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海出发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暗的海底,一艘潜艇像雕塑般静静地停驻,没有鱼群敢靠近,周围死一般寂静,只有夹杂着紧张气氛的气泡在肆无忌惮地蔓延。
  与此同时,海面上一艘潜艇救生船正在加足马力全速前进,向这里奔来。就在几分钟前,救生船的船长收到消息——有潜艇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因机械故障失去浮力,沉坐海底。此行,他们便是奔来执行救援任务的。
  慢,目标出现。疾驰的救生船上,有船员发现大约两海里外,海天一线的交接处有个颜色鲜艳的浮标。这种用浮标锁定自己位置等待救援的办法,是潜艇惯用的求救方式。救生船放慢速度,按照卫星定位系统确定的锚位坐标,4个定位锚稳稳地抓在海底。此时船的正下方,就是失事潜艇的位置。
  目前,潜艇所处的位置距离海面80米,由于机械故障,艇内废气浓度过高,急需通风换气,艇员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氧。紧张的气氛正在慢慢吞噬着潜艇里的每一寸空间,而80米,这样的深度却让人有点儿尴尬。
  
  尴尬的深度
  
  80米,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要是用来测高度,也就20多层楼高,坐个电梯,没一分钟就能上去。可要用来测海的深度,却是让普通潜水员望尘莫及的距离。海洋的气压和天空有所不同,上到一定高度,天空便成了无空气、无压力的状态,航天员工作再难好歹也是处在常压状态下。而海洋中,随着下潜深度的加深,气压会逐渐增加,40米以下便被称作深海潜水,高压会对人的生理极限带来强有力的挑战。
  穿上潜水服,一般人潜水也就5~10米,经过严格训练的潜水员如果用常规潜水方式,最深可以潜到40米。而潜艇被困在80米的深海中,普通潜水深度根本达不到,怎么办?
  试试氦氧饱和潜水吧。
  
  向深度发起西米挑战
  
  和常规潜水直接下水的方式不同,氦氧饱和潜水要求潜水员在下潜前先进潜水加压舱加压,等身体适应高压环境后再下海执行任务。在完成任务后,潜水员还得再回潜水加压舱减压,直到身体状态适合常压后,才能出来。听着一进一出、一加压一减压,程序上麻烦了不少,可无论是从工作效率还是下潜深度上,都有很大突破。
  加过压的潜水员在潜入海里时,对高压已经有一定的承受力,肢体的适应时间会缩短,执行任务的时间反倒更长。有经验的潜水员能下潜几十米,饱和潜水却让这个数值翻了好几倍。
  在高压中生活
  
  饱和潜水这么厉害,潜水加压舱的功劳不能小觑。它是专门为潜水员提供高压环境的特制舱,内部气压可以调节,目的是为了让潜水员能体验到深海作业时的加压和减压过程。
  在这里,不论是加压还是减压,舱内的气压都是缓慢变化的。每到一个新数值,都会给潜水员一定的适应时间,直到确保身体能够承受新的压力。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潜水员才能练出真本事。不过,这可不是个把钟头就能完成的,要想在现实中潜得越深,在里面待的时间就越长,几天、十几天……
  在氦氧混合气体的高压环境下,潜水员说话会变成咕咕噜噜的“鸟语”,无法用语言交流,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不过,正是这样才能锻炼潜水员的心理素质,毕竟,在深海作业是非常孤独的。
  
  饷和潜水不论是对海底救援还是海洋科考来说都是一个突破,人类和海洋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可这并不代表它就能取代常规潜水方式,加压、减压需要耗费时间,所以按照国际惯例,只有需要在大深度的海里进行超过1小时工作时,才会用到饱和潜水。
  画面再转到紧张的深潜救援中来,潜水员们经过加压舱的体验,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80米下潜靠近潜艇,对潜水员们来说已经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刻不容缓,潜水员们立即出发!
其他文献
想要设计出一款性能优异、外形拉风的战斗机,除了要有专业的飞机设计知识,有时候也需要有一些疯狂的点子。我要说的是,F-104“星战士”的设计团队里一定不乏真正的“疯狂军械师”,因此才能造出这样一款造型怪异、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战机。对“星战士”又爱又恨的飞行员们给它起了很多外号,从这些稀奇古怪的外号中,你很容易就能了解它究竟有多么“特别”。  高空高速——人送外号“有人火箭弹”  看惯了SR-71“
期刊
飞艇的诞生  在热气球发明以后,人们总是向往有一天能够驾驶气球在空中飘浮。  1784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实现了坐着气球飞行的梦想。他们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填充气体是比空气轻的氢气。  而如何让这个超大号“气球”在空中前进,兄弟俩很有创意:他们在艇上安装了用绸子做的桨,在天空中划起了“船”,虽然这艘人力飞艇在空中歪歪斜斜地飞77个小时只开出去几千米,但它却开创了一个属于飞艇的时代。  飞
期刊
星光闪耀下的军港,白日的喧嚣都重归平静,舰船们懒散地游弋在港湾……  “听说,美军新来了一个怪物!”一向神秘的潜艇突然冒出海面。话音未落,就见一艘巨大的军舰如龙卷风般来到近海。庞大的身躯,另类的三体造型,简直就像是海神波塞冬的神器—一三叉戟降临人间,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新时代战舰    近年来,国际恐怖分子的身影活跃在海陆空各个舞台,犹如跳梁小丑的他们不让各国省心,多次导演自杀式袭击。不仅有
期刊
最早的战車  5000多年前,一位国王驾着笨重的木轮車来到战场,他或许是厌倦了在战场上奔跑,也有可能想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不管怎样,第一辆战車就这样出现了。当时的車辆太笨重,耐力好、力气大的牛成了拉車的首要“人选”。不过牛車的速度实在太慢,国王甚至等不及到战场,就跳下战車开始冲锋。  不过战車并没有就此终结,它能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并能节省体力,一时间反倒成为尊贵身份的象征。很多情况下,战車乘员皆
期刊
公主间谍乌龙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公主努尔因其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成为英国皇家空军特别行动署的一名特工。努尔的第一次任务是秘密传递情报,然而她在执行任务时竟将受到的所有训练都忘到了脑后——她把获取的德军驻防图攥在手里,来采取任何反跟踪措施直接到达接头地点。但到达接头地点的努尔却想不起来接头暗号是什么了,这时努尔竟然展开手中的地图,试探每一个过路者,试图用这种方式寻找接头人。幸亏遇到了地下
期刊
芝加哥变成了人间地狱,指挥官当机立断,将特种部队投送入城!  这项任务极其危险,几乎有去无回,美国大兵各个挺身而出,场面令人好生感动!但是,真不知道当特种兵看到搭载他们突入战区的飞机时是什么感觉——V-22“鱼鹰”?不是吧!
期刊
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名气绝对和它在电影里的出镜率成正比。电影中,无论是飞沙走石的戈壁滩里,还是随着海浪起伏的甲板上,都有这个家伙轰隆隆地转起旋翼,载着勇士们朝最危险的地方飞去……人们能在V-22出镜的第一秒钟就认出它,跟它独特的机翼脱不开关系!
期刊
           
期刊
        
期刊
于是,美国的疯狂军械师们开始行动,将B-36H轰炸机改装成了一架核动力飞机——NB-36H。B-36H在当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有充足的空间容纳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