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上的战争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无法记住第一本有字读物的名字了,但八岁时的日记表明,那年我读了长篇小说《红旗插上大门岛》。这本现在看来很乏味的书当时就是我的启蒙者,它是一个犀利的咒语。在儿童读物和连环画之外,我意外地抓住了大人世界的把手,那种狂欢式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但就在那年,我的读书蜜月刚刚开始,革命突如其来地蒙上了我的眼睛,中国不再需要其他思想。
  我有几本非常好玩的书,来自女同学俞欣。她是那种典型的迷你资产阶级,身材纤细小巧,肤色白皙,声音轻柔得宛如耳语,而家里的花园却大如操场。我们是莫逆之交。念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她都到我的窗下叫我一起上学。她的叫声细弱得像蚊子,但我却能清晰地听到。
  “老大可!”她形销骨立地叫道。
  “来啦,老俞头!”我在窗口吼道。
  我们那时流行互相在名字前加个“老”字,那是童年友情的伟大标志。但她偷着亲我的时候更像是我的妹妹。我喜欢她脸上的“百雀灵”护肤霜的香气。我们差一点就成了夫妻。她好几次对我说要和我结婚。我们好得形影不离,连小便都互相密切跟着。
  小学三年级才开学,她就塞了几本书给我,说是她最心爱的,问我想看吗。我欢天喜地地拿回家去了。它们是一套《安徒生童话集》和一本叫做《一千零一夜》的怪书。但还没有来得及归还,她就从我们班里突然消失了。老师说她家搬走了。我为此伤心了很久,后来我才知道她父母被打死,而她则被送到苏南的一个小城,与老祖母相依为命。这书是她预先藏在我这里的,她年幼的心灵仿佛预见了巨大的灾难。在她离去之后,我沦为一个性别自闭症患者,几乎无法再与其他小女生说话。
  1967年,父亲在家里开始了秘密的烧书行动。父亲把门窗紧紧关闭,拉上窗帘,把四大名著和许多珍贵书籍付之一炬,这其中包括那几部封面华丽的童话。书的这种易燃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为,书就是那种专门用来焚烧的事物。
  但还是有一些图书残留了下来,放在储藏室的架子上。父亲是历史教师,他偷藏的大都是与此有关的书,其中包括吴晗的《朱元璋传》、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等等。这个书目篡改了我童年的精神程序:我绕过童话,直接到达了历史。
  密闭的储藏室既没有窗户,也没有电灯(我很奇怪二十年间父母竟没有想过要去装一盏电灯),在其间找书必须先点燃一盏带玻璃罩的小煤油灯。每次我都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进入了一个藏宝的密室。在整个少年时代,这个小室成了我从事阅读阴谋的营地。
  除了历史,我家的储藏室里还有少量漏网的小说,由于无法选择,我陷入了一种混乱的阅读。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在16岁到l9岁期间所读的那些书:雪莱的诗剧《钦契》和妥思托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等。我对他们的崇拜,曾经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前者的清纯与后者的疯狂,都令我窒息和喘不过气来。那时许多小说书有一个共同外观,书页总是在结局呈现之前消失,留下可恶的悬念,逼着我猜测故事的结尾。后来我就能准确预言几乎每一部好莱坞电影的结局。
  我受到的另一种监狱式训练是快速阅读。一部好书必然面临排队轮候和漫长的旅行,通常在晚上八点左右,书被一个人送达了,而次日早晨八点,书将被另一个人取走。我只有十二小时的阅读时间,我的眼睛开始高速扫描起来。下半夜之前,我总是能够先把全书浏览一遍,而后用剩下的时间细读那些重要的章节。母亲也加入了我们的轮读行列。天亮的时刻,我交出了上百万字的大书,犹如交出一个被榨空的钱袋。我筋疲力尽,但心情很愉快,头脑里布满了清澈的文学阳光。而在短暂的高速阅读之后,我便长时间地沉浸在对书的回味之中,记忆仔细碾过了每一个发亮的细节。我们藉此开拓着世界的未来面貌。
  在中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照亮我的头脑。我尤其喜爱《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马克思的思想有助于平息我的小资情调,并且激励起我对于真理的无限思念。他的激辩气质镶嵌在我的骨头里,像一颗隐隐作痛的子弹,提示着一种反叛者的热烈意义。我始终是这个人缄默的信徒。
  中学二年级时我们下乡劳动,向农民学习无产者的真实经验。全班二十几个男生一起住在农民家的客堂里,泥地上铺着潮湿的稻草,昏暗的电灯鬼魅似的在高高的房梁上闪烁,木织机的咿呀声从远处断续地传来,稻草人正在守望着沉睡的田野。我信口讲起了福尔摩斯的故事,四周鸦雀无声,连呼吸都被恐怖的叙述淹没了。这个故事会立即成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罪状,第二天我就在大会上遭到点名批判。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我的时代那样,在书和生命之间建立了最深切的联系。我们这帮人有时也聚众打架,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一个人不还另一个人书。1972年,有个女孩遗失了别人借给她的书,她唯一赎罪的方法就是从楼上跳下去自杀。在她死去的现场,逼债的男孩被人痛殴,打断了腿骨。女孩肝脑涂地的画面变成了一场噩梦。我惊骇地发现,书不仅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而且开始杀人,它看起来比刀子更危险。而书就这样用暴力建起了与生命的血的联盟。
  残酷的青春降临了,我们被逼到精神世界的尽头,一个秘密读书公社就这样诞生了。几个中学生在小屋里点燃蜡烛,就着迷乱的火焰,朗诵诗歌或小说的片段,然后是一阵长时间的激辩与和解。我们读过雪莱和莱蒙托夫的抒情短诗、妥思托耶夫斯基的《白痴》和托尔斯泰的《复活》等等。文学之爱与现实发生了微妙的融合。这是由几个男孩结成的情感与知识的坚固同盟。我们野心勃勃,因拥有内在的思想而蔑视女孩,友谊在我们中间流动,犹如温暖的呵气。
  其中那个叫K的男孩,是我最亲密的兄弟。他有一张圆圆的脸和略带忧伤的眼睛。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来我这里,我们促膝而谈,互相凝视着对方的眼睛。我爱他爱得心痛。我们彼此可以为对方两肋插刀。当我们对话时,我感到四周停顿和沉默下来,整个城市都在倾听。幸福像不可捉摸的雾气一样笼罩在四周。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是典型的青春期同性恋症候。在一个严酷的时代,我们靠这种温情涉过了早年的河流。
  月月鸟摘编自《读书文摘》 编辑/静眉
其他文献
主宰人类命运的,不是那些大人物,而是摇篮旁边那双手。    母爱是一样神秘的东西,充分的母爱能够培育出一个健全的人格,缺失的母爱可以促使你终生强烈的渴求,残缺的母爱则在你的心灵深处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一个人,即使他后来叱咤风云一呼百应,即使他后来默默无闻独善其身,即使他后来恶贯满盈为祸人间,那也只是后来,而在最初,在他弱不禁风嗷嗷待哺的时候,总有一双母亲的手将他温柔地托起。  也好像,每一个人都在
期刊
常挖苦他人者,乃嫉妒心在作祟  我们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总给我们“泼冷水”,说起话来也很刺耳,好像是以挖苦人为乐。通常这样的人,都是有较强嫉妒心的人。  总喜欢挖苦别人的人,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他们最善于挑剔和嘲讽他人,整天盘算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开心过。  一些人会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
期刊
人类失去浪漫之心,生命就会不快乐。    十多年前,美国媒体曾报道过一条新闻:该国洛杉矶市的一位水电工,将一把椅子绑在六个充气气球上,他自己坐上去以后,竟然一下子飞上了天空。他原以为,这样飞不了多高,只要玩到尽兴时,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气球的气放掉,就可以重新回到地面。没想到的是,气球越飞越高,一会儿就升到三千多米的高空。这时候他根本没法降落,只能在空中飘来飘去。此事惊动了全城,警察请求军用直升机增
期刊
古有孟母择邻的典故,而现代版的择邻故事却发生在当今的美国。  侄女一家住在美国加州湾区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镇名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开满鲜花的幸福屯”。这儿,离硅谷和三藩市不远,住着不少高知华裔人士。华人的孩子在“幸福屯”小学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华人的孩子学习刻苦认真,个个都能考高分,使整个小学的学习成绩格外突出,这在该地区是凤毛麟角,出了名的。用国内的话说,这是一座名副其实、出类拔
期刊
谁的鸭子  城里人去乡间狩猎,他用猎枪射下一只野鸭,被击中的野鸭偏偏坠落在一个农民的牧场围栏里。农民声称鸭子坠落在他的领地,理应属于自己。双方争持不下,于是农民建议用当地一种古老的办法解决这一争端。“我用力踢你的下身,然后你踢还我,”农民解释道,“看谁被踢了以后能忍住疼不发声。”   城里人同意了,于是农民用足吃奶的劲给城里人的裤裆里来了一脚。这一脚太给劲了,城里人当场瘫倒在地。足足20分钟以后,
期刊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青春会成长,迷惘会散去,唯有大地永存,太阳照常升起。    任何时代的人都有十七八岁的年纪,“80后”在这样一个看起来最好的时代里生活丰富多彩,安安稳稳,没有动荡,但大家所经历的时间都一样,千篇一律,毫无波澜。  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是没有办法,资讯的发达早就将世界的神秘感抹去。郁闷,无聊,每天上学放学或者上班下班,毫无意外的重复让人厌烦,迷茫、无助是描述自己心情的关键词
期刊
我的心,不习惯幸福,请让我一个人呆着!    在著名的《大饭店》中,葛丽泰·嘉宝歇斯底里地说了一句台词:I want to be alone。于是这句话成为了嘉宝的标志,谁都知道那个神秘、冷艳、成熟、脆弱、性感而神经质的女人时刻需要孤独。  后来她真的孤独下来——1941年她全面息影,直到1990年去世——她用50年的隐居成全了自己的梦想,仿佛那充满掌声和赞美的15年电影生涯就是为她日后这50年的
期刊
卷在一条长长的地毯里,克莱奥帕特拉被偷偷运到了罗马执政官恺撒面前。为了争夺王权,这位埃及女王正遭遇弟弟(按照王室的规定,他同时是她的丈夫、共同的掌权人)的追杀,她必须征服恺撒,以获得强有力的倚靠。   计谋获得了成功。毯子缓缓打开,突然出现的艳丽女郎肯定让恺撒王吃了一惊,他最终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仅仅是情侣,更是亲密战友。  后来,她同样征服了安东尼—— 罗马的下一任执政官。作为最富争议的女王,
期刊
“恶搞”好不好,看了才知道。    当今网络,流行恶搞,但恶搞不一定“恶”。  有些是善意的,比如给国内外领导人和大明星画漫画,取外号,比如借用经典文艺的段落或者图片讽刺其他现象,属于“新式用典”。只要不是对原来素材的人身攻击,就都属于一种艺术。看不懂这种艺术的,认为《三毛流浪记》和《阿Q正传》是侮辱中国人形象的,需要先补习有关文化课。  我上大学时那不叫恶搞,都叫“解构主义艺术”。我把报纸上的一
期刊
伊卡纳西欧是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士。   那个周末,斗牛场内,一头高大威猛的母牛,脊椎上插着花标,鲜血淋漓,牛眼通红,气势汹汹地寻找进攻目标。观众掌声如雷,欢腾叫嚣着迎接主斗手—— 伊卡纳西欧上场。   他抻开红木兰卡,垂直执一把锋利的长剑,向热情的fans脱帽致意。人们瞬间安静了,举起望远镜——伊卡纳西欧抖开木兰卡,正面引斗两个回合后,用舞蹈演员般潇洒、挺拔的后侧身,双手在后腰部抖动木兰卡,健壮却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