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战争吗?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格拉泽教授认为,中国的崛起可以是和平的,但是这种结果“远非板上钉钉”,与标准的现实主义观点相左,国际体系制造的基本压力将不会迫使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本文内容转载自美国《外交》双月刊2011年3/4月号,本刊刊发此文不代表同意其中观点或赞同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调整政策可以让冲突避免
  
  中国的崛起将很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故事,但是现在仍然不清楚这个故事是否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国的上升会增加大国战争的几率吗?一个美中关系紧张的时代是否将和冷战一样危险?或许更危险?因为与苏联不同,中国将既是一个经济劲敌,也是一个地缘政治劲敌。
  一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后的行为,以及它和其他国家的行为是否会走向战争,既是由特殊因素决定的,也是由国际政治的普遍模式决定的。
  中国崛起的结果将不那么取决于国际体系施加的压力,而是取决于美国和中国领导人能够把局势处理得有多好。如果美国能够适应新的国际条件,做出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让步并且不夸大危险,那一场大的冲突很可能可以避免。
  当前的国际环境应当可以使美国和中国能够在不对彼此构成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保护自身的重大利益。就算中国的国力在今后的某个时间大大超越美国,美国也仍将保有能够躲过中国任何打击的核力量,并能够在报复中给对方造成巨大破坏。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本土发动大规模常规武器袭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美国和中国被宽广的太平洋阻隔,想跨越这道屏障发动打击将十分困难。中国实力的任何可预见的增强都将不足以克服美国的这两个防御优势。此外,中国也具备同样的防御优势。尽管中国的军力目前远逊于美国,但中国很快就可以建立一支能满足其威慑需求的核力量了。而且中国应该不会认为美国的大规模常规军力特别有威胁,因为美国大部分的部队、后勤和支持都远在太平洋的另一边。
  
  应逐步收回对台湾地区承诺
  
  避免激烈的军事竞争和战争的前景或许是好的,但是中国力量的增长可能仍然需要美国对外交政策进行一些让华盛顿感到难受的改变,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一场因台湾地区问题而起的危机可能极易升级为核战争。当前的美国政治旨在减小台湾地区宣布独立的可能性并明确美国将不会在台湾地区宣布独立时援助台湾。然而,美国将发现自己要被迫保护台湾地区免受任何种类的攻击,而不管攻击是出于何种原因。考虑到台湾地区各政党的利益和理念不同以及华盛顿对台北行为的控制有限,危机果真发生时,美国可能发现自己被事态牵着鼻子走,而不是引领事态的发展。
  这种危险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是中国军力正在增强这一点或许让北京更愿意加剧台海危机。除去常规能力得到加强外,中国正在进行核力量的现代化建设,以增强它们在遭受美国的大规模攻击后存活和报复的能力。传统的威慑理论认为,华盛顿目前具备的摧毁大部分或全部中国核力量的能力加大了它的筹码。中国的核现代化或许会解除这种能力对中国行为的“封印”,从而导致北京在未来发生危机时比以往表现得更加大胆。与此同时,美国试图保留其保卫台湾地区能力的尝试可能会激起一场常规和核军备竞赛。美国攻击能力和战略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提高或许会被中国解读为体现美国恶意的信号,从而导致中国进一步加强军力,并导致美中关系整体受损。
  考虑到这些风险,美国应当考虑逐步收回其对台湾地区的承诺。此举将消除美中两国间最明显、争议最大的爆发点,并为今后数十年的两国关系铺平道路。对此举持批评意见的人说,这将不仅给美国和台湾地区带来直接损失,还将带来间接损失:北京将不会满足于这种绥靖行为;相反,它将发现自己的胃口被吊起来,并在后面提出甚至更大的要求——这都是因美国失去作为盟友捍卫者的可信度而起。但是,这些持批评看法的人错了,因为领土让步并不总是注定会失败。当一个对手的领土目标有限时,赞同这些目标未必会导致进一步的要求,而是使相关方对新的现状以及紧张关系缓和感到满意。
  
  别对中国军力反应过度
  
  有关权力交替将如何收场的现实主义分析是建立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的:即各国可以准确地看清并应对它们面对的国际局势。如此说来,现实主义乐观情绪建立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即美国领导人明白美国事实上享有世所罕有的安全,而且他们将能够据此行事。如果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再如果美国夸大中国构成的威胁,那么未来发生冲突的风险就加大了。不幸的是,我們有些理由担心这种假设或许确实是错误的。
  比如,认为一个崛起中的中国将严重威胁美国安全的流行看法可能成为一种心理暗示。如果华盛顿不明白中国日益增强的军力没有危及美国的关键利益,它或许就会采取竞争意味浓厚的军事和外交政策,而这或许转而会向中国表明,美国居心不良。如果中国因而产生不安全感,它采取竞争性政策的可能性就更大,而美国会认为这些政策比先前更具威胁。结果将是一场恶性循环,不是由两国事实上面临的国际局势推动的,而是由它们被夸大的不安全感推动的。
  目前美国尚未对中国军力的发展做出过度反应,但这种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比如,当前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要求美国保持其常规军事优势,但是没有讲清楚原因,也没有对部队和能力做出具体说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还无法具备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力量投掷能力,但是它的军队建设已经在削弱美国在中国周边作战的能力了。这将很快引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美国到底为什么必须具备全面的常规优势;如果没有这种优势,美军就无法执行哪些具体任务;如果无法执行这些任务,将对美国安全造成多大危害。对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话,美国就很可能会高估中国军力增强的意义。
  中国的常规军力和核军力建设将削弱美国的一些能力。但是美国不应当急于将这些增强军力行为归因于恶意的动机,而应当敏锐地观察,这些行为是否仅仅反映了中国对安全的合理渴望。假如中国有能力在美国海岸附近部署航母编队并通过远程轰炸机攻击美国本土,华盛顿自然会希望具备削弱这些装备的能力。再假如美国的战略核部队和中国的一样不堪一击、规模较小(目前中国战略核部队的规模大约相当于美国的1/100至1/10),美国也会试图尽快在有能力的时候赶上来。那些行为将不是受到企图征服世界的任何邪恶计划驱使,而且到目前为止,有很让人信服的理由认为,这种道理也适用于中国。
  总而言之,中国的崛起可以是和平的,但是这种结果远非板上钉钉。与标准的现实主义观点相左,国际体系制造的基本压力将不会迫使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核武器、太平洋的阻隔以及目前还算相对良好的政治关系应该会让两国维持高度的安全状态并避免推行使两国关系极为紧绷的军事政策。美国面临的挑战将是:在不那么重大的利益(比如台湾地区)或许会引发问题的情形下,调整政策,确保自己不夸大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和军力所带来的风险。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美军主要使用卫星进行弹道导弹预警,但随着近年无人机及机载传感器技术的成熟,也开始重视使用无人机对助推段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为其地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或海基“宙斯盾”等反导系统提供用于目标瞄准的精确跟踪数据,尽早拦截来袭弹道导弹并提高拦截概率。为此,美军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评估,近期还进行了一系列测试验证活动。    独特优势    根据美军评估,相对于卫星来说,无人机参
期刊
全球6大航展之一的莫斯科国际航空展于8月16日在莫斯科近郊的茹科夫斯基市举行,官方称此次“历年规模最大”的航展由俄总理普京亲自揭幕,普京还面向潜在的军火客户说,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航空新设备均可在航展上觅见踪迹。可见本次航展符合武器专家及军火客户的“口味”,而以往的重点项目飞行表演退居其次。  来自世界40个国家的793家公司(俄罗斯占450家)参展。150架飞行器(飞机)亮相于航展飞行区,美军
期刊
2011年3月6日,印度利用“先进防空”(AAD)导弹对1枚“普里特维-2”弹道导弹靶弹成功实施了拦截试验。这是印度利用AAD系统进行的第四次拦截试验,也是第三次成功的拦截试验(2010年3月进行的试验因靶弹偏离轨道坠入大海而失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局长萨拉斯瓦特在此次试验后称,这是印度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表明印度的低空导弹拦截能力已经成熟,并已做好集成到印度国家防空系统中的
期刊
地震、洪水、台风及火山等自然现象能产生巨大的破坏能量,如果能拥有控制这种能量的能力,就将获得一件威力惊人而难以被人发觉的超级武器。  日本大地震爆发后,人们在为地震所遭受的巨大灾害之余,却听到了不少关于此次大地震人为制造的传言。虽然这些传言缺乏科学和事实上的根据,但也使不少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能力人为制造所谓的“自然灾害”来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期刊
可以预期利比亚不会是伊拉克第二、索马里翻版,卡扎菲也不蹈萨达姆覆辙,若卡扎菲举措得当,再撑个—二个此前周期,战事格局基本尘埃落定——长期军事僵持。  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已达二十几天,刀劈斧砍轮番上阵,战事时危时缓陷干胶着,北约接手的效果如旁观者的预期不很乐观,个中缘由不乏老辣对手卡扎菲的招架持盾有术。  人盾战术制约导弹点穴。利比亚95%是沙漠半沙漠,地形简单,要么是高楼竖立的居民区,要么是一望无垠
期刊
2011年11月1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进行了小型“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初步验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同时让很多未来的终极武器脱离了空想阶段。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以无比强大的威力震惊了世人,而之后诞生的氢弹将核武器的威力推到普通人想象力的极限。就在人们认为氢弹将成为人类的终极武器之时,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构思出了一种以反物质为爆炸能量、威力令氢弹相形见绌的炸弹。从理
期刊
从伊拉克到利比亚的军事发展表明,海湾战争以来普遍的战略速胜论思想也许到了需要加以反思的时刻。  利比亚打击进入第四周,最引人注意的形势发展是,打击初期的强劲势头已经减弱,国际社会“政治解决”的呼声日高,从军事角度看,法英美为主体的国际打击行动遇到了重大挫折。要理解这种挫折,必须分析联军基于速胜思维的战略方针问题。  造成利比亚僵局的首要原因是欧美在战略上的不協调。联军在打击开始时并无统一的政治决策
期刊
在全球性军事权力的旁落过程中,欧洲的诸强国正从历史上的全球影响国家蜕变为地区性的大国,若非依附于美国的国际权力体系,将难以发挥全球性,甚至地区性的作用。  就过去数千年的历史检讨来看,最高级的国际权力或所谓霸权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在精神上提供某种世界秩序及天下观,在物质上拥有保持和维护这种秩序的武力和财政力量。近代以来,欧洲作为国际权力的崛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风云激荡的篇章,无论其内部工业化和民主
期刊
     
期刊
冷战后,俄海军装备发展经历低谷,在役舰队规模缩水,近20年内基本没有新舰服役。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俄政府力图恢复苏联时期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海军活动范围,海军建设走上复兴之路。2010年6月23日,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上将宣布,在《2011-2020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下拟为黑海舰队建造15艘水面舰艇和潜艇。这是苏联解体后俄海军首次为维持和壮大一支舰队的编制提出舰艇建造计划。目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