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腺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目的:研究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及CT诊断结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15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表现及其CT诊断特征。结果:①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集中在6个月-2岁(79.22%),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冬季(71.43%),治疗效果一般较好;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气喘等,89.64%与61.04%的患儿存在肺部湿罗音与肺部哮鸣音;实验室检查提示86.36%的患儿肌酶谱升高,50.65%CRP升高,40.26%WBC升高;②将患儿分为普通组(普通型腺病毒肺炎,n=104)与重症组(重症腺病毒,n=50),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X线片均有双肺纹理改变、肺气肿、小叶实质浸润等病变,但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气肿、单侧实变分布、肺段及大叶实质浸润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胸部CT检查均有肺实质改变、双肺受累、实变向心性分布、小气道改变等,但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双肺受累、受累肺叶数≥3、实变向心性分布、团簇状影、支气管充气征、小气道改变程度及胸膜增厚情况均较普通组严重。结论:重症腺病毒感染X线片以肺间质改变、实变、小叶实质浸润与肺段及肺叶实质浸润居多,CT以双肺多发团簇状实质为特点,病变密度多较高,具有边缘模糊、强化均匀的特点,且多呈向心性分布,且小气道改变情况较为严重。
关键词: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特征;CT诊断
引言
小儿腺病毒肺炎是病毒性肺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冬春季节有较高发病率,表现为急骤发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及腹泻呕吐等。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炎和肺泡间质炎,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气管、支气管上皮广泛坏死,坏死组织和炎症浸润物充满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腔闭塞,加上肺实质的严重炎性病变,妨碍了通气和气体的交换,最后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使全身代谢过程和重要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腺病毒重症肺炎患儿发病较快且病情严重,是我国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混合感染是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只有明确影响因素,才能够提高治疗和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15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1.45±0.36)岁,男102例,女52例,其中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共50例,普通型腺病毒肺炎104例。
1.2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儿科分学会2013年制定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①婴幼儿:腋温≥38.5℃,RR≥70次/min,有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拒食等临床表现;②年长儿:腋温≥38.5℃,RR≥50次/min,鼻扇,呼吸呻吟,有脱水征。
1.3研究方法
利用我院电子病例查询系统,查询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并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普通组(普通型腺病毒肺炎,n=104)与重症组(重症腺病毒,n=50),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特征。
1.4影像学检查方法
1.4.1胸部X线片
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摄片前取出佩戴的金属物品,1岁以下儿童行仰卧位、前后位及胸正位摄片,1岁以上儿童行站立位、后前位及胸正位摄片。嘱咐患儿保持不动,进行深呼吸,以第五胸椎水平为正中线垂直摄入。
1.4.2胸部CT扫描
5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及45例普通型腺病毒患儿行胸部CT扫描。CT扫描参数: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80~100mAs,螺距0.984:1。1岁以下儿童扫描前给予10%水合氯醛(0.5mL/Kg)口服镇静,在呼吸平稳的状态下扫描其肺尖至横膈,扫描后将图片传送至AW4.4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重建层厚1.25mm,形成高分辨率CT图像。
1.4.3影像结果分析
邀请2位经验丰富的阅片专家进行阅片,分析胸部X线片及胸部CT扫描结果,观察病变位置、病变性质、病变类型及小气道改变等,意见不一时经共同商议得出结论。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19.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统计
统计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集中在6个月-2岁(79.22%),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冬季(71.43%),治疗效果一般较好(96.10%);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气喘等,89.64%与61..04%的患儿存在肺部湿罗音与肺部哮鸣音,实验室检查提示有86.36%的患儿肌酶谱升高,50.65%CRP升高,40.26%WBC升高。
2.2重症组与普通组影像学检查结果
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X线片均提示双肺纹理改变、肺气肿、小叶实质浸润等病变,但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气肿、单侧实变分布、肺段及大叶实质浸润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胸部CT检查均提示肺实质改变、双肺受累、实变向心性分布、小气道改变等病变,但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双肺受累、受累肺叶数≥3、实变向心性分布、团簇状影、支气管充气征、小气道改变程度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
2.3部分影像学检查结果展示见图1-3。
3讨论
本文154例病例中,肺实质病变中小叶实质浸润共117例,肺段及肺叶以左肺下叶最多见。分析重症腺病毒感染者及普通腺病毒感染者X线检查资料发现,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气肿、单侧实变分布、肺段及大叶实质浸润及胸膜增厚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提示重症腺病毒感染者实变分布范围更广,易出现肺段及肺叶浸润。
胸部CT在肺炎加重与X线片诊断困难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中所有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及46例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行胸部CT检查,比发现,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以双肺多发团簇状实变比例远高于普通型患儿,且团簇状实变多呈明显的向心性分布,边缘模糊,密度较高。CT提示,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兒出现胸膜改变或胸腔积液者较少,而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比例较高,说明重度腺病毒肺炎可能加重患者心肌损伤,这与临床中发现,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概率更高的结论相似。腺病毒感染后损伤支气管,将出现小气道改变,而重症腺病毒感染者小气道改变情况更为严重。
结语
总之,重症腺病毒感染患儿多发于6个月-2岁,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多种脏器损伤,X线片以肺间质改变、实变以小叶实质浸润与肺段及肺叶实质浸润居多,CT以双肺多发团簇状实质为特点,该类实质密度多较高,具有边缘模糊、强化均匀的特点,且多呈向心性分布,且小气道改变情况较为严重。
参考文献
[1]应旦红,郑丽丽,许航燕.T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与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7,39(23):2183-2185.
[2]梁玉鑫,邢学君,刘贵林,等.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扫描在重症肺炎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61-63.
关键词: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特征;CT诊断
引言
小儿腺病毒肺炎是病毒性肺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冬春季节有较高发病率,表现为急骤发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及腹泻呕吐等。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炎和肺泡间质炎,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气管、支气管上皮广泛坏死,坏死组织和炎症浸润物充满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腔闭塞,加上肺实质的严重炎性病变,妨碍了通气和气体的交换,最后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使全身代谢过程和重要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腺病毒重症肺炎患儿发病较快且病情严重,是我国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混合感染是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只有明确影响因素,才能够提高治疗和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15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1.45±0.36)岁,男102例,女52例,其中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共50例,普通型腺病毒肺炎104例。
1.2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儿科分学会2013年制定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①婴幼儿:腋温≥38.5℃,RR≥70次/min,有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拒食等临床表现;②年长儿:腋温≥38.5℃,RR≥50次/min,鼻扇,呼吸呻吟,有脱水征。
1.3研究方法
利用我院电子病例查询系统,查询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并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普通组(普通型腺病毒肺炎,n=104)与重症组(重症腺病毒,n=50),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特征。
1.4影像学检查方法
1.4.1胸部X线片
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摄片前取出佩戴的金属物品,1岁以下儿童行仰卧位、前后位及胸正位摄片,1岁以上儿童行站立位、后前位及胸正位摄片。嘱咐患儿保持不动,进行深呼吸,以第五胸椎水平为正中线垂直摄入。
1.4.2胸部CT扫描
5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及45例普通型腺病毒患儿行胸部CT扫描。CT扫描参数: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80~100mAs,螺距0.984:1。1岁以下儿童扫描前给予10%水合氯醛(0.5mL/Kg)口服镇静,在呼吸平稳的状态下扫描其肺尖至横膈,扫描后将图片传送至AW4.4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重建层厚1.25mm,形成高分辨率CT图像。
1.4.3影像结果分析
邀请2位经验丰富的阅片专家进行阅片,分析胸部X线片及胸部CT扫描结果,观察病变位置、病变性质、病变类型及小气道改变等,意见不一时经共同商议得出结论。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19.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统计
统计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集中在6个月-2岁(79.22%),发病季节集中在春冬季(71.43%),治疗效果一般较好(96.10%);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气喘等,89.64%与61..04%的患儿存在肺部湿罗音与肺部哮鸣音,实验室检查提示有86.36%的患儿肌酶谱升高,50.65%CRP升高,40.26%WBC升高。
2.2重症组与普通组影像学检查结果
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X线片均提示双肺纹理改变、肺气肿、小叶实质浸润等病变,但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气肿、单侧实变分布、肺段及大叶实质浸润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胸部CT检查均提示肺实质改变、双肺受累、实变向心性分布、小气道改变等病变,但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双肺受累、受累肺叶数≥3、实变向心性分布、团簇状影、支气管充气征、小气道改变程度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
2.3部分影像学检查结果展示见图1-3。
3讨论
本文154例病例中,肺实质病变中小叶实质浸润共117例,肺段及肺叶以左肺下叶最多见。分析重症腺病毒感染者及普通腺病毒感染者X线检查资料发现,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气肿、单侧实变分布、肺段及大叶实质浸润及胸膜增厚情况均较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严重,提示重症腺病毒感染者实变分布范围更广,易出现肺段及肺叶浸润。
胸部CT在肺炎加重与X线片诊断困难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中所有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及46例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行胸部CT检查,比发现,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以双肺多发团簇状实变比例远高于普通型患儿,且团簇状实变多呈明显的向心性分布,边缘模糊,密度较高。CT提示,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兒出现胸膜改变或胸腔积液者较少,而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比例较高,说明重度腺病毒肺炎可能加重患者心肌损伤,这与临床中发现,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概率更高的结论相似。腺病毒感染后损伤支气管,将出现小气道改变,而重症腺病毒感染者小气道改变情况更为严重。
结语
总之,重症腺病毒感染患儿多发于6个月-2岁,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多种脏器损伤,X线片以肺间质改变、实变以小叶实质浸润与肺段及肺叶实质浸润居多,CT以双肺多发团簇状实质为特点,该类实质密度多较高,具有边缘模糊、强化均匀的特点,且多呈向心性分布,且小气道改变情况较为严重。
参考文献
[1]应旦红,郑丽丽,许航燕.T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与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7,39(23):2183-2185.
[2]梁玉鑫,邢学君,刘贵林,等.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扫描在重症肺炎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