山水画让学生欣赏。讲《七月的天山》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天山的图片,再讲课文。在讲《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绘成图画,然后上台讲解画的含义。
八、裘演激趣法
指通过表演课本剧和小品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讲《渔夫的故事》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剧本,指定几名学生上课时演出,一下子活跃了气氛,进而又结合表演的情景分析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小木偶的故事》、《巨人的花园》、《将相和》等课文,都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课文情节。
九、生活激趣
指通过生活体验、生活情趣调动学生兴趣。学生学完《金钱的魔力》一文后,我让他们写出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怎样看这个父亲的行为。讲《秋天的图画》前,我专门让学生先观察秋天的景物,学生们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兴趣自然很高。
十、实物激趣
是利用现成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充气雨衣》可以这样预设:老师先自己做一个小林做的充气雨衣,让学生观察,这个雨衣有什么特点。当学生发言后,教师给学生讲这个雨衣的特点,并在课后鼓励学生把日常用品进行小小的改造,变成自己的小发明。
不难看出,上述一些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贞素.小学低年级语文“激趣”教学模式探究[m].
[2]王波.课堂激趣的几种方法[M].
[3]李土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趣艺术[m].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趣
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味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能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在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当成享受,从而产生“高潮叠起”的课堂效果。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有所得,必须掌握激趣的艺术技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一、情境激趣
指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在教《山雨》时,选了一个有雨的天气,让学生仔细观察雨景,听雨声,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雨景。当学生描绘完毕后,对学生说:“著名作家赵丽宏也写过一篇写雨的文章,大家想看看他怎么写的吗?”这样学生们一下便来了兴致。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问学生:“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你会想念家中的亲人们吗?你将以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呢?”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我又顺势说:“同学们,唐代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王维,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份思念,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表达思念之情的。”这样就自然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语言激趣
生动而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致盎然。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我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说:“看来春姑娘还在睡觉,谁来把春姑娘唤醒呢?”另一个学生举手朗读,但朗读的声音太大,我又说:“这个春姑娘看来是吃了生命一号,精力无比充沛!想象一下,春姑娘轻轻地来,很温柔的样子。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心领神会,又调整了下语调,读有声情并茂。
三、游戏竞赛激趣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能促使学生全力投入学习之中,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常见的语文课堂游戏、竞赛活动有:夺红旗、找朋友、猜谜语、接力赛、角色表演等。游戏、竞赛活动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认知结构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在教《找春天》一课时,我创设了游戏环节:教师首先准备一幅画,上面画着春天的景色,请学生找出图中画了什么,能不能想象出更多更美的景物,说得越多得分越高,接着再让学生学习课文。
四、设疑激趣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充满兴趣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学完了新课。这样不仅学有所得,而且学得轻松自如。如在教《一次有趣的观察》前,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把一只筷子竖放在水中,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吗?你们知道当天色变暗,但天边很亮时,天会下雨还是晴朗呢?你们又知道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爬还是向左爬呢?”学生被吸引住了,纷纷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以此引入本课,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要仔细观察。
五、故事激趣
起彼伏指通过讲故事引发学习兴趣。讲《草船借箭》时,我给学生讲了“刘各三顾茅庐”’与“蔼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与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衔接。讲《猴王出世》后,又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等故事,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对《西游记》一书产生浓厚兴趣。
六、音乐激趣
指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月光曲》时,我放了一段《月光曲》,让学生想象自己脑中浮现的情景。讲《山雨》时,放了钢琴曲《眼泪》,并随着音乐朗读,学生一下的课文的情境中了。
七、图画激趣
指用欣赏图画和自己画图的方式调动学习兴趣。讲《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时,找了一些古代的山水画让学生欣赏。讲《七月的天山》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天山的图片,再讲课文。在讲《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绘成图画,然后上台讲解画的含义。
八、裘演激趣法
指通过表演课本剧和小品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讲《渔夫的故事》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剧本,指定几名学生上课时演出,一下子活跃了气氛,进而又结合表演的情景分析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小木偶的故事》、《巨人的花园》、《将相和》等课文,都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课文情节。
九、生活激趣
指通过生活体验、生活情趣调动学生兴趣。学生学完《金钱的魔力》一文后,我让他们写出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怎样看这个父亲的行为。讲《秋天的图画》前,我专门让学生先观察秋天的景物,学生们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兴趣自然很高。
十、实物激趣
是利用现成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充气雨衣》可以这样预设:老师先自己做一个小林做的充气雨衣,让学生观察,这个雨衣有什么特点。当学生发言后,教师给学生讲这个雨衣的特点,并在课后鼓励学生把日常用品进行小小的改造,变成自己的小发明。
不难看出,上述一些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贞素.小学低年级语文“激趣”教学模式探究[m].
[2]王波.课堂激趣的几种方法[M].
[3]李土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趣艺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