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投入,激发共鸣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看了《雨霖铃》的教学录像,颇有感触,不禁跟着老师进入到这首诗歌当中去。自己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拒绝切割,真情投入,激发共鸣,用真情感受真情。
  众所周知,迫于高考的压力,原本应该生动、轻松的语文课,现在反而几乎沦落为所有学科中最枯燥、最乏味的学科,语文老师也在两难中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诗词的教学中,经常会用冰冷的切割机去切割肢解,经常会面无表情地分析评论,教师缺乏感情的投入,学生又如何有充沛的情感?整个教室无情感的流动,诗词本身的情感又被驱赶到哪里去了?课堂的魅力何在?诗词的魅力怎么展现?
  该是放下切割机,抛弃冰冷的面孔,用真情感受真情的时候了。
  一、吟诵涵泳,读出深情
  诗词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写诗词。诗词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词。所以吟诵诗词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真诚的关怀。课堂教学中注重古诗词吟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引领他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发现美,欣赏美,对他们感情的感染和人格的熏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吟诵诗词,有助于欣赏它优美的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的熏染。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在读中体验诗歌的情感因素,在读中体味出诗歌的审美内涵。诗词乃是心灵的产物,只有观赏者的心和创作者的心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才算读懂了它。如果读《雨霖铃》时,学生还不时地发出欢笑声,岂不让柳永先生痛心?
  二、创造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导语,往往能够直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别出心裁的导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例如,在讲授《雨霖铃》这一课时,如能设置这样的导语:苏轼曾经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却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今天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欣赏一首离别词,感受离别词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这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学生带入离别的凄凉氛围之中,学生很快就受到感染,融入了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之中。
  三、以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和全新的课程观。教师不仅自己具有开放的思维,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词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
  在诗词教学中,要以生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样,才便于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古典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真情投入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入角色,把全部的感情投入进去,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生共同营造一定的情感氛围。用真情感受真情,加强情感的投入,通过形象、生动、丰富而又入情入境的语言,对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审美评价,才能在共同营造的情感氛围里,体验诗词的情感之美。
其他文献
偶尔会听到有些家长或是老师这样感慨:“现在的孩子可以全心全意地呆在学校学习真幸福啊,我们那时候,上完了几节课,顾不上做作业就得砍柴、割猪草,稍大点还得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哪有现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学习啊。”这可真让人想要为现在的孩子叫苦。从早上6:30到晚上9:30,孩子整天呆在学校念书,可他们念的却也仅仅是教材。在看作文时常感叹学生阅读面窄,素材缺乏,情感淡漠。可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现状,孩子也抱怨:课
期刊
时光如梭,转眼高考在即。高三语文备考在紧锣密鼓中,讲练有度,考评有法,井然有序,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与日俱增。随着二轮复习的结束,卷面中的大分值试题需进行强化训练,力争在四、五月份通过重温强化为高考增分做精彩的最后一搏。  新课标高考卷中文言文分值是十九分,三道选择题,两道翻译题。其中翻译题最易失分,所以考前强化训练的思路是以实词为突破口,以翻译为核心,提升理解分析能力。  一、突破实词  1
期刊
如何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读懂材料不是一般的浅层认知,而是透彻理解材料的内涵和实质,并且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不少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供料无命题的作文,往往文不对题,或者跑偏,或者无限引申,而没有找准材料的切入点和“命门”。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呢?供材料议论文根据写作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引、析、点(议)、联、结”五步法,这也是写好供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一、引,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最重要。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中,教师应该适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适应时代培养人才的特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不仅让作者的生命在场,让教师的生命在场,也让学生的生命在场。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焕发出精彩,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倡导平等
期刊
人类的教育活动, 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 一般体现为信息的生成、传输、接受的全过程。现代化教育手段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基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所使用的教育信息传播手段, 具体包括幻灯、录音、录像、影视、计算机等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背景。  1.现
期刊
雨,轻轻地滴落,时断时续。印在脑海的故事,一幕朦胧一幕清,一幕愉悦一幕伤。很想极致地放松自己,放松到不分白天黑夜,放松到慵懒,慵懒到不愿事事。  深沉的夜,没有清冷月光的映照,没有与皓月遥望的金星。可没有光芒的夜空却更加深邃,没有任何掩饰的夜空更加浩渺。无论世人看到与否,无论时光物转星移,天际的一切,都静静地默默地相互守望着。  世人应该去仰望,仰望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真诚、善良、友爱、无私、无畏。
期刊
一、高三语文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做题和评讲占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说讲评课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答题技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解题能力产生一次质的飞跃。还能为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评讲课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  (1)面面俱到的讲评,忽略主次。很
期刊
旧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语文教师的唾沫下就像是一群老学究,全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毕恭毕敬地凝神倾听孔老先生的讲学。这一幕不禁让人生出这样的疑问:这样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吗?这样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吗?这样的接班人能让祖国腾飞吗?所幸的是,语文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得到了改变。但
期刊
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存在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它使艺术作品具有召唤性。唤起读者在这个空白中填补自己的体验和智慧,也使其感受到发现的愉悦。语文课是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留出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畅想,就能在教学中化“虚”为“实”,填补文本空白,品出新意,课堂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空白留出精彩呢?  一、
期刊
一、什么是目标教学  目标教学,是以单元( 或章节或知识点)为教学单位,以课时目标为导向,以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为形式,以及时反馈矫正为关键环节,以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为桥梁的教学体系。  目标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一项带有整体性质的课堂教学体系结构的改革。目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它要求把既定的行为化的教学目标贯彻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按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