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切实做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这种需要又特别强烈。因此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由原来的教师赶着、牵着学生走,变成学生自主地去进行探究性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必须把侧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一改往常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自己主动的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课文时,我会提出一些象同学们认为课文中哪个问题最值得我们去探讨?你对课文中的哪个地方最感兴趣?等类似的问题。然后把这些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探究,较好 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提出学习方法,老师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做到民主、平等地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气氛是活跃的。这时,教师才是真正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如此,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二、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讲得多、分析多、提问多,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角色的转变使教师走下了讲台,来到学生中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更容易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便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还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害怕、畏惧心理,以及不敢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使他们的思维获得了解放,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做就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氛围里,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参与者,真正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解脱出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例如:为了真正做到师生角色的转变,一些课文我常常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由于他们的年龄相近,心理相通,他们处在同一位置,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因此,小老师轻松愉快,学生没有紧张感,学习起来自然有趣。同时,我要求每个小老师学习之前,要先向老师汇报带领大家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不足之处,通过讨论,及时改进,这样一来,同学们争着当小老师,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学效果的确比原来好。我的语文教学成绩一步步提升,最后变为最好。
  三、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因此,安排语文课前预习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那么,怎样教给学生预习能?我在教学中规定了预习五步走:
  第一步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划出不懂的字并查字典。
  第二步 找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过的作品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等。
  第三步 再读课文,使自己能独立把课文读熟。
  第四步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第五步 四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觉得重要或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在旁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我们的预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之后,检查学生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不够到位。我认为,检查学生预习,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做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学习的成果,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肯定,课堂交流,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空间,是他们的成就感的到满足,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我班的一名同学说,当他读到鲁迅和我的父亲救助黄包车夫这部分时,他感到鲁迅先生是一位善良的人。我对次表示认可,同时又问:仅仅是善良吗?马上有学生举手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一部分更能体现鲁迅先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接着,他讲述了这样认为的理由。原来,通过查资料,他了解到鲁迅先生原来是学医的,后来又弃医从文了。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课堂上一片欢呼(鲁迅四周的同学是日本人)。鲁迅受到很大震撼。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了解到这一点,大家对他的看法非常认同,又就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鲁迅先生的处境,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了自己所了解和学习到的关于此文的点点滴滴,我趁机提出鲁迅“碰壁”一事,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意见。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洼县新建学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内容摘要: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对整个中学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初一年级课堂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给学生进行学法的正确指导,尽可能地帮助全体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初一
摘 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 渗入 人类生
摘要: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事业,没有朋友,但是不能没有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爱家里的每一个人:不但夫妻亲密和睦,疼爱孩子,孝敬父母,还要教孩子爱父母。过去家庭里,孩子们常常会围绕在父母身边“争宠”,可当今社会, “千倾地一根苗”,不少家庭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常常出现这样滑稽的场面:他们围绕在孩子身边询问:“孩子,你爱谁?”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
期刊
摘要:时态是英语中英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发生时闰的各种形式。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随着考试逐渐向能力立意的过度.对时态的考查已经由单纯的时态逐渐向时态中的特殊现象延伸。  关键词:初中英语;时态教学  一 常用一般现在时的情况  以Here,或There开头的句子,说明正在发生的动作,谓语动词不用现在进行时,而用一般现在时。既定的时间如生日、日历、课时安排、交通时刻表等,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
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说:“中国学生知识太多,能力太少。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顺从权威,美国的学生挑战权威。我国的教育是以理解知识为基础,崇尚课本为手段,发展逻辑思维为根本,追求系统规范为目的,催生了千校一面、万人一书、万教一法的局面。其结果是新中国成立61年来,在科技领域一直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国学生“高分低能”成为一种现象。由此可见,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我国教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采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校园网上丰富的资源,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手段,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的信息形态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