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音乐内容进行即兴创造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即兴创造应和学生主体经验相联系,应建立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体现多元化。
【关键词】音乐教学;即兴创造;教学策略
即兴创造是一项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工作的感知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放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即兴创造活动,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完成音乐教育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具有较大的意义。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即兴创造活动应采取哪些策略呢?笔者综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先作抛砖引玉:
1 即兴创造应和学生的主体经验相联系
什么是主体经验?主体经验是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创新是人的特性,是人的天赋潜能,但创新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根据一个人的经验——主体经验而进行的,所以我们在音乐即兴创造中根据音乐表现内容与表现特征设计特定的场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与音乐表现内容联系起来,利用即兴创造活动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情感体验,强化艺术经验。
比如:笔者在《苹果丰收》这一课中,歌的教学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1.1 播放背景音乐《苹果丰收》,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感受乐曲情绪,想象丰收的场面。
1.2 播放多媒体:丰收的果园
师:在这充满喜气的果园里,看到忙碌而兴奋的果农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向他们庆贺呀?
生:我想舞蹈;我想敲锣打鼓为他们庆贺;我想为他们歌唱……
师:真棒,那我们分组来庆贺吧!要求:①各组中每位成员都要参加表演;②在表演庆贺中都要配合背景音乐进行。
1.3 学生在歌曲《苹果丰收》中分组活动,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不但多次欣赏了歌曲,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歌曲。
1.4 各组汇报表演:舞蹈组随着歌曲跳起了丰收舞,器乐组用鼓、锣、碰铃为歌曲伴奏;歌唱组边歌唱边为大家送上了自己制作的大苹果。
1.5 集体表演。
这节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使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掌握歌曲,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本人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听觉领先,从即兴创作活动入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到喜庆丰收的气氛中。在不同的庆贺丰收的即兴创造活动里,在浓郁的音乐情景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听”会了歌曲,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紧张的心理压力,完全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聆听、感受、表现、展示已有的生活文化体验,激发了记忆,引起了情绪的投入,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在听、想、唱、演的活动过程中意识到音乐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的情绪、情感。
我们知道,中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想象与体验常常是伴随着活动同时进行的。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几乎在所有的领域中,个体的感知或理解都比创造能力发展得早,唯独在艺术领域中的情形却复杂得多,理解能力要落后于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音乐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主体经验,让学生在即兴创造活动中感受与学习音乐,以即兴创造活动的形式发展学生音乐体验,音乐创造能力,不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 即兴创造应体现多元化
音乐课中的即兴创造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它以即兴为导入,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生活等结合起来,将歌唱、演奏、表演、身体活动等结合起来,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性,而且學习的内容以及小组成员的差异也决定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多维度的。在活动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活动本身,提示自己的理解,并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即兴创造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选择配乐法:
它包括:
2.1.1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等方式,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选配音乐并进行交流。
2.1.2 通过聆听、体现,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即兴为歌曲伴奏。
2.1.3 通过回忆、联想、分析,选择不同的音响和乐器创编不同的自然景象或生活情景。
通过这种即兴创造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们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2.2 音乐律动法:
即以身体各器官为乐器,把乐曲感情化为具体动作的交流活动。如,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利用肢体动作,准确地感知、记忆、创编各种节奏;给歌曲、乐曲配上律动,音乐课上手舞足蹈,体会、理解不同情绪的旋律;把歌曲编排成舞蹈,以舞蹈语言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这种活动可以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体验音乐,通过身体动作,由外及内地帮助学生解悟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整体音乐素质。
2.3 场景表演法:
即利用学生好幻想好表现的天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象世界——音乐故事,再根据联想中的故事,师生共同设计情节和角色,编排成小品或音乐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排练、表演的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理解的不同,往往想象中的故事也不一样,所以同一段音乐,学生表演的场景常常不相同,这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培养。
2.4 视觉转化法:
即在聆听音乐时或听音乐之后,让学生用色彩、线条、图形谱及绘画的方法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的交流活动。如起伏的旋律线、情绪线;用色彩表示音乐的情绪,用绘画形表现音乐的内容或自我感受;用图形谱表示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等。其程序常为聆听——分析——演示——评价。
2.5 语言转化法:
即在聆听和分析音乐后,用语言的形式表达个人感受和思想的交流活动,它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前者可以先作布置,用书面形式进行创作,然后在课堂上朗诵、演讲,后者可以以音乐作品、音响为背景,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演讲。
即兴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同时或交替进行,教师应该鼓励学 生选择不同形式表现音乐,从各个不同角度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音乐表现与创造的自信心,正如美国教学模式研究专家乔伊期和韦尔所说“要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创作的欣赏者、激励者。
即兴创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予以信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不要高高在上,以权威的姿态俯视学生,而应该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学生内心感受的事实以及外在表达的精彩都是不容小觑的。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显得单纯或肤浅,教师不要因此轻视学生,而应该对学生不同程度地音乐反应予以恰如其分的赞同和肯定,当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时,教师则是一名由衷的欣赏者,且不论学生的成果质量如何,都要肯定其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滋生出跃跃欲试的渴望,并保持积极的参与状态。
如上所述,即兴创造活动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则充当较为次要的角色,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在探索中学习,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享受乐趣。
【关键词】音乐教学;即兴创造;教学策略
即兴创造是一项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工作的感知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放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即兴创造活动,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完成音乐教育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具有较大的意义。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即兴创造活动应采取哪些策略呢?笔者综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先作抛砖引玉:
1 即兴创造应和学生的主体经验相联系
什么是主体经验?主体经验是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创新是人的特性,是人的天赋潜能,但创新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根据一个人的经验——主体经验而进行的,所以我们在音乐即兴创造中根据音乐表现内容与表现特征设计特定的场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与音乐表现内容联系起来,利用即兴创造活动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情感体验,强化艺术经验。
比如:笔者在《苹果丰收》这一课中,歌的教学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1.1 播放背景音乐《苹果丰收》,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感受乐曲情绪,想象丰收的场面。
1.2 播放多媒体:丰收的果园
师:在这充满喜气的果园里,看到忙碌而兴奋的果农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向他们庆贺呀?
生:我想舞蹈;我想敲锣打鼓为他们庆贺;我想为他们歌唱……
师:真棒,那我们分组来庆贺吧!要求:①各组中每位成员都要参加表演;②在表演庆贺中都要配合背景音乐进行。
1.3 学生在歌曲《苹果丰收》中分组活动,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不但多次欣赏了歌曲,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歌曲。
1.4 各组汇报表演:舞蹈组随着歌曲跳起了丰收舞,器乐组用鼓、锣、碰铃为歌曲伴奏;歌唱组边歌唱边为大家送上了自己制作的大苹果。
1.5 集体表演。
这节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使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掌握歌曲,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本人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听觉领先,从即兴创作活动入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到喜庆丰收的气氛中。在不同的庆贺丰收的即兴创造活动里,在浓郁的音乐情景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听”会了歌曲,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紧张的心理压力,完全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聆听、感受、表现、展示已有的生活文化体验,激发了记忆,引起了情绪的投入,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在听、想、唱、演的活动过程中意识到音乐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的情绪、情感。
我们知道,中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想象与体验常常是伴随着活动同时进行的。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几乎在所有的领域中,个体的感知或理解都比创造能力发展得早,唯独在艺术领域中的情形却复杂得多,理解能力要落后于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音乐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主体经验,让学生在即兴创造活动中感受与学习音乐,以即兴创造活动的形式发展学生音乐体验,音乐创造能力,不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 即兴创造应体现多元化
音乐课中的即兴创造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它以即兴为导入,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生活等结合起来,将歌唱、演奏、表演、身体活动等结合起来,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性,而且學习的内容以及小组成员的差异也决定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多维度的。在活动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活动本身,提示自己的理解,并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即兴创造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选择配乐法:
它包括:
2.1.1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等方式,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选配音乐并进行交流。
2.1.2 通过聆听、体现,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即兴为歌曲伴奏。
2.1.3 通过回忆、联想、分析,选择不同的音响和乐器创编不同的自然景象或生活情景。
通过这种即兴创造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们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2.2 音乐律动法:
即以身体各器官为乐器,把乐曲感情化为具体动作的交流活动。如,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利用肢体动作,准确地感知、记忆、创编各种节奏;给歌曲、乐曲配上律动,音乐课上手舞足蹈,体会、理解不同情绪的旋律;把歌曲编排成舞蹈,以舞蹈语言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这种活动可以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体验音乐,通过身体动作,由外及内地帮助学生解悟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整体音乐素质。
2.3 场景表演法:
即利用学生好幻想好表现的天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象世界——音乐故事,再根据联想中的故事,师生共同设计情节和角色,编排成小品或音乐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排练、表演的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理解的不同,往往想象中的故事也不一样,所以同一段音乐,学生表演的场景常常不相同,这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培养。
2.4 视觉转化法:
即在聆听音乐时或听音乐之后,让学生用色彩、线条、图形谱及绘画的方法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的交流活动。如起伏的旋律线、情绪线;用色彩表示音乐的情绪,用绘画形表现音乐的内容或自我感受;用图形谱表示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等。其程序常为聆听——分析——演示——评价。
2.5 语言转化法:
即在聆听和分析音乐后,用语言的形式表达个人感受和思想的交流活动,它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前者可以先作布置,用书面形式进行创作,然后在课堂上朗诵、演讲,后者可以以音乐作品、音响为背景,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演讲。
即兴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同时或交替进行,教师应该鼓励学 生选择不同形式表现音乐,从各个不同角度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音乐表现与创造的自信心,正如美国教学模式研究专家乔伊期和韦尔所说“要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创作的欣赏者、激励者。
即兴创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予以信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不要高高在上,以权威的姿态俯视学生,而应该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学生内心感受的事实以及外在表达的精彩都是不容小觑的。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显得单纯或肤浅,教师不要因此轻视学生,而应该对学生不同程度地音乐反应予以恰如其分的赞同和肯定,当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时,教师则是一名由衷的欣赏者,且不论学生的成果质量如何,都要肯定其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滋生出跃跃欲试的渴望,并保持积极的参与状态。
如上所述,即兴创造活动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则充当较为次要的角色,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在探索中学习,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享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