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人们对于健身的科学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专业体育人才的需要。转型背景下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主要分析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社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困难的就业对策,希望对于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转型背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135”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211-02
在全民健身的大时代背景下,促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135”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的普修课后,进入实训基地进行3年的专业理论课程、实践、实训学习,完成基本理论知识、体质评估、健康指导、保健康复、运营管理5个方面的能力考核。该模式注重学生实训、实操、实践、技术、运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在就业导向上有非常大的转变。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转型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对其展开相应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1.1 国家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日益提高,这样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的体育人才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身的强烈需要,目前迫切需要促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扩招,并且每年扩招的人数都应当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从各个高校的总体状况来看,每年招生人数超过万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对社体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1.2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湖南省地区对有关高校的调查,可以发现湖南省近两年来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湖南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是很理想。根据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当前社会上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四个类别,分别是街道社区、商业性体育及相关服务领域、体育行政部门、教学与科研部门。通过对湖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很多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更多的倾向于寻找体育教师的岗位,健身教练也是很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普遍选择,除此之外,其他的相关岗位还包括体育产业管理人员和体育产品销售。从社会体育专业的整体就业趋势上看,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方向仍然是体育教师,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转行,只有大概40%该专业的学生最终能够选择与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工作,這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体育专业的优势所在。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发展不相关的工作,就业的方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1.3 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现状
社会体育专业对课程的设置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选择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初始阶段,经常会出现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涉及社会体育实践技能相关的专业课程,从而造成整个专业出现过多的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现象。随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不断发展,逐渐积累了较多的培养经验,再加上高校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也开设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课程,并且这些技能课程跟社会上很多人对于健身的喜好是相近的,譬如羽毛球、网球、篮球、游泳、足球、健身健美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2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受国内体育大环境影响,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缓慢
在全国大的体育环境的影响下,国家为了让我们的体育能够更好地走出国门,也为了更好地树立我们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在体育方面的投入更多地是放在了竞技方面,而忽视了对于社会体育的投入。除此之外,我国在体育产业方面的发展经验较为薄弱,与很多国外的发达国家比较下来,不管还是从体育产业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发展较为落后,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其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能够提供较多的与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2.2 培养目标的设立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性的体育人才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中去,因此,作为高校来讲,为了能够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的社会体育人才,就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不断发展,其中也包括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断发展。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存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立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很多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一直沿用的,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去做经常的变动,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可以较为明显地发现,当前由于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增多,使得很多地区对于健身教练这一岗位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是从高校出去的学生却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好多学生上班后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接受岗前培训,通过继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高校的培养方案存在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
2.3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具体来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研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学工作并不能够很好地开展下去;其次,课程的设置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存在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很多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并没有设置在社体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 3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困难的就业对策
3.1 重新认识社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
要想让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下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之前的旧观念,按照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需求实事求是的去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很多调查研究都充分说明,社会体育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加强调学生专业实踐性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在该专业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因此,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在这方面所需要的人才。
3.2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比例
在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注意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并且这些专业课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用性。之所以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原因在于为了有效满足社会上对于体育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中应当注意尽量朝着社会对此的需求去靠拢。除此之外,要求学生能够学习科学的体育健身方式,这样才可以科学地将其应用于健身的人群中去。
3.3 重视教育实习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性技能的提升,作为高校来讲,需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于建设实践基地。而具体来说,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建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譬如可以在健身房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健身理论知识,在医院等地给学生讲授病后运动康复、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课程。
3.4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学生毕业之前会做相关的职业培训工作,这些工作理应围绕着就业展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顺利毕业,在毕业后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且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在高校内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会设置就业指导部门来专门负责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就业知识,而就业指导部门需要注意与职业培训机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考取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以后更好地就业奠定相关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转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体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毕业,也使得高校培养的社体专业的学生满足社会对此专业的需要,就需要高校能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而135培养模式在很多高校的社体专业中很受欢迎,具体来说的话,分析该模式需要了解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社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困难的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 邹志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以相思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6,37(04):136-138.
[2] 舒宗礼,蒲长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 2(6):37-40.
[3] 郝小刚,高雪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对比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36(6):11-13,30.
[4] 孙成健,孟祥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实训课程设置探究[J].亚太教育,2015(7):122-109.
关键词:转型背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135”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211-02
在全民健身的大时代背景下,促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135”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的普修课后,进入实训基地进行3年的专业理论课程、实践、实训学习,完成基本理论知识、体质评估、健康指导、保健康复、运营管理5个方面的能力考核。该模式注重学生实训、实操、实践、技术、运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在就业导向上有非常大的转变。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转型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35”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对其展开相应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1.1 国家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日益提高,这样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的体育人才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身的强烈需要,目前迫切需要促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扩招,并且每年扩招的人数都应当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从各个高校的总体状况来看,每年招生人数超过万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对社体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1.2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湖南省地区对有关高校的调查,可以发现湖南省近两年来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湖南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是很理想。根据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当前社会上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四个类别,分别是街道社区、商业性体育及相关服务领域、体育行政部门、教学与科研部门。通过对湖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很多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更多的倾向于寻找体育教师的岗位,健身教练也是很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普遍选择,除此之外,其他的相关岗位还包括体育产业管理人员和体育产品销售。从社会体育专业的整体就业趋势上看,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方向仍然是体育教师,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转行,只有大概40%该专业的学生最终能够选择与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工作,這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体育专业的优势所在。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发展不相关的工作,就业的方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1.3 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现状
社会体育专业对课程的设置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选择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初始阶段,经常会出现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涉及社会体育实践技能相关的专业课程,从而造成整个专业出现过多的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现象。随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不断发展,逐渐积累了较多的培养经验,再加上高校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也开设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课程,并且这些技能课程跟社会上很多人对于健身的喜好是相近的,譬如羽毛球、网球、篮球、游泳、足球、健身健美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2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受国内体育大环境影响,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缓慢
在全国大的体育环境的影响下,国家为了让我们的体育能够更好地走出国门,也为了更好地树立我们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在体育方面的投入更多地是放在了竞技方面,而忽视了对于社会体育的投入。除此之外,我国在体育产业方面的发展经验较为薄弱,与很多国外的发达国家比较下来,不管还是从体育产业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发展较为落后,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其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能够提供较多的与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2.2 培养目标的设立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性的体育人才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中去,因此,作为高校来讲,为了能够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的社会体育人才,就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不断发展,其中也包括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断发展。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存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立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很多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一直沿用的,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去做经常的变动,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可以较为明显地发现,当前由于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增多,使得很多地区对于健身教练这一岗位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是从高校出去的学生却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好多学生上班后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接受岗前培训,通过继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高校的培养方案存在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
2.3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具体来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研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学工作并不能够很好地开展下去;其次,课程的设置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存在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很多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并没有设置在社体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 3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困难的就业对策
3.1 重新认识社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
要想让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下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之前的旧观念,按照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需求实事求是的去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很多调查研究都充分说明,社会体育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加强调学生专业实踐性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在该专业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因此,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在这方面所需要的人才。
3.2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比例
在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注意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并且这些专业课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用性。之所以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原因在于为了有效满足社会上对于体育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中应当注意尽量朝着社会对此的需求去靠拢。除此之外,要求学生能够学习科学的体育健身方式,这样才可以科学地将其应用于健身的人群中去。
3.3 重视教育实习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性技能的提升,作为高校来讲,需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于建设实践基地。而具体来说,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建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譬如可以在健身房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健身理论知识,在医院等地给学生讲授病后运动康复、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课程。
3.4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学生毕业之前会做相关的职业培训工作,这些工作理应围绕着就业展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顺利毕业,在毕业后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且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在高校内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会设置就业指导部门来专门负责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就业知识,而就业指导部门需要注意与职业培训机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考取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以后更好地就业奠定相关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转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体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毕业,也使得高校培养的社体专业的学生满足社会对此专业的需要,就需要高校能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而135培养模式在很多高校的社体专业中很受欢迎,具体来说的话,分析该模式需要了解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社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困难的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 邹志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以相思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6,37(04):136-138.
[2] 舒宗礼,蒲长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 2(6):37-40.
[3] 郝小刚,高雪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对比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36(6):11-13,30.
[4] 孙成健,孟祥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实训课程设置探究[J].亚太教育,2015(7):1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