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加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主要运用实验法,就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积极参与感三个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疲劳感得分有所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合理开展拓展训练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改善其精神振作感,提高其积极参与感。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大学生 抗挫折能力
  
  拓展训练在活动方式上与体育教学的方式相似,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延伸[1]。它是利用自然形势和户外场地,设计出的一整套完整的训练设施和训练课程,针对不同组织、不同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在专业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训练。其目的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培养人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2]。
  挫折是心理学上认为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3]。抗挫折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目前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挫折,往往产生失望、沮丧、焦虑、苦闷等情绪,其遭受的挫折主要来自家庭、贫困、人际关系不协调、疾病或生理缺陷、情感、学习、就业压力等方面[4]。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极为迫切,也是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体育锻炼的身心效益已成共识。我们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拓展训练的特点进行授课,试图探寻更加适合于大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学新途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赣南医学院的各年级在校生共计500名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研究需要,随机抽取60名抗挫折能力较低且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进行实验。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问卷在《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自我测试表》[5]基础上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并结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权威专家学者的指导进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抗挫折能力及参加抗挫折教育意愿等方面的内容。评分规定:所得总分在19分以上说明受调查者的抗挫折能力很强;9—18分说明虽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对某些挫折的抵抗能力弱;8分以下说明抗挫折能力很弱。
  1.2.2体育锻炼感觉测量
  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 Feeling Inventory)是直接反映锻炼参与者锻炼后心里感觉的工具,并从侧面反映了运动愉快感的程度。量表共12个问题,测试者从毫无感觉、轻微感觉、中等感觉、较强感觉、强烈感觉等五种答案中单选一个,分别以0、1、2、3、4分给予计分,最后归纳为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疲劳感和积极参与感4个维度,其中精神振作感、积极参与感和安静感代表的是积极的方面,而疲劳感代表的则是消极的方面。
  1.2.3实验法
  拓展训练内容的确定:选取个人及双人项目:理论、破冰团建、技术教学、背摔、桃花朵朵开、有轨电车、电波传递、孤岛求生、青蛙跳水、无敌风火轮、空中单杠、万里长城永不倒、电网、扎筏泅渡、领袖风采、胜利墙、飞夺泸定桥、空中击球、速降、攀岩、天梯。实验组的教学分别由3名参加过拓展训练教学培训的教师担任,并于每周六在某学校拓展训练基地进行1.5h/1次的拓展训练实验教学。对照组同时进行与拓展训练项目特点相似的网球、健美操教学,两个项目均按照正常教学计划及上课时间在某大学网球场和健美操房上课。
  实验从2011年3月上旬至6月上旬结束共12周,教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践30学时。对照组学生按传统体育模式进行相关体育活动。2011年6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抗挫折能力调查问卷追踪调查。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实验前两组被试的同质比较
  在实施教学实验前进行匹配分组,并对两组被试的相关指标进行同质比较,从表1可知,实验前两个实验组在抗挫折能力和体育锻炼感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及锻炼感觉状态是同质的,实验后若因变量(上述指标)发生变化,可以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自变量(拓展训练)干预所引起的,即实验具有可靠性。
  2.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及体育锻炼感觉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精神振作感、安静咸、疲劳感、积极参与感等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表2)。
其他文献
摘 要: 问题教学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可以通过“制造悬念”等五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须注意诱发性、适应性、层次性、共振性、延伸性等原则。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教学 教学策略    所谓“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
摘 要: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丰富的理解力,对现实生活的生动的表现力。不同的学生语言感受的深度、广度、美度、敏度各不相同,语感敏锐者能准确地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能生动地传递思维信息,表达丰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纷呈的倾听情境,让学生领悟英语语感;增大丰富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发展英语语感;增加有效的说话实践,让学生增强英语语感;重视多样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巩固英语语感
但凡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上好一节课最关键的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而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主要的心理动因,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思我们的教学,许多学生学得苦、学得累,甚至学不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因而在新课改中如何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应该着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摘 要: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评语又是不容忽略的评价方式。它是教学阶段的延伸,也是师生特别有益的沟通方式。教师对症下药,利用评语传递期待来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体验作业的快乐;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能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给以温馨、鞭策、鼓励,体现关爱,使之体验学习的成功。作业评语有潜移默化、妙不可言的教育作用,可以说是高效英语教学的催化剂。  关键词: 作业评语 英语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特别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小学低年段是英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的能力。而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仅靠一支粉笔和一本书是很难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在低年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动,采用各
摘 要: 中考英语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听力就是其中一项。近几年来中考听力题的难度大大增加,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训练听力技能,提高考场实战应试技巧,是广大考生亟须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摸清并排除造成听力困难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 英语听力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英语的基本目的之一是获取信息,而会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成性的教育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