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91-0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轻微,预后良好,极少数患儿表现为重症,并有部分患儿死亡。 2008年春季,安徽省阜阳地区出现了爆发流行,引起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工作者对手足口病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2日,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自2008年以来,我院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明显增多,现就我院2010年4月~10月门诊治疗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96例,均系我院门诊治疗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6个月~1岁12例(12.5%),1~3岁71例(74%),>3岁例13(13.5%),平均年龄2.2岁;发病季节:4月份7例(7.3%),5月份24例(25%),6月份29例(30.2%),7月份31例(32.3%),8~10月份5例(5.2%);发热58例,占60.4%,体温37.5℃~39.5℃,热程多在1~3天;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其中手、足、口都有皮疹者或手、口或手、足或口、足皮疹者94例占97.9%,伴有臀部皮疹者55例占57.3%,单纯口腔疱疹者2例占2.1%。皮疹特征:手足皮疹表现为掌跖、手指掌侧、趾跖侧缘可见1~3mm大小灰白色水疱,疱壁稍厚,疱液少,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周围有红晕;臀部皮疹多呈红色斑丘疹,偶见小水疱,水疱位于肛周;口腔粘膜损害,多分布于舌尖、舌侧缘、颊、软腭、唇内侧,表现为1~2mm大小疱疹、溃疡,部分溃疡绿豆大小,上覆盖有黄色伪膜,周围有红晕,患儿多流涎、拒食,稍大患儿诉疼痛,少数患儿伴有流涕、咳嗽、腹泻、闹人等。
1.2 治疗及转归:所有病例均隔离,给于利巴韦林、炎琥宁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2],如退热、食欲差或不能进食者给于输注维生素、电解质等,口腔溃疡给于西瓜霜喷剂促进疮面愈合,减轻疼痛。本组病例经治疗多于一周内痊愈,个别病例皮疹10天左右完全消失;重症病例一例:患儿,女,11月,持续高热,在病程第3天出现抽搐1次,抽搐停止后精神萎靡,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半月后随访,患儿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状。
1.3 流行病史:98例中有明确疾病直接接触史63例,周围有发病但无接触史25例,否认接触史8例.
1.4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行血常规、血糖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轻度升高,血糖均正常。
2 讨论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很多,其中以柯萨奇A组16型(Cox16)、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一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每年4~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尤以5~7月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潜伏期约3~5天,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急性起病,发热或无热,典型皮疹呈手、足、口部位疱疹,部分患儿臀部皮肤亦有斑丘疹,皮疹不痛、不痒,无破溃,消褪后无脱皮,无色素沉着,不结痂。本组病例皮疹特征均较典型,完全符合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临床诊断根据发病季节、流行病史、典型皮疹特征容易确诊,应注意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无皮疹者不能诊断手足口病。本组所有病例经积极治疗,多在一周内痊愈,无死亡病例。普通型病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及时于转诊治疗,以免危及患儿生命。在该病高发期,做好幼儿家长的教育工作,注意幼儿的清洁卫生,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地方,减少感染机会;对于患病幼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疾病流行。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2] 邓翠兰 吴道荣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2);39~40
作者单位:222300 江苏省东海县青湖中心卫生院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轻微,预后良好,极少数患儿表现为重症,并有部分患儿死亡。 2008年春季,安徽省阜阳地区出现了爆发流行,引起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工作者对手足口病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2日,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自2008年以来,我院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明显增多,现就我院2010年4月~10月门诊治疗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96例,均系我院门诊治疗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6个月~1岁12例(12.5%),1~3岁71例(74%),>3岁例13(13.5%),平均年龄2.2岁;发病季节:4月份7例(7.3%),5月份24例(25%),6月份29例(30.2%),7月份31例(32.3%),8~10月份5例(5.2%);发热58例,占60.4%,体温37.5℃~39.5℃,热程多在1~3天;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其中手、足、口都有皮疹者或手、口或手、足或口、足皮疹者94例占97.9%,伴有臀部皮疹者55例占57.3%,单纯口腔疱疹者2例占2.1%。皮疹特征:手足皮疹表现为掌跖、手指掌侧、趾跖侧缘可见1~3mm大小灰白色水疱,疱壁稍厚,疱液少,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周围有红晕;臀部皮疹多呈红色斑丘疹,偶见小水疱,水疱位于肛周;口腔粘膜损害,多分布于舌尖、舌侧缘、颊、软腭、唇内侧,表现为1~2mm大小疱疹、溃疡,部分溃疡绿豆大小,上覆盖有黄色伪膜,周围有红晕,患儿多流涎、拒食,稍大患儿诉疼痛,少数患儿伴有流涕、咳嗽、腹泻、闹人等。
1.2 治疗及转归:所有病例均隔离,给于利巴韦林、炎琥宁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2],如退热、食欲差或不能进食者给于输注维生素、电解质等,口腔溃疡给于西瓜霜喷剂促进疮面愈合,减轻疼痛。本组病例经治疗多于一周内痊愈,个别病例皮疹10天左右完全消失;重症病例一例:患儿,女,11月,持续高热,在病程第3天出现抽搐1次,抽搐停止后精神萎靡,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半月后随访,患儿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状。
1.3 流行病史:98例中有明确疾病直接接触史63例,周围有发病但无接触史25例,否认接触史8例.
1.4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行血常规、血糖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轻度升高,血糖均正常。
2 讨论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很多,其中以柯萨奇A组16型(Cox16)、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一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每年4~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尤以5~7月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潜伏期约3~5天,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急性起病,发热或无热,典型皮疹呈手、足、口部位疱疹,部分患儿臀部皮肤亦有斑丘疹,皮疹不痛、不痒,无破溃,消褪后无脱皮,无色素沉着,不结痂。本组病例皮疹特征均较典型,完全符合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临床诊断根据发病季节、流行病史、典型皮疹特征容易确诊,应注意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无皮疹者不能诊断手足口病。本组所有病例经积极治疗,多在一周内痊愈,无死亡病例。普通型病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及时于转诊治疗,以免危及患儿生命。在该病高发期,做好幼儿家长的教育工作,注意幼儿的清洁卫生,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地方,减少感染机会;对于患病幼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疾病流行。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2] 邓翠兰 吴道荣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2);39~40
作者单位:222300 江苏省东海县青湖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