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数学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获取新知,这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均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做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认知结构;生活;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与实践,而探究总是围绕各式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重要性的前提下,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线索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根据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向来不是凭空的,更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而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情况的出现,而是应当在立足学生认知结构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轴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了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的图片,有脸谱、剪纸、中国结、风筝等。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以上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如果将其沿一条直线对折,会出现什么情况?沿着哪条线对折,才能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上述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便自然而然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但以上问题却是大多数学生从未思考过的,由此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了对以上图案特征的猜想与探索活动中。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轴对称。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既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选取与其相关联的内容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为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以“黄金分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头顶到肚脐的距离a,肚脐到脚底的距离b)为三位知名女星选择高跟鞋,使她们穿上后能符合人体美学的标准。具体数据如下:章子怡:a=65cm,b=99cm;范冰冰:a=66cm,b=102cm;徐熙媛:a=61cm,b=102cm。通过计算,学生得出三位女星的高跟鞋高度分别为:章子怡:5cm;范冰冰:4cm;徐熙媛:2cm。如此,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领略了黄金分割之奇,感受了数学之美。
三、基于合作學习创设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颠覆与变革,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自主探索新知,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圆圆的落日缓缓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引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之后,在概括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定义后,我演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继而提问道:“你能不能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如此,通过基于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正逐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以问题情境为主线,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爱探究、乐求知的良好心理倾向。
参考文献:
[1]陈康金.开启初中数学课堂的金钥匙——“问题情境”[J].中学数学,2016(20):50-51.
[2]瞿建明.例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30.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认知结构;生活;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与实践,而探究总是围绕各式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重要性的前提下,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线索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根据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向来不是凭空的,更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而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情况的出现,而是应当在立足学生认知结构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轴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了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的图片,有脸谱、剪纸、中国结、风筝等。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以上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如果将其沿一条直线对折,会出现什么情况?沿着哪条线对折,才能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上述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便自然而然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但以上问题却是大多数学生从未思考过的,由此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了对以上图案特征的猜想与探索活动中。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轴对称。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既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选取与其相关联的内容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为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以“黄金分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头顶到肚脐的距离a,肚脐到脚底的距离b)为三位知名女星选择高跟鞋,使她们穿上后能符合人体美学的标准。具体数据如下:章子怡:a=65cm,b=99cm;范冰冰:a=66cm,b=102cm;徐熙媛:a=61cm,b=102cm。通过计算,学生得出三位女星的高跟鞋高度分别为:章子怡:5cm;范冰冰:4cm;徐熙媛:2cm。如此,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领略了黄金分割之奇,感受了数学之美。
三、基于合作學习创设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颠覆与变革,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自主探索新知,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圆圆的落日缓缓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引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之后,在概括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定义后,我演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继而提问道:“你能不能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如此,通过基于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正逐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以问题情境为主线,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爱探究、乐求知的良好心理倾向。
参考文献:
[1]陈康金.开启初中数学课堂的金钥匙——“问题情境”[J].中学数学,2016(20):50-51.
[2]瞿建明.例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