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幼稚和成熟过程,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成果,根据党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使命,经过国内外、正反面革命建设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探索中逐步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适应一定历史阶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目标所产生的的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在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度概括和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同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至此,伟大的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产生。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勇于并善于理论创新,坚持运用理论创新指导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的创新,得出理论创新呈现出的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特点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理论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系统的,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真理性学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遵循正确思想主线的指导,完成近代以来其他政治党派无法完成的救国救民的阶级使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反观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史实,回顾我党的曲折奋斗历程,可以得出苏联共产党执政后期,歪曲乃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亡党亡国。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或机械固守僵化理论,或偏离理论精髓,都给党的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必然在实践中盲目冒进,迷失方向,必然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亡党亡国的惨痛代价。同时必须明确,只有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将马克思主义树立为党的精神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自信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主线。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了解新情况、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实事求是思想。九十多年的奋斗史表明,党的指导思想脱离实际,教条僵化,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而善于从实际形势任务出发,在指导思想上继承超越,党和国家事业就有成功可能,未来发展就会充满生机。可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执政的行动指南。
(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创新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与进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可以说,没有创新,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是一个勇于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执政党。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全面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立足于新的时代起点,紧跟时代步伐,继续以马克思主义这的理论信仰,做出了一系列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正确判断,创造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以及从资本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史实中都能看出:一个政党要长久执政,夯实执政基础,确立执政威信,掌握执政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理论实践的与时俱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原始创新,以创新的理论推进创新的实践。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及时捕捉和回答时代发展信息与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取得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系列时代的伟大胜利,不断加强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中國共产党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就前人从未完成的伟大事业、就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并坚定的以此为指导思想,同时又随着实践发展的新特点自信的的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既坚定地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又自信地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些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不断创新都是适应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的实际任务而形成的,是坚定的理论信仰和不断的理论创新,根据实践创造和实践需求而不断创造并完善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发展、持续创造辉煌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面对的许多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必然会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总书记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未来时满怀信心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大胆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解决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作者单位为西华师范大学 )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幼稚和成熟过程,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成果,根据党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使命,经过国内外、正反面革命建设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探索中逐步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适应一定历史阶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目标所产生的的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在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度概括和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同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至此,伟大的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产生。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勇于并善于理论创新,坚持运用理论创新指导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的创新,得出理论创新呈现出的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特点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理论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系统的,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真理性学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遵循正确思想主线的指导,完成近代以来其他政治党派无法完成的救国救民的阶级使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反观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史实,回顾我党的曲折奋斗历程,可以得出苏联共产党执政后期,歪曲乃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亡党亡国。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或机械固守僵化理论,或偏离理论精髓,都给党的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必然在实践中盲目冒进,迷失方向,必然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亡党亡国的惨痛代价。同时必须明确,只有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将马克思主义树立为党的精神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自信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主线。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了解新情况、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实事求是思想。九十多年的奋斗史表明,党的指导思想脱离实际,教条僵化,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而善于从实际形势任务出发,在指导思想上继承超越,党和国家事业就有成功可能,未来发展就会充满生机。可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执政的行动指南。
(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创新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与进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可以说,没有创新,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是一个勇于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执政党。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全面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立足于新的时代起点,紧跟时代步伐,继续以马克思主义这的理论信仰,做出了一系列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正确判断,创造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以及从资本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史实中都能看出:一个政党要长久执政,夯实执政基础,确立执政威信,掌握执政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理论实践的与时俱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原始创新,以创新的理论推进创新的实践。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及时捕捉和回答时代发展信息与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取得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系列时代的伟大胜利,不断加强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中國共产党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就前人从未完成的伟大事业、就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并坚定的以此为指导思想,同时又随着实践发展的新特点自信的的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既坚定地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又自信地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些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不断创新都是适应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的实际任务而形成的,是坚定的理论信仰和不断的理论创新,根据实践创造和实践需求而不断创造并完善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发展、持续创造辉煌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面对的许多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必然会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总书记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未来时满怀信心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大胆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解决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作者单位为西华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