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对于增补知识,增加积累,对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说,语文的课内学习,只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而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内涵所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他们想要了解未知的世界,想要探究人生的價值,也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寻求内心的愉悦,每位学生的内心也有提高自身修养和气质的渴望,这些都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内在因素。如果学生自身潜在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那么,就会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才会有更多的思考,才会更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素养。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实现终身阅读的目标,学生也将会受益终身。
二、课外阅读要有计划性
一是要定时,即限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合适的时间或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要定量,即保证一定的读书量。比如,可根据自己的课业实际,每天读完多少页书,必要时也可让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监督。三是要定计划,即在每周、每月或每学期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包括读什么书、定时或定量的数额、如何读、如何实施计划等。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计划性并且有步骤地、长期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三、要掌握并能恰当运用课外阅读方法
首先,精读和略读是基本方法。精读,就是要认真深入地阅读文本,揣摩文本,鉴赏其精妙之处,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在高中生学业压力大、业余时间少的条件下,略读也是常用的一种课外阅读的方法。略读的主要目的在于简单快速地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当然,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这两种阅读方法也不例外,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做出调整或交互结合使用。
其次,可以把检索、圈点、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作为辅助方法。检索,就是通过文献资料、网络信息储备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资料的过程。圈点,就是指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圈点,可以帮助记录精彩段落和语句,加深印象,同时方便以后重温精彩。做批注,一般是指在阅读材料的空白处写评语和注释。只读不记,印象肯定不深,写读书笔记也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做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通过与教师、同学、文本的对话,自发、主动地体悟、探究、反思,最终达到由阅读主体转化为思考主体的目标。学生只有把握好了课内的阅读学习,才会慢慢地掌握阅读方法,逐渐拥有思考与探究的习惯,加深阅读思考的深度,然后再进一步指导课外阅读,提升能力和素养,成为具有真正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外阅读者。
五、要精选课外阅读书目和材料
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一般有着高水平的语言标准和艺术,有着深刻的思想。这些作品,如果能够细致阅读,精心品悟,一般都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课外阅读材料的丰富性,还可以辅以报刊杂志,多方面涉猎。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等,这些报刊的阅读材料篇幅较小,语言较为容易理解,内容或者贴近高中生活,或者涉及各个领域的热点,或者介绍成功人士的经历,且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六、要学会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极富个性化特点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和体验。同时,个性化阅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学会与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重视个人情感的融入,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学会进行批判和反思,要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通过自己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反复诵读,认真思考,寻求解读问题的新途径,即学会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七、要和同学、教师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成果
在进行完一段时期的课外阅读后,可以举行课外阅读成果交流会,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以就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等做细致深入的交流,这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交流中,可以介绍自己所读文本材料的概要,可以谈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文本材料里的妙词佳句。有时还可以通过与同学、教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 调整自己课外阅读的方法,最终有助于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现。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他们想要了解未知的世界,想要探究人生的價值,也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寻求内心的愉悦,每位学生的内心也有提高自身修养和气质的渴望,这些都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内在因素。如果学生自身潜在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那么,就会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才会有更多的思考,才会更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素养。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实现终身阅读的目标,学生也将会受益终身。
二、课外阅读要有计划性
一是要定时,即限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合适的时间或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要定量,即保证一定的读书量。比如,可根据自己的课业实际,每天读完多少页书,必要时也可让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监督。三是要定计划,即在每周、每月或每学期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包括读什么书、定时或定量的数额、如何读、如何实施计划等。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计划性并且有步骤地、长期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三、要掌握并能恰当运用课外阅读方法
首先,精读和略读是基本方法。精读,就是要认真深入地阅读文本,揣摩文本,鉴赏其精妙之处,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在高中生学业压力大、业余时间少的条件下,略读也是常用的一种课外阅读的方法。略读的主要目的在于简单快速地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当然,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这两种阅读方法也不例外,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做出调整或交互结合使用。
其次,可以把检索、圈点、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作为辅助方法。检索,就是通过文献资料、网络信息储备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资料的过程。圈点,就是指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圈点,可以帮助记录精彩段落和语句,加深印象,同时方便以后重温精彩。做批注,一般是指在阅读材料的空白处写评语和注释。只读不记,印象肯定不深,写读书笔记也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做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通过与教师、同学、文本的对话,自发、主动地体悟、探究、反思,最终达到由阅读主体转化为思考主体的目标。学生只有把握好了课内的阅读学习,才会慢慢地掌握阅读方法,逐渐拥有思考与探究的习惯,加深阅读思考的深度,然后再进一步指导课外阅读,提升能力和素养,成为具有真正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外阅读者。
五、要精选课外阅读书目和材料
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一般有着高水平的语言标准和艺术,有着深刻的思想。这些作品,如果能够细致阅读,精心品悟,一般都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课外阅读材料的丰富性,还可以辅以报刊杂志,多方面涉猎。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等,这些报刊的阅读材料篇幅较小,语言较为容易理解,内容或者贴近高中生活,或者涉及各个领域的热点,或者介绍成功人士的经历,且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六、要学会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极富个性化特点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和体验。同时,个性化阅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学会与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重视个人情感的融入,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学会进行批判和反思,要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通过自己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反复诵读,认真思考,寻求解读问题的新途径,即学会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七、要和同学、教师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成果
在进行完一段时期的课外阅读后,可以举行课外阅读成果交流会,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以就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等做细致深入的交流,这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交流中,可以介绍自己所读文本材料的概要,可以谈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文本材料里的妙词佳句。有时还可以通过与同学、教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 调整自己课外阅读的方法,最终有助于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