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严重影响内需的扩大和社会的稳定。今年召开的两会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是重点议题之一。本文总结梳理了有关文献,找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个政策系统模型。该模型全面概括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旨在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献言献策。
[关键词]收入差距 缩小 政策系统模型
一、引言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等纷纷表示,只有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才能拉动经济发展:“如果老百姓没有钱消费,内需拉动就无从谈起。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低收入人群仍占很大比例,只有让更多的较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收入,逐渐向中等收入群体靠拢,收入分配才会逐渐趋于均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任刘煜辉认为,实例证明中国没有成功跃入发达国家行列。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少数人占有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内需无法被拉动,经济成长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只有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真正做到富民强国,才能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2004年则超过了0.465。中国社科院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2。因此,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迫在眉睫。本文总结梳理了有关文献,找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个政策系统模型。该模型全面概括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建议。
二、政策系统模型
从本质来看,我国收入分配不公是分配制度问题。所以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核心是要在经济发展中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下图即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系统模型图。下文将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2个方面详细分析缩小我国收入分配的对策。
1.初次分配中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机制
规范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报酬的多少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对数量决定。要素价格对要素所有者、使用者的激励约束功能必须要充分发挥。同时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放开限制劳动者竞争与自由流动的福利保障制度等。劳动力资源在充分、自由流动中才能更好地配置。逐步建立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也十分重要。要逐渐形成劳动者、经营者、所有者相互制衡的多样化的报酬方式。同时企业分配机制的合理也需要国家实施有效的调控。
(2)努力改变社会二元结构
①缩小民众要素拥有的差距。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首先要壮大已有高校师资,推出各种政策鼓励优秀老师教授支援落后高校的发展以逐步提高其教育科研水平。其次要对落后地区已有高校进行结构优化,水平十分低的高校应逐步淘汰。这样可以从结构上提升落后地区高校整体水平。最后要建立完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低价甚至免费的农业技术培训应在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要继续鼓励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机会不均会导致民众获得信息资源机会不同,导致财产性收入的差距。通过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我国资本的大众化和社会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要不断推出政策,让有能力的人去创业获得资本,防止由于机会不均产生的民众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②缩小民众要素利用机会上的差距。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等便利条件。城市比农村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推进城市化是提供就业机会的有利途径。同时适当放开一些垄断性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还要制定完善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逐步消除行业壁垒和垄断。
2.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1)完善财政税收制度与转移支付制度
应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中央政府应提高落后地区税收返还比例并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今后应该降低生产税比重并且大力提高收入税的比重。完善制度提高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碍税的征收力度。
(2)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首先要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社会保险应覆盖非国有部门的就业人口和外来劳动力。同时最低生活保障应覆盖所有城镇人口,包括从农村流入城镇的长住人口。其次要大力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应该建立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信息共享结算机制,以实现社会保障随人员流动。同时对贫困家庭和个人的扶贫要大力加强,加大对贫困县、乡、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扶贫款的分配和实际使用情况也要严格监督。
三、结论
收入分配触及许多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艰巨性十分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尽快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政策的系统设计。不断深化收入分配问题涉及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权责。争取在十二五之后阶段不久不断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参考文献:
[1]周俊.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2)
[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2003
[关键词]收入差距 缩小 政策系统模型
一、引言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等纷纷表示,只有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才能拉动经济发展:“如果老百姓没有钱消费,内需拉动就无从谈起。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低收入人群仍占很大比例,只有让更多的较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收入,逐渐向中等收入群体靠拢,收入分配才会逐渐趋于均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任刘煜辉认为,实例证明中国没有成功跃入发达国家行列。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少数人占有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内需无法被拉动,经济成长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只有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真正做到富民强国,才能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2004年则超过了0.465。中国社科院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2。因此,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迫在眉睫。本文总结梳理了有关文献,找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个政策系统模型。该模型全面概括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建议。
二、政策系统模型
从本质来看,我国收入分配不公是分配制度问题。所以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核心是要在经济发展中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下图即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系统模型图。下文将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2个方面详细分析缩小我国收入分配的对策。
1.初次分配中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机制
规范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报酬的多少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对数量决定。要素价格对要素所有者、使用者的激励约束功能必须要充分发挥。同时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放开限制劳动者竞争与自由流动的福利保障制度等。劳动力资源在充分、自由流动中才能更好地配置。逐步建立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制衡机制也十分重要。要逐渐形成劳动者、经营者、所有者相互制衡的多样化的报酬方式。同时企业分配机制的合理也需要国家实施有效的调控。
(2)努力改变社会二元结构
①缩小民众要素拥有的差距。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首先要壮大已有高校师资,推出各种政策鼓励优秀老师教授支援落后高校的发展以逐步提高其教育科研水平。其次要对落后地区已有高校进行结构优化,水平十分低的高校应逐步淘汰。这样可以从结构上提升落后地区高校整体水平。最后要建立完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低价甚至免费的农业技术培训应在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要继续鼓励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机会不均会导致民众获得信息资源机会不同,导致财产性收入的差距。通过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我国资本的大众化和社会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要不断推出政策,让有能力的人去创业获得资本,防止由于机会不均产生的民众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②缩小民众要素利用机会上的差距。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等便利条件。城市比农村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推进城市化是提供就业机会的有利途径。同时适当放开一些垄断性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还要制定完善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逐步消除行业壁垒和垄断。
2.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1)完善财政税收制度与转移支付制度
应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中央政府应提高落后地区税收返还比例并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今后应该降低生产税比重并且大力提高收入税的比重。完善制度提高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碍税的征收力度。
(2)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首先要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社会保险应覆盖非国有部门的就业人口和外来劳动力。同时最低生活保障应覆盖所有城镇人口,包括从农村流入城镇的长住人口。其次要大力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应该建立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信息共享结算机制,以实现社会保障随人员流动。同时对贫困家庭和个人的扶贫要大力加强,加大对贫困县、乡、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扶贫款的分配和实际使用情况也要严格监督。
三、结论
收入分配触及许多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艰巨性十分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尽快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政策的系统设计。不断深化收入分配问题涉及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权责。争取在十二五之后阶段不久不断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参考文献:
[1]周俊.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2)
[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