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风又绿珠水,岭南红棉先发。最近一段时间, 整个南中国谈得最热闹的就是被简称“9+2”的“泛珠三角”。这是继长三角之后,中国又崛起的一个新经济圈。“两广两南加闽赣,香港澳门云贵川”。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和现实促使下,这些省区政府部门终于走到一起,共同拉开了“地区联盟”的帷幕。显而易见,这一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将不仅成为中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和新突破,而且其所建立起来的共生共赢型经济体系,也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极。
横空出世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3年年初,面临着来自长三角咄咄逼人的竞争,一直以“急先锋”“探路者”的响亮名字领跑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肩负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重任的广东向外界宣布,加强政府干预与规划引导,整合“小珠三角”。紧接着, 粤港联席会议和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分别在香港和澳门举行,粤港澳合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三方联袂打造“大珠三角”。未来“大珠三角”的城市结构将由两个中心城市、三个都市圈、两大城市群体构成。两大中心城市:香港和广州;三大都市圈:香港-深圳一体化都市圈、广州-佛山一体化都市圈、澳门-珠海一体化都市圈;两大城市群体:主要包括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的珠江口东部城市群体和主要包括澳门、珠海、中山、佛山、广州、江门等城市的珠江口西部城市群体。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广东完成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而与此同时,“泛珠三角”的构想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脑海里浮出。2003年7月24日,他在一份请示报告上批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所谓“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而形成的超级经济圈。如此,除重庆、湖北外,“泛珠三角”囊括了几乎整个南中国。张德江进一步指出,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体现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方向;提出“泛珠三角”发展战略,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这种着眼于大区域协调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区域内有关各方的欢迎和响应。2003年8月8日,粤、闽、赣、湘、桂、琼、川、滇、黔九省(区)计委主任聚首广州,就推进与港澳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共同发展初步达成共识;10月11日,第一届泛珠三角信息产业厅局长联会在广州举行;11月11日,泛珠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第二次会议召开;11月29日,泛珠三角交通发展研讨会在穗召开;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特首董建华、澳门特首何厚铧与广东省主要领导见面时,均表示积极支持和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与香港、澳门相继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泛珠三角”经济区迅速浮出水面。
“9+2” 经济联动紧锣密鼓
伴随着“9+2”战略构想的诞生,区域内的经济联动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2004年2月,广西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两广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4月上旬,“泛珠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峰会”在广东佛山召开。4月22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结束对广西、湖南为期十天的考察,就加强省际交流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达成广泛共识,并签下了近200个项目、超过840亿元的经贸投资合同。与此同时,CEPA项目正渐次推进。4月23日,深圳设立香港机场货物集散物流中心。“零关税”商场里,港澳同胞的身影越来越显眼。数据表明,其后的近一个月里,香港、澳门人士到粤申办个体工商户的注册数分别涨了5倍和11倍。这些经贸合作被看作是泛珠三角大规模经济协作的前奏曲。
6月1日至3日,由“9+2”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符合市场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与“9+2”政府领导人一道,围绕“合作发展,共创未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6月3日,“9+2”政府领导人在广州正式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协议内容,泛珠三角区域内将形成九大协作网络,即西电东送能源传送网、区域交通运输快达网、区域旅游营销网、区域农产品销售网、区域劳务流动网、区域信息交流网、区域文化和人才交流网、区域环保协作网、区域卫生防疫协作网。论坛还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包括: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建立内地省长、自治区主席和港澳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港澳相应人员参加的政府秘书长协调制度以及部门衔接落实制度。
“9+2”论坛的举行,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从构想、探索进入到全面启动和实践阶段,标志着中国区域合作创造了一个东、中、西部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泛珠三角”正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方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构想从提出到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前后不过9个月时间,其速度之快、反响之热烈超出人们的意料,这和中央各部门的合力推进与支持密不可分。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有一个愿望:争取将跨区域合作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将重点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跨省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港口、公路和铁路物流交通网络,同时将加强电力、能源及矿产原材料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与此同时,商务部对如何推动与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并将支持和推动泛珠三角地区建立统一、开放、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为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的一体化,交通部已规划设计以香港、广州为中心,呈扇形向内陆和沿海地区辐射的路线,规划高速公路实现一体化的泛珠三角快速公路运输网,完善珠三角“三纵三横”骨干航道及打通云贵桂等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促进泛珠三角地区沿海港口建设,最终形成纵横交织、互联畅通,连接华东、华中以及周边国家的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铁道部也将泛珠三角区域铁路发展作为中国铁路网发展的重点,并已规划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技术装备更加先进、运输能力与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总长达2.9万公里的泛珠三角区域铁路网。到2020年,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为骨架,与相关客货混跑提速线路连接的泛珠三角区域快速客运网。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00公里及以上;使大珠三角至福建、江西、湖南、海南的主要城市实现朝发夕归,至广西主要城市实现朝发夕至,至云南、贵州、四川的主要城市实现“一日到达”。国家旅游局将全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与发展,并将推动形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联合体。
催生多赢格局
很显然,“9+2”合作框架的建立,以及在“9+2”框架下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性强,合作效果显著”的密切关系,都将使生产要素在该区域内更加便捷、畅通地流动,催生多赢格局。中西部富余的劳动力和资源可以向沿海流动;而沿海地区尤其是港澳,则可向中西部转移产业,扩大战略腹地,促进经济转型。可以预见,这种多方共赢的互补合作,其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数效应。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首要效应是“区内市场一体化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区域合作,交通先行。按正常速度,今后在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任意两个城市间,绝大多数可以一天内驾车到达,两天可以轻松到达成都、昆明。“一天交通圈”背后是滚滚人流、物流、财流,使区域内联系得更加密切、便利。伴随交通运输设施的进一步改善,粤港澳的辐射功能还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闽、赣、湘、桂、琼、川、滇、黔等省区的腹地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将全面提速。另一方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经济共赢。从发展时期来看,港澳、广东、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大概分别处于发达工业化、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初期。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这是错位发展的基础。错位发展,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不会重复建设。
“9+2”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效应是“贸易和资本的市场开放半径和开放成果分享面扩大”。泛珠三角地区政府各行政首长都表示,要开放市场,进一步消除人、财、物、信息等流动的障碍。如此,区内将迅速打破贸易和投资的各种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形成无障碍的人流、物流和市场交易秩序,“港澳带动效应”和“南扩效应”可望很快发挥出来,“9+2”的整体开放水平可望很快提高,市场开放半径可望很快扩大,开放成果可望很快在区内各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分享。这都无疑会促使全国对外开放出现沿海、沿边的“线的延伸”以及“向内地纵深推进”的新态势,为加快全国东部现代化、促进中部崛起和推进西部大开发,落实中央提出的“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方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任重而道远
“9+2”涉及不同省区以及港澳两个独立关税区的协调问题,还存在有体制性障碍、基础设施障碍和产业同构等问题,构建“泛珠三角”任重而道远。按照有关专家的话说就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正在起步,它会触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最终破坏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市场被分割,使以比较优势为原则的区域产业分工难以形成,造成了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产业的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微观层面看,它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宏观层面看,它导致了投资的膨胀和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因此,“9+2”的整合趋势,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就要求泛珠三角要构建区域合作新机制,树立“共进共荣”意识,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协同发展能力,弱化行政区划概念,使通过市场形成的分工成为主旋律;在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未浮出水面之前,各省区管理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应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要考虑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和协调区域内需要;从长远的角度看,要考虑如何重新定位各合作伙伴间的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区域内经济资源的整合达到最优化。
当然,我们希望同时也有充分理由确信,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成为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先行区,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和制度创新,探索新的经验。
横空出世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3年年初,面临着来自长三角咄咄逼人的竞争,一直以“急先锋”“探路者”的响亮名字领跑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肩负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重任的广东向外界宣布,加强政府干预与规划引导,整合“小珠三角”。紧接着, 粤港联席会议和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分别在香港和澳门举行,粤港澳合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三方联袂打造“大珠三角”。未来“大珠三角”的城市结构将由两个中心城市、三个都市圈、两大城市群体构成。两大中心城市:香港和广州;三大都市圈:香港-深圳一体化都市圈、广州-佛山一体化都市圈、澳门-珠海一体化都市圈;两大城市群体:主要包括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的珠江口东部城市群体和主要包括澳门、珠海、中山、佛山、广州、江门等城市的珠江口西部城市群体。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广东完成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而与此同时,“泛珠三角”的构想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脑海里浮出。2003年7月24日,他在一份请示报告上批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所谓“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而形成的超级经济圈。如此,除重庆、湖北外,“泛珠三角”囊括了几乎整个南中国。张德江进一步指出,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体现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方向;提出“泛珠三角”发展战略,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这种着眼于大区域协调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区域内有关各方的欢迎和响应。2003年8月8日,粤、闽、赣、湘、桂、琼、川、滇、黔九省(区)计委主任聚首广州,就推进与港澳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共同发展初步达成共识;10月11日,第一届泛珠三角信息产业厅局长联会在广州举行;11月11日,泛珠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第二次会议召开;11月29日,泛珠三角交通发展研讨会在穗召开;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特首董建华、澳门特首何厚铧与广东省主要领导见面时,均表示积极支持和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与香港、澳门相继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泛珠三角”经济区迅速浮出水面。
“9+2” 经济联动紧锣密鼓
伴随着“9+2”战略构想的诞生,区域内的经济联动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2004年2月,广西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两广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4月上旬,“泛珠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峰会”在广东佛山召开。4月22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结束对广西、湖南为期十天的考察,就加强省际交流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达成广泛共识,并签下了近200个项目、超过840亿元的经贸投资合同。与此同时,CEPA项目正渐次推进。4月23日,深圳设立香港机场货物集散物流中心。“零关税”商场里,港澳同胞的身影越来越显眼。数据表明,其后的近一个月里,香港、澳门人士到粤申办个体工商户的注册数分别涨了5倍和11倍。这些经贸合作被看作是泛珠三角大规模经济协作的前奏曲。
6月1日至3日,由“9+2”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符合市场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与“9+2”政府领导人一道,围绕“合作发展,共创未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6月3日,“9+2”政府领导人在广州正式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协议内容,泛珠三角区域内将形成九大协作网络,即西电东送能源传送网、区域交通运输快达网、区域旅游营销网、区域农产品销售网、区域劳务流动网、区域信息交流网、区域文化和人才交流网、区域环保协作网、区域卫生防疫协作网。论坛还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包括: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建立内地省长、自治区主席和港澳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港澳相应人员参加的政府秘书长协调制度以及部门衔接落实制度。
“9+2”论坛的举行,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从构想、探索进入到全面启动和实践阶段,标志着中国区域合作创造了一个东、中、西部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泛珠三角”正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方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构想从提出到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前后不过9个月时间,其速度之快、反响之热烈超出人们的意料,这和中央各部门的合力推进与支持密不可分。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有一个愿望:争取将跨区域合作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将重点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跨省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港口、公路和铁路物流交通网络,同时将加强电力、能源及矿产原材料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与此同时,商务部对如何推动与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并将支持和推动泛珠三角地区建立统一、开放、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为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的一体化,交通部已规划设计以香港、广州为中心,呈扇形向内陆和沿海地区辐射的路线,规划高速公路实现一体化的泛珠三角快速公路运输网,完善珠三角“三纵三横”骨干航道及打通云贵桂等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促进泛珠三角地区沿海港口建设,最终形成纵横交织、互联畅通,连接华东、华中以及周边国家的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铁道部也将泛珠三角区域铁路发展作为中国铁路网发展的重点,并已规划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技术装备更加先进、运输能力与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总长达2.9万公里的泛珠三角区域铁路网。到2020年,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为骨架,与相关客货混跑提速线路连接的泛珠三角区域快速客运网。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00公里及以上;使大珠三角至福建、江西、湖南、海南的主要城市实现朝发夕归,至广西主要城市实现朝发夕至,至云南、贵州、四川的主要城市实现“一日到达”。国家旅游局将全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与发展,并将推动形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联合体。
催生多赢格局
很显然,“9+2”合作框架的建立,以及在“9+2”框架下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性强,合作效果显著”的密切关系,都将使生产要素在该区域内更加便捷、畅通地流动,催生多赢格局。中西部富余的劳动力和资源可以向沿海流动;而沿海地区尤其是港澳,则可向中西部转移产业,扩大战略腹地,促进经济转型。可以预见,这种多方共赢的互补合作,其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数效应。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首要效应是“区内市场一体化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区域合作,交通先行。按正常速度,今后在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任意两个城市间,绝大多数可以一天内驾车到达,两天可以轻松到达成都、昆明。“一天交通圈”背后是滚滚人流、物流、财流,使区域内联系得更加密切、便利。伴随交通运输设施的进一步改善,粤港澳的辐射功能还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闽、赣、湘、桂、琼、川、滇、黔等省区的腹地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将全面提速。另一方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经济共赢。从发展时期来看,港澳、广东、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大概分别处于发达工业化、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初期。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这是错位发展的基础。错位发展,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不会重复建设。
“9+2”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效应是“贸易和资本的市场开放半径和开放成果分享面扩大”。泛珠三角地区政府各行政首长都表示,要开放市场,进一步消除人、财、物、信息等流动的障碍。如此,区内将迅速打破贸易和投资的各种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形成无障碍的人流、物流和市场交易秩序,“港澳带动效应”和“南扩效应”可望很快发挥出来,“9+2”的整体开放水平可望很快提高,市场开放半径可望很快扩大,开放成果可望很快在区内各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分享。这都无疑会促使全国对外开放出现沿海、沿边的“线的延伸”以及“向内地纵深推进”的新态势,为加快全国东部现代化、促进中部崛起和推进西部大开发,落实中央提出的“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方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任重而道远
“9+2”涉及不同省区以及港澳两个独立关税区的协调问题,还存在有体制性障碍、基础设施障碍和产业同构等问题,构建“泛珠三角”任重而道远。按照有关专家的话说就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正在起步,它会触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最终破坏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市场被分割,使以比较优势为原则的区域产业分工难以形成,造成了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产业的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微观层面看,它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宏观层面看,它导致了投资的膨胀和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因此,“9+2”的整合趋势,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就要求泛珠三角要构建区域合作新机制,树立“共进共荣”意识,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协同发展能力,弱化行政区划概念,使通过市场形成的分工成为主旋律;在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未浮出水面之前,各省区管理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应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要考虑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和协调区域内需要;从长远的角度看,要考虑如何重新定位各合作伙伴间的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区域内经济资源的整合达到最优化。
当然,我们希望同时也有充分理由确信,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成为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先行区,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和制度创新,探索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