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本文总结了几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享受艺术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程也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教学。下面结合我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美术教学的几点方法与启示:
一、结合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将动画片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动画片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童话、写实、改编及科幻。其中最多的就是童话类的动画片。比如《哪吒》《熊出没》《喜洋洋》等等。这些动画资源可以成为美术教师的课程导入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要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老师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加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人都离不开生活,美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到好的与坏的事物。而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阶段,他们绘画的演进是渐变的,其历程毫无割裂的痕迹,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和判断,通过动手表现所认识的形象,是观察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提炼形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如:二年级《海底世界》一课,学生们从学前班到一年级已经学过了基本形状,生活中又见到了不同外形的鱼,所以这一课我着重讲解了鱼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当中看到了好的图案、漂亮的色彩及电影电视中见到了海底环境,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他们进行思考、提高想象的能力,最终为学生自身能够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实践证明学生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四、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增强学习积极性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五、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就是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学生的生活和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手段。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除了专题专课的欣赏内容外,还包括在绘画课、图案工艺课、手工课中根据需要加入的欣赏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加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启发性、艺术性,而且通过欣赏相关内容的美术作品,对学生实践动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比如美术课《灯与光》一课中,我让学生亲手制做,让大家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发挥。或者在教学中应用电化教学,放映实况录像,让学生进行直观欣赏,然后再进行创作。使形象感知和美感培养联系起来。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我们只要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孩子“用我心画我画,用我情表我意”,便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学生享受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享受艺术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程也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教学。下面结合我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美术教学的几点方法与启示:
一、结合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将动画片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动画片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童话、写实、改编及科幻。其中最多的就是童话类的动画片。比如《哪吒》《熊出没》《喜洋洋》等等。这些动画资源可以成为美术教师的课程导入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要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老师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加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人都离不开生活,美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到好的与坏的事物。而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阶段,他们绘画的演进是渐变的,其历程毫无割裂的痕迹,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和判断,通过动手表现所认识的形象,是观察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提炼形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如:二年级《海底世界》一课,学生们从学前班到一年级已经学过了基本形状,生活中又见到了不同外形的鱼,所以这一课我着重讲解了鱼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当中看到了好的图案、漂亮的色彩及电影电视中见到了海底环境,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他们进行思考、提高想象的能力,最终为学生自身能够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实践证明学生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四、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增强学习积极性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五、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就是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学生的生活和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手段。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除了专题专课的欣赏内容外,还包括在绘画课、图案工艺课、手工课中根据需要加入的欣赏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加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启发性、艺术性,而且通过欣赏相关内容的美术作品,对学生实践动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比如美术课《灯与光》一课中,我让学生亲手制做,让大家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发挥。或者在教学中应用电化教学,放映实况录像,让学生进行直观欣赏,然后再进行创作。使形象感知和美感培养联系起来。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我们只要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孩子“用我心画我画,用我情表我意”,便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学生享受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