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朋友要过六一节,让我也怀起旧来。把脑海里关于“六一”的记忆搜索了一遍才知道,能显示出来的条目,已经少得可怜。
记得最清楚的是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小时候每到“六一”,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套这样的新装。白球鞋印象中得到过一双,白晃晃的穿在脚上神气得很,要是不小心被谁踩一脚留个灰印,要心疼好半天。洗过一两水之后,鞋面不像刚开始那样白了,就用学校讲台上捡来的粉笔头拼命涂,晒干之后果然还挺白,但坚持不了多久就自动变灰70乡下给孩子做新衣,既要考虑耐穿,也要考虑经脏,所以很少做白色的衣服。白衬衣不可能每年都有新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母亲用我们当地称为“老大布”的粗布,在煤油灯下连夜给我缝了一件白衬衣。第二天“六一”穿上去学校,总觉得那衣领和下摆怎么扯都扯不平,并且颜色也不够白,心里别扭了很久。过去我们总以为,父母亲整天在地里忙碌,根本不会有功夫顾及孩子的感受,现在想起那件不怎么如意的白衬衣才明白,其实他们还是很在意的,只不过条件不允许,也讲究不起。哪怕用“老大布”做一件,也算是尽力满足孩子的心愿。那时候,孩子们的愿望很简单,能实现的也-很少。
第二件能想得起来的事,是有一年代表学校去参加全镇小学的“六一”文艺汇演。我和另一个同学表演原本应是4人出演的三句半,_人说一句,轮到谁说就往前跨出半步,念完最后半句当地敲一下锣。节目似乎是临时凑合的,老师专门把我俩叫到办公室去背过台词。汇演地点在镇上的大礼堂。“六一”那天,各村的小学生戴上红领巾,排着队兴高采烈地步行到镇上看表演。礼堂内的舞台很高,台下一排排的木条椅,坐得满满的。上台之前,负责的老师用沾湿了的红纸,在我们的脸颊涂上红色。轮到我们表演的时候,我竟然并不害怕,倒是我的搭档几次紧张得忘了词儿,于是我说完自己的一句,接着再把他的那一句也念出来。好在台下闹哄哄的,加之没有话筒,即便再大声下面也可能听不清我们说什么。稀里糊涂就表演完下了台,似乎也没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表扬。许多年后,当初和我搭档的是谁,念的什么内容,早已不记得了,但那个舞台和当时的情景,却很奇怪地记得深刻。
那个全镇唯一的大礼堂,平时用作电影院,后来我还在里面看过几回包场的电影。有一部《汪洋中的一条船》,就是在那里看的,都说很感人。可能是座位太靠前,我只记得画面效果很差,就像现在街边制作粗劣的枪碟一般。再后来,我到镇里上中学,经常从它门前路过。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个电影院就再也没有放过电影。从日渐锈蚀的铁门缝往里望,礼堂前的院子荒草丛生。钢筋水泥的售票窗口落满了灰尘,旁边的电影预告板上,那部再也没有更新过的电影片名叫:《花园街五号》。
印象很深的第三件事,是有一年本来已经安排了文艺表演或者庆祝活动,但是到了“六一”那一天,却接到通知说,宋庆龄去世了,所有的活动取消。
就这么多。小学五年,我应该也过了五个“六一”。可是与“六一”有关的记忆,竟然就只剩下这么多了。真是有些荒凉。突然想到,还有几条线索可以印证我的记忆。简单查过,记录如下:《汪洋中的一条船》,台湾电影,拍摄于1978年;1981年5月29日晚,宋庆龄逝世,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举行国葬:《花园街五号》,国产彩色故事片,上映时间为1984年。
记得最清楚的是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小时候每到“六一”,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套这样的新装。白球鞋印象中得到过一双,白晃晃的穿在脚上神气得很,要是不小心被谁踩一脚留个灰印,要心疼好半天。洗过一两水之后,鞋面不像刚开始那样白了,就用学校讲台上捡来的粉笔头拼命涂,晒干之后果然还挺白,但坚持不了多久就自动变灰70乡下给孩子做新衣,既要考虑耐穿,也要考虑经脏,所以很少做白色的衣服。白衬衣不可能每年都有新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母亲用我们当地称为“老大布”的粗布,在煤油灯下连夜给我缝了一件白衬衣。第二天“六一”穿上去学校,总觉得那衣领和下摆怎么扯都扯不平,并且颜色也不够白,心里别扭了很久。过去我们总以为,父母亲整天在地里忙碌,根本不会有功夫顾及孩子的感受,现在想起那件不怎么如意的白衬衣才明白,其实他们还是很在意的,只不过条件不允许,也讲究不起。哪怕用“老大布”做一件,也算是尽力满足孩子的心愿。那时候,孩子们的愿望很简单,能实现的也-很少。
第二件能想得起来的事,是有一年代表学校去参加全镇小学的“六一”文艺汇演。我和另一个同学表演原本应是4人出演的三句半,_人说一句,轮到谁说就往前跨出半步,念完最后半句当地敲一下锣。节目似乎是临时凑合的,老师专门把我俩叫到办公室去背过台词。汇演地点在镇上的大礼堂。“六一”那天,各村的小学生戴上红领巾,排着队兴高采烈地步行到镇上看表演。礼堂内的舞台很高,台下一排排的木条椅,坐得满满的。上台之前,负责的老师用沾湿了的红纸,在我们的脸颊涂上红色。轮到我们表演的时候,我竟然并不害怕,倒是我的搭档几次紧张得忘了词儿,于是我说完自己的一句,接着再把他的那一句也念出来。好在台下闹哄哄的,加之没有话筒,即便再大声下面也可能听不清我们说什么。稀里糊涂就表演完下了台,似乎也没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表扬。许多年后,当初和我搭档的是谁,念的什么内容,早已不记得了,但那个舞台和当时的情景,却很奇怪地记得深刻。
那个全镇唯一的大礼堂,平时用作电影院,后来我还在里面看过几回包场的电影。有一部《汪洋中的一条船》,就是在那里看的,都说很感人。可能是座位太靠前,我只记得画面效果很差,就像现在街边制作粗劣的枪碟一般。再后来,我到镇里上中学,经常从它门前路过。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个电影院就再也没有放过电影。从日渐锈蚀的铁门缝往里望,礼堂前的院子荒草丛生。钢筋水泥的售票窗口落满了灰尘,旁边的电影预告板上,那部再也没有更新过的电影片名叫:《花园街五号》。
印象很深的第三件事,是有一年本来已经安排了文艺表演或者庆祝活动,但是到了“六一”那一天,却接到通知说,宋庆龄去世了,所有的活动取消。
就这么多。小学五年,我应该也过了五个“六一”。可是与“六一”有关的记忆,竟然就只剩下这么多了。真是有些荒凉。突然想到,还有几条线索可以印证我的记忆。简单查过,记录如下:《汪洋中的一条船》,台湾电影,拍摄于1978年;1981年5月29日晚,宋庆龄逝世,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举行国葬:《花园街五号》,国产彩色故事片,上映时间为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