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缺失会滑向法律的陷阱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属于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但是量变会发生质变,而且有些边界比较模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判定新闻敲诈,从道德问题滑向法律的陷阱。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对新闻人道德操守的约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与新闻敲诈的区别。新闻敲诈近年成为了热词,与其紧密相关的就是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三者有联系,都与金钱有关,但性质、程度、危害有所不同。按理是可以区分开来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了说不清、难以严格区分的情况。
  有偿新闻,是指媒体单位或媒体人利用其手中的采编权,谋取有偿回报的行为。主动方可能是媒体,也可能是报道对象,某些机构或个人为了答谢媒体或媒体人对其进行报道,会送钱送物或以其他方式回报。媒体单位或媒体人得了好处,就有可能对报道内容添枝加叶,强化溢美之词。常见的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后接受客户支付的广告费。媒体业界把这类版面费称作“公关广告”,社会上常听到的叫法是“软文”。有些企业还有专门的“软文写作班子”,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媒体发“软文”。国家主管部门早有规定,介绍一个单位的形象广告要打上“广告”二字,但往往客户不愿意,于是就以其他名称替代。前些年,这种现象经整治有所收敛,特别是国家一级的重要媒体已取消了所谓的“公关广告”。然而,依然有许多媒体做这类广告,也有机构愿意投放这类广告。当然,也不能把有偿新闻的范畴过分夸大。涉及有偿新闻的媒体、媒体人与报道对象的利益关联度是很高的,而正常的人际交往,不能轻易地说成是搞有偿新闻。
  有偿不闻,是指获取报道对象提供的利益,将不利于报道对象的稿件压下不发。这类报道往往涉及舆论监督题材。不少媒体都有一批常做广告的大客户名单,经媒体广告部门通过媒体领导层与相关编辑部协调,在做批评报道时会“留一手”。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当要发批评报道时,批评对象求情,希望不要刊发,交换条件是投放广告。笔者曾听某乡镇宣传部门的一位干部说,有一家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他们的批评报道,经沟通媒体表示愿意撤稿,但媒体相关负责人提出把稿撤下来了没有稿可补上,总不能“开天窗”。这是暗示要该镇用广告或软文补上。有的媒体甚至无需暗示,明明白白提出自己的要求。
  新闻敲诈,是指运用采编权利,有预谋地采取拉拢或打压的不正当手段,向报道对象索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常见的是,以批评报道或发内参开路,有目的地对报道对象进行敲诈。有的媒体其实并没有把舆论监督放在重要位置,甚至根本就不想做批评报道。其开展批评报道,是为了方便敲诈而设立的。先把批评稿件写好,主动将所写的内容传达给当事机构,只要答应交钱登广告就撤稿。有的还进行所谓的“战略合作”,向参与者承诺做好“正面宣传”,不做“负面报道”,拉拢机构参加,其实就是收“保护费”。有的媒体不仅撤下批评报道,甚至还故意与别的媒体唱反调,以唱赞歌的形式帮当事机构掩蔽丑行、解脱困境,以获取更大的利益。4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的“《中国特产报》新闻敲诈案”,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家报纸曾有过定位准确、坚持良好职业操守的时期,但后来因为发包专刊,报纸品质就差了。这些专刊就是有偿新闻版,只要有人肯给钱,专刊的记者就写,不给钱就以曝光为名要挟。多名记者反复到基层地方政府采访,利用地方政府的个别问题,敲诈当地政府,收取专版宣传费。此外,《中国特产报》还伪造申请材料,为社会人员办理新闻记者证。20余名持证记者均不在报社领取工资,他们大多属于专刊部门,需要自谋生计,还要上缴承包费用。这种新闻敲诈目的性很强,报纸最终被责令停刊。
  三者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从前面分析可见,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与新闻敲诈性质是不同的。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更多是涉及职业道德问题,而新闻敲诈则不只是职业道德问题,还涉及违法犯罪。尽管三者性质不同,但关联度很高。
  新闻敲诈是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升级,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尝到甜头之后,往往为所欲为,不断升级——从不讲原则、职业道德缺失到道德沦丧,再到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三者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界限比较模糊的状态下,往这边靠可能是道德问题,往那边靠可能就是违法犯罪的问题。因此,在处置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各地宽严不一的情况。然而,当事单位、当事人总不能说:“别人比我们还严重,为什么不抓?”说了也没用。笔者在这里不是去探讨如何把握道德和法律边界的问题,而是想说明道德问题会滑向法律的陷阱。尤其是经常开展舆论监督的媒体,哪怕沾上了“有偿不闻”的边,都会将自己带入危险的境地。因为经常搞舆论监督,交了广告费就撤稿,不交的就继续做,这样的事做多了,说你敲诈没商量。
  早些年,笔者供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时,集团旗下一家媒体的负责人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的报纸要揭露某保健品生产企业,该企业夸大宣传其保健品的疗效,违反了广告法。当事企业知道后派人上门来求情,希望撤稿,并承诺给这家报纸投300万元的广告。这家报纸坚决不干,批评报道照登。这家媒体以舆论监督为己任,已形成良好的品牌,他们不愿意自毁品牌。道德守住了,当然也就不会因“有偿不闻”而陷入法律风波。
  警惕诱惑,坚守道德底线。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在《南方日报》担任总编辑,曾安排一篇批评报道在报上刊发,见报后有一家外地驻广东的媒体机构,将已见报的这篇文章寄到受批评的单位,并说这篇报道写得如何好,他们也要转载。不登也行,要求给2万元赞助费。笔者感觉,当年类似这种情况在媒体队伍中还不是特别严重,但这几年不仅面广,金额也大了。个人敲诈是“小儿科”,媒体单位的集体敲诈行为更为可怕,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
  这一现象之所以会愈演愈烈,与媒体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有关。其一,媒体在面临生存压力的困境下,以不道德的手段去从事经营活动。这些年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经营效益不好,有的媒体不是寻求正当的突围之路,而是以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去获取收益。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的职责是不一样的,为了确保报纸的品质,采编、经营本应各司其职,也就是采编、经营两分开。但现在有些媒体让采编部门参与经营,下达承包指标,这就很容易将金钱与版面联系起来,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由此而生。有的媒体甚至滥发记者证,让持证者承包利润指标。采访只是手段,目的是捞钱,必然产生新闻敲诈。其二,与“公关公司”合作,被其所利用。有的“公关公司”就是靠这个赚钱的,他们游走于媒体和客户之间,明目张胆地敲诈。媒体只要跟他们合作,被扯进去之后也就说不清了。其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腐败行为,也会反映到媒体和媒体人中来。社会上有权钱交易的现象,媒体中也有利用采编权进行谋私的行为。尤其是经营者有考核指标,完成了有提成,有的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铤而走险。
  以上讲的三方面,都与媒体环境的变化有关。然而,作为肩负神圣使命的媒体人,经营困境等环境的变化不应成为放弃新闻理想、抛弃道德底线的理由。作为媒体人,不应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同流合污,而应激浊扬清,弘扬社会正气。笔者曾说过,人有人格,报有报格。报纸是这样,其他媒体也是这样。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媒体人的职业理想追求、道德操守是不可缺失的。
  环境在变化,媒体和媒体人的自律不能变。
其他文献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一种整合。所以,在这种拟态的人际传播之中,主持人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可以说,综艺访谈类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核心品牌要素和符号,而且是节目的灵魂所在。主持人的个性是主持人的立身之本,彰显着主持人的性格魅力和价值诉求。个性化既是衡量主持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也是节目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要素。  安徽卫视《非常静距离》自2009年6月29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新媒体大量涌现,使得当今社会信息流动呈现爆炸式发展,新闻从业人员滥用职务行为信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加之新闻从业人员因职业特殊性而在信息掌握与发布上拥有天然优势,一些敏感信息的披露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针对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信息的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下发了《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4年6月3
期刊
摘要: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是一种印象管理的动态过程,政府呈现出何种印象、如何建构印象都会影响到公众对其的感知,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与执政力。由此,印象管理可被视为提升政府的社会适应性,建立、维持或修复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积极管理行为。  关键词:印象管理 网络舆论 危机处理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种,指网络公共舆论因某些公共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破
期刊
2014年7月4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式将旗下的艺术人文频道、七彩戏剧频道、经典947频率、戏剧曲艺频率整合成横跨广播、电视的“上海广播电视台公益媒体群”(以下简称“公益媒体群”)。此次改革,再次明确了广电媒体公益和服务的基本属性,符合广电行业的发展规律,使我国广电媒体公益化改革进入实质性的新阶段。  依托基金,助力“公益媒体群”  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中铭刻着两件大事:其一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
期刊
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因为受众对于体育赛事进程、结果的特殊需求以及网络新闻报道的特性,网络媒体尤其是商业门户网站进行体育赛事新闻报道时,对新闻报道的形式、新闻的时效性、新闻资源整合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  2013年10月6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第27轮广州恒大队在客场以4比2战胜山东鲁能队,提前卫冕,实现中超三连冠。国内体育媒体对于这场中超强强对阵的比赛尤为关注。笔者统计了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国
期刊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业内外引发了不大不小的反响。正式推行新闻网站新闻记者证制度,虽是预料之中也是理所当然之举,但网络媒体人依然欢欣鼓舞,毕竟他们逾十年的期待实现了。网络媒体人身份的确认,是适应传媒格局变化的与时俱进。  有了正当身份,新闻网站不再尴尬。根据2014年10月29日正式下发的《通知》精神,我国逾
期刊
2014年,被定义为新媒体元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融合”之路。这一年来,移动客户端新媒体迅速走红,如上海报业集团相继推出“上海观察”“澎湃新闻”等媒体融合产品。尤其以“澎湃新闻”的异军突起,令同行深感震撼。而在201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新闻等各大国字号传统媒体“大佬”就已纷纷抢滩“微传播”领域,组成“微传播国家队”,引起了巨大反响。  同样
期刊
近年来,各级电视台先后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专业频道,专业性的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农村电视受众的青睐。东北农村电视节目数量多、质量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誉。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笔者在分析东北农村电视节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作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农村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东北农村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各电视台的采编人员
期刊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感动中国》人物所彰显的精神就属于“中国精神”,典型人物的报道提高了广大民众对“中国精神”的认识度和认同感,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急需的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肩负媒体
期刊
9月9日、11日、12日、1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陆续刊发四篇署名评论:《“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警惕“悬疑新闻”背后的“标题党”》《谁是“悬疑新闻”的推手》,痛批“悬疑新闻”,这既让“悬疑新闻”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引发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解读。  而事实上,“悬疑新闻”只是“标题党”的表现之一。“标题党”的存在由来已久,故弄玄虚、耸人听闻、夸张煽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