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营造读书氛围
刚开始,有的小学生读书兴趣浓厚,可时间一长,兴趣就消退了,这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事。培养读书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关键是让孩子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动坚持下去。“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道理。”书店里看书的孩子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自己喜欢的书,家长可带孩子逛书店,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不免受到感染。其次,家庭可增加一些藏书,鼓励孩子自己翻阅。
1.环境诱导,创设良好的家庭、学校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在学校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傳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榜样诱导,家长、老师自己要热爱阅读
孩子在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儿童懂点事起,就要让孩子看到你阅读。如果儿童经常看到家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会喜欢阅读。不学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会有威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小学生语文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广泛性、综合性,就其文章体裁而言,形式多样,记叙文、散文、诗歌、童话、应用文等,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则更为丰富多彩,为在校学生的课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指导学生选择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进行阅读,从而领悟童话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2.故事引趣
有的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學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竞赛保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征文比赛等。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小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
一、营造读书氛围
刚开始,有的小学生读书兴趣浓厚,可时间一长,兴趣就消退了,这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事。培养读书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关键是让孩子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动坚持下去。“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道理。”书店里看书的孩子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自己喜欢的书,家长可带孩子逛书店,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不免受到感染。其次,家庭可增加一些藏书,鼓励孩子自己翻阅。
1.环境诱导,创设良好的家庭、学校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在学校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傳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榜样诱导,家长、老师自己要热爱阅读
孩子在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儿童懂点事起,就要让孩子看到你阅读。如果儿童经常看到家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会喜欢阅读。不学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会有威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小学生语文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广泛性、综合性,就其文章体裁而言,形式多样,记叙文、散文、诗歌、童话、应用文等,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则更为丰富多彩,为在校学生的课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指导学生选择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进行阅读,从而领悟童话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2.故事引趣
有的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學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竞赛保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征文比赛等。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小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