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岁“黑马”创华语片奇迹
作为贺岁档大受瞩目的喜剧,徐峥的一部《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称《泰囧》)堪称国产片的奇迹,连续刷新多项票房纪录,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截止2013年1月12日,《泰囧》在上映一个月后累计票房突破12亿元,创中国影史之最。该片在同档大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单日票房500万元以上,1月12日单日票房1150万元,累计观影人数冲4000万,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刷新了国内观影纪录。
《泰囧》是首部突破10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也超越《泰坦尼克号3D》成为2012年度的票房冠军。据不完全统计,该片刷新中国影史多项纪录:公映首日3900万元票房,创周三上映影片最高票房纪录;2012年12月15日全国3.3万场排片、9300万元票房、278万次观影人次,创下国产片单日排片纪录、单日票房纪录、单日观影人数纪录;首周票房破3亿元,第二周票房3.7亿元,第三周票房2.68亿元,连续刷新国产片首周、次周、第三周票房纪录;截至2013年1月1日,《泰囧》上映21天,累计票房破10亿元、观影人数破3100万次,创下国产片累计票房、观影人数最高纪录。3000万元的低成本无疑使之成为最赚钱的华语电影。《泰囧》让同档期上映的多部大片汗颜的同时,也让业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小成本的电影,谁能真的复制《泰囧》?
盘点国内“小成本大战绩”电影:《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成本票房2700万;《人在囧途》,投资700万,成本票房4665万;《失恋33天》,投资870万,成本票房近4亿。这几部影片的表现虽然都很出色,不过也在预料之中。但是《泰囧》的表现不得不说是令人大跌眼镜,以3000万的成本一举拿下华语片最高票房,简直是一个神话。仔细分析你会发现,电影票房的高低与成本其实并无直接关系,用徐铮自己的话说“不要用票房来衡量一切,有很多伟大的电影票房都不太好。”
“泰囧”是怎样炼成的
风格受宠
中小成本影片若想以小博大,必须是故事、特色和档期,三者缺一不可。徐峥的《泰囧》若有续集也只能是徐峥自己去拍续集,别人去做就会不一样。《泰囧》的成功,告诉我们商业片也是比拼才华的地方,这必须要在创作上下功夫。
处在国内文化产业高度娱乐化的今天,加上都市生活沉重的精神压力,观众似乎更愿意选择可以开怀一笑的喜剧来作为首选,另外《泰囧》沿袭《人在囧途》的公路式爆笑桥段,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而且影片节奏感、故事性都很强,每一分钟都值得观看。
当然,《泰囧》的成功首先要感谢上一部《人在囧途》积累下来的人气和口碑,让观众充满期待。
档期讨巧
有很多人说《泰囧》如此受欢迎得益于两部大片《1942》和《王的盛宴》都过于沉重。徐峥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泰囧》一开始选的是12月21日,但这时期片子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成本片子让一下对大家都有好处,就提前到了12日。这一轮正好喜剧特别少。”贺岁档赶上圣诞节临近,更是催生了大家愿意选择比较轻松的影片的心理。
演员充满期待
从《天下无贼》到《士兵突击》,从《人在囧途》到《泰囧》,王宝强以其接地气的形象和农民式的幽默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他那一口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似乎更增添了不少的筹码。
凭借《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的黄渤更是近几年国内炙手可热的男演员,2009年又以在《斗牛》中的出色表现摘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网友力挺黄渤“浑身上下都是戏”,银幕中的他就像是块正宗的“臭豆腐”:演绎着小人物的荒诞、囧态与执拗,制造着草根的笑料与包袱——看着丑、闻着怪,但可口。
从小就显现出艺术天赋和兴趣的徐峥,抹去赵本山的乡土、省略陈佩斯的夸张、中和了葛优的调侃和星爷的无厘头,他的喜剧更聪明、时尚、狡黠、斯文。他演得越认真,你笑得就越开心,他是中国喜剧当之无愧的新人王。
分寸的把握
喜剧可分为幽默剧和闹剧两个类型。后者更多以无厘头为特点,通过出丑、巧遇来逗乐观众。幽默剧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像冯小刚早期的喜剧电影,语言幽默,能够给人联想,又带有流传基因;二是形体幽默,像英国的憨豆先生。《泰囧》介于幽默剧和闹剧之间,徐峥曾说过要避免拍成“巧合喜剧”,就是依靠一些情节上的巧合制造笑点。“该片在语言上存在一些幽默的成分,而在肢体上就比较偏向于闹剧了。”
中国喜剧历来有南北不兼容的问题,赵本山到了南方大多哑火,彭浩翔在北方也不很受待见。看得出徐峥确实花了心思,片中既有南方那种夸张的肢体语言,也有北方嬉闹的贫嘴台词,分寸拿捏得很到位,看点颇多。
《泰囧》已不仅是一部电影,由它引发的“泰囧”现象的确令人深思。谁让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或许我们终究逃不脱“屌丝”二字!草根或者屎尿屁喜剧的通用法则是“永远有人比你二,永远有人比你惨,但最终总能屌丝逆袭”。
(编辑 高龙辉)
作为贺岁档大受瞩目的喜剧,徐峥的一部《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称《泰囧》)堪称国产片的奇迹,连续刷新多项票房纪录,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截止2013年1月12日,《泰囧》在上映一个月后累计票房突破12亿元,创中国影史之最。该片在同档大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单日票房500万元以上,1月12日单日票房1150万元,累计观影人数冲4000万,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刷新了国内观影纪录。
《泰囧》是首部突破10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也超越《泰坦尼克号3D》成为2012年度的票房冠军。据不完全统计,该片刷新中国影史多项纪录:公映首日3900万元票房,创周三上映影片最高票房纪录;2012年12月15日全国3.3万场排片、9300万元票房、278万次观影人次,创下国产片单日排片纪录、单日票房纪录、单日观影人数纪录;首周票房破3亿元,第二周票房3.7亿元,第三周票房2.68亿元,连续刷新国产片首周、次周、第三周票房纪录;截至2013年1月1日,《泰囧》上映21天,累计票房破10亿元、观影人数破3100万次,创下国产片累计票房、观影人数最高纪录。3000万元的低成本无疑使之成为最赚钱的华语电影。《泰囧》让同档期上映的多部大片汗颜的同时,也让业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小成本的电影,谁能真的复制《泰囧》?
盘点国内“小成本大战绩”电影:《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成本票房2700万;《人在囧途》,投资700万,成本票房4665万;《失恋33天》,投资870万,成本票房近4亿。这几部影片的表现虽然都很出色,不过也在预料之中。但是《泰囧》的表现不得不说是令人大跌眼镜,以3000万的成本一举拿下华语片最高票房,简直是一个神话。仔细分析你会发现,电影票房的高低与成本其实并无直接关系,用徐铮自己的话说“不要用票房来衡量一切,有很多伟大的电影票房都不太好。”
“泰囧”是怎样炼成的
风格受宠
中小成本影片若想以小博大,必须是故事、特色和档期,三者缺一不可。徐峥的《泰囧》若有续集也只能是徐峥自己去拍续集,别人去做就会不一样。《泰囧》的成功,告诉我们商业片也是比拼才华的地方,这必须要在创作上下功夫。
处在国内文化产业高度娱乐化的今天,加上都市生活沉重的精神压力,观众似乎更愿意选择可以开怀一笑的喜剧来作为首选,另外《泰囧》沿袭《人在囧途》的公路式爆笑桥段,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而且影片节奏感、故事性都很强,每一分钟都值得观看。
当然,《泰囧》的成功首先要感谢上一部《人在囧途》积累下来的人气和口碑,让观众充满期待。
档期讨巧
有很多人说《泰囧》如此受欢迎得益于两部大片《1942》和《王的盛宴》都过于沉重。徐峥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泰囧》一开始选的是12月21日,但这时期片子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成本片子让一下对大家都有好处,就提前到了12日。这一轮正好喜剧特别少。”贺岁档赶上圣诞节临近,更是催生了大家愿意选择比较轻松的影片的心理。
演员充满期待
从《天下无贼》到《士兵突击》,从《人在囧途》到《泰囧》,王宝强以其接地气的形象和农民式的幽默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他那一口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似乎更增添了不少的筹码。
凭借《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的黄渤更是近几年国内炙手可热的男演员,2009年又以在《斗牛》中的出色表现摘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网友力挺黄渤“浑身上下都是戏”,银幕中的他就像是块正宗的“臭豆腐”:演绎着小人物的荒诞、囧态与执拗,制造着草根的笑料与包袱——看着丑、闻着怪,但可口。
从小就显现出艺术天赋和兴趣的徐峥,抹去赵本山的乡土、省略陈佩斯的夸张、中和了葛优的调侃和星爷的无厘头,他的喜剧更聪明、时尚、狡黠、斯文。他演得越认真,你笑得就越开心,他是中国喜剧当之无愧的新人王。
分寸的把握
喜剧可分为幽默剧和闹剧两个类型。后者更多以无厘头为特点,通过出丑、巧遇来逗乐观众。幽默剧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像冯小刚早期的喜剧电影,语言幽默,能够给人联想,又带有流传基因;二是形体幽默,像英国的憨豆先生。《泰囧》介于幽默剧和闹剧之间,徐峥曾说过要避免拍成“巧合喜剧”,就是依靠一些情节上的巧合制造笑点。“该片在语言上存在一些幽默的成分,而在肢体上就比较偏向于闹剧了。”
中国喜剧历来有南北不兼容的问题,赵本山到了南方大多哑火,彭浩翔在北方也不很受待见。看得出徐峥确实花了心思,片中既有南方那种夸张的肢体语言,也有北方嬉闹的贫嘴台词,分寸拿捏得很到位,看点颇多。
《泰囧》已不仅是一部电影,由它引发的“泰囧”现象的确令人深思。谁让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或许我们终究逃不脱“屌丝”二字!草根或者屎尿屁喜剧的通用法则是“永远有人比你二,永远有人比你惨,但最终总能屌丝逆袭”。
(编辑 高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