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应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活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的实践和应用,从而学好数学知识。本文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数学教学提出自己的几个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思维激发与引导;多媒体;实践与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工作至今,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随着初中数学的变化发展,用以前的老一套继续来教学,收到的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请教了多名深资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最后,个人总结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深刻领会基本理念,抓住中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中心思想,把握了中心,才能掌握重心,才能不偏离航线,才能让我们为这个目标矢志不移的去追求、去奋斗!到最后才能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取得成功。
  二、做好情境创设的思考。
  1、把握好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人们根据认识过程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出的。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
  (2)遵循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紧密结合起来。
  (3)遵循及时反馈原则。教学过程是双向传递的,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记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4)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
  (1)具有可及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应有一种入手容易但又不太好解决的意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原有知识去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2)具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3)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富有层次感,解决方案多,可充分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具有统摄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是统领一节课主要知识的典型问题。
  (5)具有探究性。探究性是指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探究过程又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如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思维的价值或人文的价值等。
  3、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故事式”问题情境,呈现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在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2)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注意问题情境的有序性。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或步骤),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小阶段,然后总结每个阶段的有效策略,从而使问题获解。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要注意把握“度”,必须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且要合理有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3)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突出问题情境的方向性和策略性。学生要顺利地解决问题,不仅要有概念性知识,更要有方向性和策略性知识。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不在乎其所含有概念性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其蕴涵的方向性和策略性知识是否丰富。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么想和怎么做”,因此,教师应精心构建“探究式”问题情境,使其蕴涵丰富的方向性和策略性知识,帮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模式。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如何将所考察的对象进行逐步扩展,其中包含了试验、猜想、联想、类比、化归、合情推理等手段,这正是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目的所在。
  三、做好建模教学
  1.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培养数学建模能力。课本每章开始都配有反应实际问题的插图,抽象提出各章主要的数学模型,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的特点,重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概括和应用过程。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2.以课堂为平台,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想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不是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引入,而应根据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教学中适时的进行培养。该动手时就动手,要让学生认识、制作、操作教材所介绍的工具,有条件的话,还应该让学生见识一些现代工具,增加微机操作的实际训练。
  3以生活为基点,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喝生活分离。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相互联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
  四、运用好多媒体教学
  1、合理、科学的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问题的解决,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遵循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原则。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还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由于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特别集中,在一节课中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倦怠,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定理、复杂的证明过程呈现出来,使学生觉得非常有新鲜感,很博眼球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动脑思考,获得一定的感性思维。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
  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一)目标和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一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二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探究中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联想中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任务就是要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顺利合作达到合作的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意识;培养互助互学的习惯:共同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合作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合作得以实现和维持的重要条件;培养尊敬人的意识:良好的合作态度对于顺利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欣赏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提倡互助协助的精神:如何发言、交流,如何讨论、归纳,如何相互评价,如何处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培养快乐健康的情感: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加强反思与倾听的习惯培养。
  (二)重要性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近几年来,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数学的不接受越来越强烈,说明我们现实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更新,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学生,一个明显的表现在于:当前的学生追求学习氛围的宽松,自由发展。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在教师引导下,创设自主探索、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来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到以上几大点的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把新型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学好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
  [2]《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推行已有几年了,其经验教训笔者不敢自大评说。但作为一名基层历史教师,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高中历史教学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问题。  1.初中历史教学的弱化导致学生根基不牢  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长期被视为“副科”,受到冷遇和不公正待遇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偏见。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初中阶段除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外,其余学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新教材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中进行,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保持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主体性;导入;情境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生命活动
期刊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且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艺术。而高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更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中英语教师如果能自觉地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解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就会获得舒心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自身修养。因此,讲究发展课堂教学艺术,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既是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
期刊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需要培养幼儿良好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自我服务的意识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打基础4、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习惯养成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美术活动为例,谈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在手工活动中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用途非常多,也是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语言,但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现实生活中没人用英语交流,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学习环境,因此对英语的理解、运用就显得非常困难,仅仅只能靠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英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就必须要听、说、读写,而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感悟句式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手段,值得我们去学习并推广。本文主要对英语阅读中句式感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期刊
角色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小班孩子好模仿成人的行为,同伴的举动,他们往往以此为满足,便渐渐进入角色,对现实生活中各个角色和情感的认识不全面。那如何带领小班孩子走进角色游戏的乐园,让他们都乐在其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助孩子积累知识经验  孩子的生活内容
期刊
摘要:从有考试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有了作弊的行为。据史书记载,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的进士科举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正式废除,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从中诞生了700多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及上百万的举人。在这一过程当中,作弊者也是层出不穷,各种作弊手段花样百出,甚至会联合当时的监考官员进行作弊。如今,作弊成为了影响考试公平性的最大匪首,本文针对作弊学生与学生作弊进行举例说明,探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最大困惑就是: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对物理实验内容的内化和拓展能力不足。本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教育、实验意识培养、实验资源利用和物理实验复习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研究  一、高中
期刊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首要的是要营造一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文化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体验,活动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最后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使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