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案例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能描述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3 教学过程
  师:我们今天这一堂课一起来复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教师同时板书:物态变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熟读课本第二章有关知识点.
  学生熟读、熟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
  师:物质有哪三种状态?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什么是物态变化?
  生: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师:什么是温度?
  生: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 0 ℃和100 ℃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生: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 ℃.
  师:实验室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
  生: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生: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生:选、放、读、记.
  师:哪位同学能说的具体点吗?
  生: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师:物态变化有哪几种?
  生: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师:什么是汽化,吸热还是放热?
  生: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师:汽化有哪些种方式?
  生:蒸发和沸腾.
  师:什么蒸发?
  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吸热.
  师: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生:(1)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2)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3)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师:什么是沸腾?
  生: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
  师:沸腾的两个条件?
  生: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
  师:沸腾的特点?
  生: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师:什么是液化?
  生: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时要放热.
  师:液化的两种方法?
  生:(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师:什么是熔化?
  生: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
  师:什么是凝固?
  生;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师:固体的分类?
  生:晶体和非晶体.
  师: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
  生: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师:晶体熔化的条件?
  生: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师: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
  生: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师:接下来,熟记本章的知识点.
  生:熟读、熟记本章知识点.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生: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生: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布置作业:略.
其他文献
终于到“五一”节了,虽然清楚月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我还是决定和家人去郊外走走,放松一下灰得有些苍白的心情,寻找遗失已久的宁静。一路上,看见心仪的风景,就停下拍几张照片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
教育历来和文化紧密相连.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也具有延续文化、选择文化、整理文化的功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即民族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思维和生活方式等.这些民族文化传统,对现代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功能.民族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念和取向,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现代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选择.从微观或者具体层面上分析,社会文化直
“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熟悉,如何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呢?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都存在个体差异性,为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全体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教学.“兴趣”的激发是保证物理课堂有效的前提,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往往需要相当大的感性认识作为基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转变,教育目标的调整和新课程的实施挑战着教师的传统教育方式.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步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新选择.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凭借其数字化、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等特点,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教育,给以往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所构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全方位的冲击.作为
期刊
于丹说,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本真的快乐,与物质无关,而是来自于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你的“快乐物质比”是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能是更为抽象的概念,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内能及其改变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能量的守恒及转化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个词“课堂互动”,那么究竟什么是“课堂互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互动的效果?以下我们便做简要的阐述.  1课堂互动的概念剖析  在了解课堂互动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是“互动”?“互动”是一个非专有名词,在不同的学科中都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较早地阐述互动的概念,说明物体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用以解释能量守
1开放性问题的涵义  开放性问题常指结构不严谨的问题,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一般情况下,每一个问题的构成含条件、目标、途径三个要素,封闭性问题是目标清楚、解决途径单一的问题,称为结构良好问题.这类问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某个概念、原理或规律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留给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不大;如果条件和目标明确而解决途径有多条,或条件和目标不确定且解决途径未知,则问题的结构不完整,这种问题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