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语言的另一种视角:基于学生成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教师的激励、引导语言,不仅具有调动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氛围、推动教学进程等直接关系教学有效性因素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内心体验、行为反应等深层次的心理发展因素。关注学生心理,因学而行的课堂语言,无疑是建设高效优质的生命化课堂的有效手段。
  1. 回应召唤式
  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只有每个学生都获得生长,都能体验成长喜悦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优质。然而,当前课堂的实际却是少数所谓的优生“霸占”课堂,大部分学生做“陪坐”“陪读”。
  面对优生的“权威地位”,“沉默的大多数”中亦不乏期盼者,半举的小手,怯怯期待的眼神,兀地坐直的身体,翕动地似有所语的嘴唇,甚至“有些恼人”的插话,都在传递着学习启动的信息,都在召唤着教师予以回应,并预约着下一轮的启动。
  召唤需要回应与行动。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敏感,洞察这些细微的变化:谁是第一次想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谁在期待机会却心存犹豫?谁是貌似随意插话却闪现出思维的火花?需要我们迅速用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作出回应:或郑重地请其表达看法,或示以鼓励的目光,或竖起拇指真诚地道一声“好”。就是这样的一些“小动作”,学生却可能会因此而兴奋好几天,激动地报告家长,自豪地告诉好友,可能会在第二天、第三天的课堂上仍然眼睛发亮,连和你打招呼的声音都带着甜味儿呢。
  敏锐的体察,积极的回应,就使课堂上发生的这样一些关乎学生“生存和成长”的各种偶发的可能性在数量上逐渐多起来,从而实现机会均等下的分层发展,“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语)。
  2. 启迪思维式
  “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更多的是思维的问题,敏锐地分析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视域,也是区别一位教师有无教学实践智慧及其高下的重要标志。
  面对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停滞、定势、中断等问题,教师要迅速判断,及时激励,“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阔然前行。笔者一次听课,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谈论文中的两个人物“我”和扫路老人时,发言的学生大谈“我”的细心、有爱心、平易近人等优秀品质,很明显弄混了两个人物的关系,错把“我”当成了文章表现的重点。上课的教师待其讲完后,点点头,说:“很好,你很细心地发现了作为线索人物的‘我’有这么多的优秀品质。那么作为文章表现的主要人物,扫路老人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发言的学生立即意识到了两个人物的主次关系,沉思了一会儿,将扫路老人老当益壮、勤劳、开朗和热爱天游峰等性格、品质的特点一一道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思维的激励案例。
  启迪思维式课堂激励的关键,不是评判学生思维质量的优劣,而是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优点和滞涩之处,对其优点给予适度的肯定,对其滞涩之处不露痕迹地巧设阶梯、桥梁,使其朝着正确方向继续兴致勃勃地前行。
  3. 发展言语式
  教师的课堂艺术在外部往往则表现为教学言语的智慧。一个有着较高教学言语智慧的教师,其课堂语言总是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发展着学生的言语能力。对语文教师来说,这一方面的要求更高。
  指向学生的言语发展是作为教学的阅读的首要任务,而教师有没有明晰的言语意识和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言语意识和言语能力的发展。2008年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影响颇大的是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一课。初步阅读以后,学生熟悉了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也感受到了活灵活现的猴王形象。面对学生在语言上的含糊、模糊,缺乏自觉意识,王老师以“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的呢?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主问题,将教学指向言语品味,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我们来看王老师的几处激励、点评的语言:
  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
  师: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你叫什么名字?
  生……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
  生: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
  师:如果把句子读出来,应该是什么节奏呢?
  (生读)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很活跃,要读得有激情。
  师:很活跃,怎么读?
  (生读)
  师:有进步。
  师:谁能让声音跳起来动起来?
  (生读)
  师:没听到石猴的奔腾跳跃,我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
  (生读)
  师:石猴跳起来没有?
  (生齐读)
  师:跳跃的节奏让我们的石猴跳起来,动起来了。
  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
  生: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是随便排列的吗?
  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师:这些动物是——
  生:亲戚朋友
  ……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写过批注吗?
  ……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顽皮可爱),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就叫做经典。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主问题出来后,学生的言语意识明确了,但依然处于较低层次,教师一方面从“遣词造句”到“新的发现”再到“是随便排列的吗”将学生引向言语的细部进行品析,另一方面通过安排朗读来加强这种品析的所得,进一步感受石猴可爱的形象,教师的教学进程和点评激励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在教师点评语与学情、文本特点相适应的基础上,学生的言语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 提升情智式
  因学而行,有效激励,完成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适时提升学生的情智,实现生命的生长,是对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以下是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的一个镜头:
  生4:课文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应该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录取了我,我先读,以后我还可以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
  师: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的大学经历,是美妙的,也是双赢的!(孙老师从书中取出一片竹叶)这是我去年从清华校园摘的,我想赠给你。看到这片竹叶,你想到了什么?
  生4:我想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
  (台下大笑)
  师: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
  生4:一定会的!(他激动不已地从孙老师手中接过那片竹叶,信誓旦旦地说。)
  师:我期待着那一天!
  这里,面对文本阅读即将结束,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将要“收缩”或止步于了解“故事”之际,孙老师宕开一笔,智慧地以一片树叶将教学导向学生的情智提升。从这个经典对话片段,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生已从单纯的理解文本,走向了对人生的把握,走向了内心的敞亮。
  回应召唤,启迪思维,发展言语,提升情智,是基于学生生长的生命课堂、生命语文的必具特征。当我们语文教师不断致力于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着眼于学生的心智和谐发展,我们就能真切地谛听到每一个学生内心渴望生长的召唤,恰切地运用课堂语言。那么,我们就能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欢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李淳
其他文献
我叫江文熙,但是更多的人喜欢叫我“江小黑”,因为我的皮肤真的很黑,黑到你能在一群人里一下子把我找出来。   我有一个好朋友,皮肤超级白,每次我们走在一起,很多同学都会忍不住偷偷地笑。老师见了我俩,也会开玩笑:“黑白配,挺好!”每回,我都觉得好尴尬。我真的好渴望变白啊!   我想过许多变白的办法:出门撑伞,戴遮阳帽,偷偷涂媽妈的防晒霜……可都没用。今年暑假,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报个游
其实,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三年前,我在一个著名的微博网站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以后总在线上看到这位从未谋面的同行的点点滴滴。她用一条又一条的140字记录了很多学生的作文片断,那些鲜活的对文学和生活的思考,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又不乏理性的沉思。于是我不禁好奇,这些文字的背后,史老师,是怎样的形象?通过学生的行为猜测老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是我的职业习惯。我想史老师一定
这部其中处处是经是典又貌似荒诞不经的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几度西游,江湖中便有了传说中的各种译名,令人捧腹,如:《猴与猪:神魔历险记》等,更有好事者相传有译作《一个肉和尚与一群妖魔鬼怪的故事》者。人们谑笑之余,不禁油然而生一番“他们竟如此不懂我们”的感叹。  其实,这些听上去如此不靠谱的书名,都是译者对其所“选译”部分的印象式概括,而非对“西游记”的翻译。“选译”,选的总是合乎“他们”或“我们”的胃口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以西部S省1051名农村教师为调研对象,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敬业精神、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工作瓶颈等5个方面调查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解决农村教师敬业精神退化问题;完善调配制度,解决农村教师分布性矛盾;强化因需培训,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搭建发展平台,解决农村教师工作瓶颈问题”四点建议。  一、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方法:2014年,本
一次学校招聘会的间隙,几位应聘者在闲谈,话题围绕着“闹钟”展开。  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说,上半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招聘会,晚上睡觉前,自己明明在手机上设定好了闹铃,第二天愣是没响,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伴随着自己的甜梦白白流失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重要事件,她必定将家人的手机统统拿过来,分别设定好叫醒时间,以防万一。  众人纷纷点头,看来都是感同身受。这时,另一个小伙子接过话茬:
法国分科考,美国考想象  高考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考”,每年此时都会上演“全家总动员”甚至“全民总动员”。世界上其他国家虽然难见此景,但他们也会有形式各异的大学入学考试。美国的高考叫学术水平测试(SAT),法国的类似考试则叫中学毕业会考(bac)。  与中国一套试卷一道作文题、文理不分的作法不同,法国的“高考”作文题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且会为每科考生提供3个题
(一)行囊  正如过去的终将过去一样,会来的总会来的。  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改变的空间,只有一个选项,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教师轮岗交流制”就在那等着你,不即不离,即行即走。在轮岗交流的旅途中,不断变换的是你行走的风景和到达的驿站,或者沙漠,或者荒原,或者野坡,或者沟壑,或者花园;永恒不变的是你背负的行囊与匆匆的的身影,或者光彩,或者疲倦,或者丰满,或者鼓囊,或者羞涩。  不做梦,不幻想。我们
记得自己参加高考的头一天下午,父亲特地带我到老家的一条小溪沟去散步。父亲说,儿子,爹不会讲大道理,爹知道你这些天情绪一直非常紧张,担心考不好将来没有出路。爹看你这些时间总吃不下饭,黑天白日地看书做题,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明天就要上考场了,爹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你宽心去,就想让你从现在起放下手中的书,忘记十年读书的那些事,和爹一起像城里人一样去外头散散步,松活松活心劲。  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天到
很多人看中医,都会被给出“湿重”的诊断,特别是夏季。“湿重”是中医特有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湿,通俗地说,就是该排泄出去但是没排泄出去的废物;如果从西医讲,可能是脂肪,是血糖,是过高的血尿酸,甚至就是没有及时排出去的水,都属于湿的范围。  之所以有湿,还是人体打扫垃圾的能力下降了:一种是相对的,这种人主要是吃进去的东西太多了,超过了垃圾清理能力;另一种就是绝对的,这种人未必吃太多油腻的或甜
今年暑假,我带领本校五年级的24名孩子赴澳大利亚修学旅行,与维州的友好学校——雷昂加沙小学进行了深度交流。来到一所学校,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它的校门,这几乎是学校传递给人的第一信息。但在雷昂加沙小学,我们却没能找到校门,想留影纪念都没找着地方。这还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似乎不管从哪个方向,都能进入校园,校园随时开放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学生、教师、家长是这所学校的主人,共同完成着一种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