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差异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合理使用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2011-2013 年采用浸叶法,监测了广东连州、惠州、番禺、石井和广西柳州5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与敏感基线(LC50=0.23 mg/L))相比,2011年上半年,各监测点小菜蛾均处于敏感水平。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下半年,各监测点小菜蛾均处于中、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6~506倍。总体上小菜蛾抗药性水平下半年高于上半年。分析认为过度依赖该药,随意提高施用剂量,不合理混配等是导致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迅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小菜蛾;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
  中图分类号:
  S 48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5.05.030
  Abstract
  The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of diamondback moth (DBM)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fields in South China was detected by leaf dipping method from 2011-2013 in South China. The five different fields were Lianzhou, Huizhou, Panyu and Shij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Liuzhou in Gu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field populations were susceptibl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compared with susceptible toxicity baseline (LC50=0.23 mg/mL). All of the field populations were middle or high resistan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2 and 2013 compared with susceptible toxicity baseline (LC50=0.23 mg/mL). The resistance ratios were 16~506. The resistance of DBM was higher in autumn than in spring. Overdependency on chlorantraniliprole, over dose and unreasonable mixing may be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resistance of the DBM.
  Key words
  diamondback moth;chlorantraniliprole;resistance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菜蛾科,寄主主要为十字花科植物,也包含一些近缘科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小菜蛾产生抗药性快、抗药性强,抗性谱广,成为十字花科蔬菜头号害虫[1]。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蔬菜栽培模式改变影响,小菜蛾种群发生为害及抗药性现状日趋严重[2]。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 是第一个具有新型邻酰胺苯甲酰胺类化学结构的广谱杀虫剂,对昆虫高效,而对哺乳动物低毒,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特点[3]。氯虫苯甲酰胺可有效防治几乎所有重要的鳞翅目害虫和部分其他害虫,也可有效防治对其他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其具有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出更好的作物保护效果。但是,由于用药次数和用药合理性的差别,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小菜蛾已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高水平抗药性[4]。
  长期监测不同地理种群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水平,分析抗性监测结果,总结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及时掌握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水平,可为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措施、延长该药剂的使用寿命和延缓抗性产生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
  敏感种群小菜蛾: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2001年引自英国洛桑试验站,在室内经单对纯化筛选的敏感品系,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条件下室内饲养。
  田间种群小菜蛾:2011-2013年,分别从广东连州、惠州、番禺、石井和广西柳州5个菜场采集小菜蛾老熟幼虫和蛹,置于25 ℃,相对湿度65%~70%,光照L∥D=16 h∥8 h 的养虫室饲养,待其羽化后,补充10%蜂蜜水,用菜心苗供成虫产卵,幼虫孵化后饲养至3龄初期进行试验。所有测定的试虫均为F1代。
  1.2供试药剂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3试验方法
  采用叶片药膜法。用洁净甘蓝(Brassica oleracea),剪成直径6.5 cm圆片(避免主叶脉)。将叶片在药液中浸泡10 s后取出晾干(25 ℃,2 h),将晾干叶片置于直径6.5 cm 培养皿中,接入10 头3龄初幼虫,覆盖双层吸水卷纸,盖上培养皿上盖。将其正面向上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5%~70%,光照L∥D=16 h∥8 h的培养箱中。每处理6次重复。48 h后检查死亡率,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及其置信区间。小毛笔或尖锐镊子轻触虫体,虫体没有反应或不能协调运动视为死亡。
  1.4统计分析
  抗性倍数=田间种群LC50/敏感小菜蛾种群的LC50。抗性划分标参考NY/T 2360-2013的方法。抗性倍数≤10倍为低水平抗性;10倍<抗性倍数<100倍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倍为高水平抗性[5]。   2结果与分析
  不同地区小菜蛾抗药性表现出明显差异(表1)。广东惠州、广州番禺和广州石井小菜蛾抗药性较高,除2011年上半年以外,2011-2013年,三地监测小菜蛾均为中、高抗性水平。广西柳州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较稳定。
  小菜蛾抗药性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各监测年度下半年小菜蛾抗药性高于上半年小菜蛾抗药性。2011年上半年,华南各地区小菜蛾抗性倍数在0.1~2.0之间,均表现为敏感水平。2011年下半年,除广西柳州小菜蛾表现为敏感水平(抗性倍数为4.87)外,其他各地区小菜蛾均表现为中高抗性,其中广东惠州地区小菜蛾抗性最强,LC50为400.92 mg/L,抗性倍数达1743.13倍。2012年上半年,仅广州番禺地区表现出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71.52倍。2012年下半年,各地区小菜蛾抗性倍数在15~506之间,处于中高水平抗性。2013年上半年广东惠州和广州石井小菜蛾抗性倍数高于200倍,广东连州和广西柳州小菜蛾抗性倍数小于2,表现为敏感水平。2013年下半年抗性倍数在41~368之间。结果说明,在抗药性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用药背景、耕作制度和管理措施等各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发展变异范围不同。
  3讨论
  氯虫苯甲酰胺作为具有新型邻酰胺类化学结构的广谱型杀虫剂,由于其高效的杀幼虫活性与持效性,且应用时间灵活,对作物十分安全,成为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于2009年大面积应用于我国蔬菜生产上[68]。不同地理区域由于用药历史和用药水平的差异,对药剂的敏感性、抗药性发展程度会有差异[910]。胡珍娣等测定了华南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药剂敏感性,结果表明:6 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程度明显不同[11]。章金明等在十字花科种植较多的浙江省7个地区进行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上述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水平有一定的差异[12]。本研究表明,不同地理种群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差异显著,同一种群小菜蛾在不同时间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差异显著,且各年度下半年小菜蛾抗药性高于上半年,这可能与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及该地用药情况有关。
  由于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栽培和耕作方式,天敌和寄主植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差异较大,一般年份秋季小菜蛾发生量大于春季小菜蛾发生量,当地菜农根据小菜蛾发生量的变化对小菜蛾进行化学防治[2]。如广东惠州地区2011年下半年温度、气候适宜,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使小菜蛾大发生,氯虫苯甲酰胺作为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被大量、多次应用,甚至隔天打一次药,导致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药性急剧上升。监测到小菜蛾高抗药性,我们建议该地区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其他药剂,暂停使用氯虫苯甲酰胺,2012-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惠州地区小菜蛾抗性较2011年下半年显著降低。
  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用药背景不同的菜场作为试虫采集地,其中广东连州、广西柳州菜场规模相对较小,种植模式多样化,小菜蛾发生较少,用药次数、用药频率及强度相对较少,小菜蛾的抗药性相对较低,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建议有计划地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一造菜最多用药1次,轮换应用Bt、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等药剂;广东惠州和广州番禺为大面积连片种植菜场,其中广东惠州地区曾在2011年小菜蛾发生高峰期时大量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控小菜蛾,造成小菜蛾抗药性急剧升高,两地区小菜蛾达中高抗水平,建议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其他药剂,在小菜蛾发生高峰期使用该药剂1 次;广州石井为散户种植,农户依据小菜蛾的多少施药,小菜蛾抗药性波动较大,建议该地区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各类药剂。
  小菜蛾抗药性治理依赖于其抗性水平及抗性发展动态的有效监测,作为抗药性最严重、抗药性发展速度最快的蔬菜害虫,抗药性监测是其抗药性治理的基础,由试验结果可知,由于气候、天敌和寄主植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菜蛾种群动态差异大,防治小菜蛾药剂使用量也随之变化,导致不同年份小菜蛾抗药性差异大,对小菜蛾抗药性进行监测,可以因地制宜,适时适量用药,有效治理小菜蛾,保障蔬菜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Furlong M J, Wright D J, Dosdall L M. Diamondback moth ecology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13, 58: 517541.
  [2]冯夏,李振宇,吴青君,等. 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 (2): 247257.
  [3]王唤,米娜,范志金,等. 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427434.
  [4]胡珍娣,陈焕瑜,李振宇,等. 华南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严重抗性[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981.
  [5]沈晋良,吴益东. 棉铃虫抗药性及其治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陈焕瑜, 张德雍, 黄华, 等. 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小菜蛾杀虫活性和田间药效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2): 9698.
  [7]徐尚成, 俞幼芬, 王晓军, 等. 新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及其研究开发进展[J]. 现代农药, 2008, 7(5): 811.
  [8]何翠娟, 陶岭梅, 沈雁君, 等. 几种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抗性筛选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2008, 26(4): 319322.
  [9]姜兴印,王开运,仪美芹.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差异[J]. 农药学学报, 2000(4): 4448.
  [10]程罗根. 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对小菜蛾抗药性发展的影响[J]. 世界农业,2003(7):4243.
  [11]胡珍娣,冯夏,李振宇,等. 不同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的敏感性[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0,14(3):2526.
  [12]章金明,宋亮,黄芳,等.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性初报[J]. 浙江农业科学,2012(6):857859.
  (责任编辑:王音)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在去世前几天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签字,即《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签字。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处于冷战的美苏相继成功研制出氢弹,核军备竞赛的阴云笼罩全球。  英国著名学者罗素对核武器的相继问世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意识到这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战争武器,而有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1954年6月,罗素写信给英国广播公司(BBC),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唤醒公众对当前人类面临威胁的认识。同年圣
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在极其险峻复杂、极度广阔荒凉的西部高地,一个个卫国戍边英雄的名字从这里传向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  万千将士如斯,万里边关如铁。  隆冬时节,我们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的新藏公路零公里出发,踏上被冠以“天路”美誉的国道219线新藏公路,见证雪域高原上守边将士用青春和生命践行“我就是祖国移动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的坚定信念。赛图拉:古丝路上最
摘要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
在封建社会,即便是贿赂公行、贪墨遍地,也会出现似凤毛麟角般的清官,为世人所赞誉,史家则不惜笔墨留存于卷帙。清朝康熙年间的郭琇便是一个显例。  郭琇(1638—1715),字瑞甫,号华野,山东即墨人。纵观他的仕途,其走过了一个从“以贪黩闻”到“铁面御史”的“蜕变”历程——  41岁时,郭琇任江南吴江县知县,虽说略有政绩,但口碑差矣。百姓对他最大的批评是两点:一是对官场的腐败眼开眼闭,任贪官污吏搜刮民
摘要: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净化剂,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浓度的呋虫胺(0.01、0.05和0.5 mg/kg)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7.5%,变异系数为3.3%~10.3%,定量
秋风中,与一架累累扁豆相遇,觉得秋色丰饶,寻常巷陌间也有繁华。仿佛那扁豆架是一座紫色的草庐,里面住着淳朴洁净的妇人,她的微笑里有着温暖丰厚的情意。  平常的日月,无惊无艳,但自有一种沉实和动人,就像一架扁豆在秋风里。  每日出门和回家,会路过巷子口的一户人家,那家院子里种有扁豆。夏天的时候,那扁豆只是在勤快地生长叶子,枝枝蔓蔓,层层叠叠,大江涨潮一般地汹涌堆绿。紫梗绿叶,我知道秋天一定会结紫色的扁
当你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到纽约纽瓦克机场,你会感受到什么叫做从第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  6月初我结束德国考察,当从陈旧逼仄的柏林机场回到巨大崭新的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时,同行的记者朋友笑着说道:“发展中国家的设施,就是发达!”  过去数年,我多次往返于美国、日本、欧洲,在跨文化的交流和观察中,类似的感受还有很多。  从布鲁克林脏乱的河滨公园遥望曼哈顿岛,我觉得似乎并不比从外滩眺望陆家嘴更
愛好最大的用处,是你可以通过它培养自制力。  比如,你突然爱上了钢琴。表面上,你是在上面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毕竟也没啥用。但是,钢琴会成为对你的约束——你要练琴、要专注、要在那个圈子里往上攀登。  所以,当钢琴真的成为你的爱好,你会有一项意外收获,就是你成了一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会实质性地影响你的其他事业,帮你重塑自我。  这个观点也能帮我们判断一下,什么才是一项真爱好。  爱好,它不是你生命之外
摘要:[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剖析其认知—动机—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用户的健康传播行为,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风险认知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风险认知、问题认知和涉入认知通过情境动机正向影响信息传播行为;同时,社交媒体用户的文化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是著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松骨峰阻击战,正是这篇通讯的素材之一。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