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临高校学生图书馆占座这一现象,图书馆相关负责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但由于图书馆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使然,这些措施并不科学,且在某些方面侵犯了学生的使用权利。在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治理中,引入治理理论、完善学生参与机制,必将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增强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从而使得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图书馆,合理使用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图书馆;占座现象;准公共物品;治理理论
一、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及其“治理”
残酷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来完善充实自己,学校图书馆则迅速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图书馆自习室实体空间的大小、图书馆桌椅的数量决定了学生数量的准入量。一旦承载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其他前来自习的人将会被排除在图书馆自习室使用范围之外。于是,我们看到高校学生不断上演着图书馆激烈占座的画面。甚至在某些图书馆自习室紧张的高校,为了能占到座位,学生甚至在图书馆门前守一夜以便早晨开门时占座。去的早的同学,不仅为自己还为并其同学占座。还会出现有的学生同时占几个座位现象。
被占座位空着或长时间不用,这是对图书馆自习室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其他来图书馆自习却没位置同学的权利侵害。面临这种资源浪费现象,高校图书馆负责机构开始采取如每天晚上在快要闭馆时对座位上未带走的物品进行清理,对发现占座却不来的同学思想教育乃至校规处罚,对因占座引发冲突的学生进行批评,学校增加其他自习室的开放、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等措施。
二、对高校图书馆这种“治理方式”的反思
其实,图书馆采取的方式不能称为治理。强行收书方式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不再占座。反之促使学生的占座热情进一步激起。既然每天晚上闭馆后,自习室所有的座位都归于无主人状态,那么第二天大家占座的机会平等,只要早晨图书馆门一开,就可进去占座。把物品放在要占的座位上之后便可离去,因为接下来的一整天这个位置就是你的,可以选择在该天闭馆之前的任何时间来这里自习,也可以不来,只要在闭馆之前到这里把你占座的物品拿走即可。
此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每天闭馆之前的清理,对于那些要考研、考公务员、有很多书要看的学生来说,他们来回图书馆时肩上承担的责任更重了。来回地背书甚至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甚至不再选择来图书馆自习。如图所示,这种清理最终将导致图书馆使用效率降低。
治理的目的在于行为主体的利益效用最大化。高校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强制性的管理,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是引发了一些如学生权利被侵害、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图书馆性质界定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1]。从理论上说,图书馆不是纯公共物品,因为图书馆馆藏量有限,故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读者办证就是一种排他性的表现[2]。图书馆是处于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间不能准确界定的部分。之所以居于这样的位置,是因为任何图书馆的接待规模和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特定规模和能力之内,图书馆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在特定规模和能力之外,图书馆就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由上可知,图书馆产品由于同时不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不是一种纯公共产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对于图书馆自习室的使用也是如此,一旦使用人数增加,必然会将其他渴望使用图书馆自习室的人排除在外,因为图书馆自习室的容积有限,超过了可容纳人数必定会产生自习室空间拥挤。同时,进入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早晚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在图书馆上自习。而图书馆因为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在校的每个大学生都有权进入图书馆自习室自习。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图书馆占座的深层次原因。
四、治理理论及其在图书馆占座现象中的应用
所谓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并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同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3]。将治理理论引入到图书馆的治理过程中,是为了借鉴治理理论中的多元主体参与、参与主体以平等的身份来参与、大家通过平等协商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到事务问题的解决中,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义务,切实将图书馆治理落到实处,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在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治理中,首要解决的是学生问题。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他们希望加入到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队伍中,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我们不能认为占座现象仅仅是学生素质低下不谦让和图书馆资源不足问题造成的。每个高校学生都对自身学校图书馆自习室有使用权利,而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因为财力及图书馆自习室的利用效率等也无法保障一人一位。如果不去占座,学生就没位置去学习,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如果将学生纳入到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治理中,就能使他们明白占座而不使用是对资源的浪费,从而强化他们的受益投资意识。同时,也能使他们了解到图书馆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在解决占座问题上的无奈困境,进一步理解工作人员,以便下次出现冲突问题时可以做到冷静、宽容。此外,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的主要使用人员,加入到图书馆占座的治理中,更清楚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要求,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更能代表大学生群体的利益,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加入到高校图书馆占座治理中的学生以学生会、社团成员为主要力量,兼以大学生志愿参与者。
五、小结
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占座现象,各个高校也都采取了各樣措施,如引入计算机系统座位管理,再比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微信签到。这种通过网络新媒体的方式来治理图书馆占座现象能降低图书馆资源利用浪费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进入图书馆中怎样发现那些被占座位却没有人来的位置?再者,发现已取消的座位但是座位上堆着别人的书又该怎么办?针对治理图书馆占座这一问题,各种方法措施都有利有弊。如果在采取以上各种方法的同时,引入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占座治理中,强化他们的图书馆自习室管理意识,将各种解决方式加以综合,图书馆占座现象定能最终得以解决。(作者单位:1.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进城.论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图书馆改革与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30(3):13—16.
[2] 沈小玲.论图书馆的经济学属性—公共物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1):80-82.
[3] 杨占营.治理理论——公共管理与中国治道变革[J].探索,2003,3(3):37-41.
关键词:图书馆;占座现象;准公共物品;治理理论
一、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及其“治理”
残酷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来完善充实自己,学校图书馆则迅速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图书馆自习室实体空间的大小、图书馆桌椅的数量决定了学生数量的准入量。一旦承载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其他前来自习的人将会被排除在图书馆自习室使用范围之外。于是,我们看到高校学生不断上演着图书馆激烈占座的画面。甚至在某些图书馆自习室紧张的高校,为了能占到座位,学生甚至在图书馆门前守一夜以便早晨开门时占座。去的早的同学,不仅为自己还为并其同学占座。还会出现有的学生同时占几个座位现象。
被占座位空着或长时间不用,这是对图书馆自习室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其他来图书馆自习却没位置同学的权利侵害。面临这种资源浪费现象,高校图书馆负责机构开始采取如每天晚上在快要闭馆时对座位上未带走的物品进行清理,对发现占座却不来的同学思想教育乃至校规处罚,对因占座引发冲突的学生进行批评,学校增加其他自习室的开放、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等措施。
二、对高校图书馆这种“治理方式”的反思
其实,图书馆采取的方式不能称为治理。强行收书方式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不再占座。反之促使学生的占座热情进一步激起。既然每天晚上闭馆后,自习室所有的座位都归于无主人状态,那么第二天大家占座的机会平等,只要早晨图书馆门一开,就可进去占座。把物品放在要占的座位上之后便可离去,因为接下来的一整天这个位置就是你的,可以选择在该天闭馆之前的任何时间来这里自习,也可以不来,只要在闭馆之前到这里把你占座的物品拿走即可。
此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每天闭馆之前的清理,对于那些要考研、考公务员、有很多书要看的学生来说,他们来回图书馆时肩上承担的责任更重了。来回地背书甚至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甚至不再选择来图书馆自习。如图所示,这种清理最终将导致图书馆使用效率降低。
治理的目的在于行为主体的利益效用最大化。高校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强制性的管理,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是引发了一些如学生权利被侵害、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图书馆性质界定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1]。从理论上说,图书馆不是纯公共物品,因为图书馆馆藏量有限,故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读者办证就是一种排他性的表现[2]。图书馆是处于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间不能准确界定的部分。之所以居于这样的位置,是因为任何图书馆的接待规模和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特定规模和能力之内,图书馆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在特定规模和能力之外,图书馆就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由上可知,图书馆产品由于同时不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不是一种纯公共产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对于图书馆自习室的使用也是如此,一旦使用人数增加,必然会将其他渴望使用图书馆自习室的人排除在外,因为图书馆自习室的容积有限,超过了可容纳人数必定会产生自习室空间拥挤。同时,进入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早晚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在图书馆上自习。而图书馆因为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在校的每个大学生都有权进入图书馆自习室自习。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图书馆占座的深层次原因。
四、治理理论及其在图书馆占座现象中的应用
所谓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并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同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3]。将治理理论引入到图书馆的治理过程中,是为了借鉴治理理论中的多元主体参与、参与主体以平等的身份来参与、大家通过平等协商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到事务问题的解决中,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义务,切实将图书馆治理落到实处,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在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治理中,首要解决的是学生问题。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他们希望加入到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队伍中,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我们不能认为占座现象仅仅是学生素质低下不谦让和图书馆资源不足问题造成的。每个高校学生都对自身学校图书馆自习室有使用权利,而高校图书馆自习室因为财力及图书馆自习室的利用效率等也无法保障一人一位。如果不去占座,学生就没位置去学习,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如果将学生纳入到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治理中,就能使他们明白占座而不使用是对资源的浪费,从而强化他们的受益投资意识。同时,也能使他们了解到图书馆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在解决占座问题上的无奈困境,进一步理解工作人员,以便下次出现冲突问题时可以做到冷静、宽容。此外,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的主要使用人员,加入到图书馆占座的治理中,更清楚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要求,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更能代表大学生群体的利益,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加入到高校图书馆占座治理中的学生以学生会、社团成员为主要力量,兼以大学生志愿参与者。
五、小结
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占座现象,各个高校也都采取了各樣措施,如引入计算机系统座位管理,再比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微信签到。这种通过网络新媒体的方式来治理图书馆占座现象能降低图书馆资源利用浪费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进入图书馆中怎样发现那些被占座位却没有人来的位置?再者,发现已取消的座位但是座位上堆着别人的书又该怎么办?针对治理图书馆占座这一问题,各种方法措施都有利有弊。如果在采取以上各种方法的同时,引入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占座治理中,强化他们的图书馆自习室管理意识,将各种解决方式加以综合,图书馆占座现象定能最终得以解决。(作者单位:1.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进城.论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图书馆改革与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30(3):13—16.
[2] 沈小玲.论图书馆的经济学属性—公共物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1):80-82.
[3] 杨占营.治理理论——公共管理与中国治道变革[J].探索,2003,3(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