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语文”的说法由来已久,时至今日,繁重沉闷的语文课堂使不少学生“谈之色变”。如何使学生在语文中感受快乐?掩卷沉思之余,我决定将快乐语文的理念带进语文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明确了三个问题,那就是:1.你快乐吗?2.学生快乐吗?3.怎样使学生快乐?进课堂前先要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看起来,这三个问题提得有些单调、空洞,我却深有体会。我曾经多次因学生背不过课文、默不出词语、写不好作文而懊恼而生气,并将这种恶劣的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实际上却是极为反感的。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颠峰期,反抗意识尤为强烈,他们在心里抵触你,对你敬而远之,你说的他们可以不信、不听,甚至会处处提防着你。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这使我想起历史上邵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规劝历王的故事。教师的这种情绪,会像毒菌一样蔓延给学生,这不正是箍在学生思维上的紧箍咒吗?我时常提醒自己:走进教室,要始终快乐。
首先,给学生减负,将语文融于生活。
诚如米卢的口头禅“Enjoy life(享受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生活,是我的愿望。我现在所教的六年级两个班,刚开始,我发现多数学生在下课时能说会道,而一上语文课就言语无序,甚至辞不达意,更别谈写好作文了。在他们的世界里,语文是写在书本上的,离他们的生活远着呢,难免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我潜意识地将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观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一段时间后,学生进一步明了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在学生言语无措或为写作绞尽脑汁时,我问问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你在日记中记录了什么新鲜事,“语文”无处不在的观念悄悄影响着学生,难怪有学生在每日感悟中记下了“生活皆语文”,真是一语中的。将语文学习的重担分散在生活中,学生安能不快乐?
其次,在课堂上学,到生活中用。
毋庸质疑,學以致用,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在生活中,相信对每个学生都是一份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将是一种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他们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思想、真实的性格张扬出来,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吗?
时至冬天,我准备了一份有关描摹雪的文章,孕育了一冬的雪从傍晚飘到了天明,本来想束之高阁的问题,不料天公作美(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与雪结缘的机会极少)。雪仍在飘飞的第一堂课,我把那篇《第一场雪》呈现在学生面前,无需多费心思创设情境,窗外洁白无垠的天地,任教室内的学生思绪飞扬、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没有学生因为课后问题而怨声载道。后来看学生写的日记,真是五花八门,载着他们的奇思妙想,够你享受一冬的冰雪玉洁。
大自然的恩赐,洗练了学生的情操,快乐祥和的氛围始终弥漫在教室里,“文章从生活中来,又回到了生活中”的内蕴,让学生有了切肤的体会。我想,这场雪,这堂课(也许不仅仅是一堂课),将会融入他们的记忆。
第三,从“一滴水”开始,到畅游语文海洋。
我们常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教育学生做事要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学习语文亦如此。语文不只是一本薄薄的课本,语文是一幅绚烂多姿的画卷;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是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语文是千姿百态的“桥之美”;语文是超然物外的“童趣”;语文是那一篇篇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文章;语文是对成语故事的介绍,是对电视广告的评析;语文是绘声绘色的演讲,是声情并茂的朗诵;语文是小报的设计,是文集的编写……为了让学生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古训根植于生活,我把学生带进了语文那灿烂夺目的百花园,体验语文那沁人心脾的美与快乐。
1.每课一诗词
即课前3—5分钟的时间,学生自选一首好诗美词,背过了,写一写,串讲一遍大意,师生共同完成,偶有涟漪,全当一堂课的前奏,或急或缓,学生乐此不疲。
2.每日一记
内容不限,像道听途说,有感而发,记录下来;趣事乐事,记录下来;学习心得,记录下来;烦恼忧虑,记录下来。凡此种种,不限量不定性,使之养成动手的习惯,在动手的过程中动动脑,想想如何写好一句话也行,学生大笑,觉得很轻松。
3.每周一成语
学生全当闲暇看故事,积极性挺高,让他们讲一讲,满足了好胜心,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
4.每周一竞比
这样使学生积累的知识自觉地形成了一个体系。每月来一次知识擂台赛,各种知识齐盘端上,学生自然胸有成竹、热情高涨。他们喜欢这种检验,对前段知识查漏补缺,把失误修正,把成绩存放。这样的擂台赛如同学生的加油站,学生前进的动力更足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有了生活中的积累,才会有课堂上的灵感迸发;因为平时知识的酝酿,学生心中方能底气十足,带着平和的心态走进语文课堂,他们撷取的是一生的欢乐。
当然,以上的点滴算不上经验之谈,在汗牛充栋的语文论著中,如沧海一粟,但能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尽情畅游,做一个欢乐的小水滴,又何妨?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明确了三个问题,那就是:1.你快乐吗?2.学生快乐吗?3.怎样使学生快乐?进课堂前先要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看起来,这三个问题提得有些单调、空洞,我却深有体会。我曾经多次因学生背不过课文、默不出词语、写不好作文而懊恼而生气,并将这种恶劣的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实际上却是极为反感的。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颠峰期,反抗意识尤为强烈,他们在心里抵触你,对你敬而远之,你说的他们可以不信、不听,甚至会处处提防着你。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这使我想起历史上邵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规劝历王的故事。教师的这种情绪,会像毒菌一样蔓延给学生,这不正是箍在学生思维上的紧箍咒吗?我时常提醒自己:走进教室,要始终快乐。
首先,给学生减负,将语文融于生活。
诚如米卢的口头禅“Enjoy life(享受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生活,是我的愿望。我现在所教的六年级两个班,刚开始,我发现多数学生在下课时能说会道,而一上语文课就言语无序,甚至辞不达意,更别谈写好作文了。在他们的世界里,语文是写在书本上的,离他们的生活远着呢,难免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我潜意识地将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观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一段时间后,学生进一步明了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在学生言语无措或为写作绞尽脑汁时,我问问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你在日记中记录了什么新鲜事,“语文”无处不在的观念悄悄影响着学生,难怪有学生在每日感悟中记下了“生活皆语文”,真是一语中的。将语文学习的重担分散在生活中,学生安能不快乐?
其次,在课堂上学,到生活中用。
毋庸质疑,學以致用,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在生活中,相信对每个学生都是一份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将是一种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他们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思想、真实的性格张扬出来,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吗?
时至冬天,我准备了一份有关描摹雪的文章,孕育了一冬的雪从傍晚飘到了天明,本来想束之高阁的问题,不料天公作美(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与雪结缘的机会极少)。雪仍在飘飞的第一堂课,我把那篇《第一场雪》呈现在学生面前,无需多费心思创设情境,窗外洁白无垠的天地,任教室内的学生思绪飞扬、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没有学生因为课后问题而怨声载道。后来看学生写的日记,真是五花八门,载着他们的奇思妙想,够你享受一冬的冰雪玉洁。
大自然的恩赐,洗练了学生的情操,快乐祥和的氛围始终弥漫在教室里,“文章从生活中来,又回到了生活中”的内蕴,让学生有了切肤的体会。我想,这场雪,这堂课(也许不仅仅是一堂课),将会融入他们的记忆。
第三,从“一滴水”开始,到畅游语文海洋。
我们常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教育学生做事要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学习语文亦如此。语文不只是一本薄薄的课本,语文是一幅绚烂多姿的画卷;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是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语文是千姿百态的“桥之美”;语文是超然物外的“童趣”;语文是那一篇篇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文章;语文是对成语故事的介绍,是对电视广告的评析;语文是绘声绘色的演讲,是声情并茂的朗诵;语文是小报的设计,是文集的编写……为了让学生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古训根植于生活,我把学生带进了语文那灿烂夺目的百花园,体验语文那沁人心脾的美与快乐。
1.每课一诗词
即课前3—5分钟的时间,学生自选一首好诗美词,背过了,写一写,串讲一遍大意,师生共同完成,偶有涟漪,全当一堂课的前奏,或急或缓,学生乐此不疲。
2.每日一记
内容不限,像道听途说,有感而发,记录下来;趣事乐事,记录下来;学习心得,记录下来;烦恼忧虑,记录下来。凡此种种,不限量不定性,使之养成动手的习惯,在动手的过程中动动脑,想想如何写好一句话也行,学生大笑,觉得很轻松。
3.每周一成语
学生全当闲暇看故事,积极性挺高,让他们讲一讲,满足了好胜心,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
4.每周一竞比
这样使学生积累的知识自觉地形成了一个体系。每月来一次知识擂台赛,各种知识齐盘端上,学生自然胸有成竹、热情高涨。他们喜欢这种检验,对前段知识查漏补缺,把失误修正,把成绩存放。这样的擂台赛如同学生的加油站,学生前进的动力更足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有了生活中的积累,才会有课堂上的灵感迸发;因为平时知识的酝酿,学生心中方能底气十足,带着平和的心态走进语文课堂,他们撷取的是一生的欢乐。
当然,以上的点滴算不上经验之谈,在汗牛充栋的语文论著中,如沧海一粟,但能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尽情畅游,做一个欢乐的小水滴,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