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托起的希望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心中有了爱,才—会把全部精力用在教育上;教师心中有了爱,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心中有了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教诲;教师心中有了爱,会托起学生的希望。
  一、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和主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各异,表现不一,其中难免会有人做错事,令人木愉快。要把他们教育成人、成才,班主任必须用爱照亮学生的心灵。平时,我能把每个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用诚心呵护他们。例如,五年级重新分班时我班新分进的某同学来说,只要是带过他课的老师或是知道他的老师,都觉得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他不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好的成绩,而且手闲、嘴闲,常常在学校惹是生非。说实话,刚开始看到名单上有他的名字,我犯愁了。课堂上,我尽量找他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卢进步,我就表扬他、激励他。他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时虽然没答对,但是,我让同学们给予了他响亮的掌声。当时我说了一句:“你已经很勇敢了,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都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为你喝彩,望再接再厉!”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鼓励语和掌声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上课能认真听课了,书写工整了,期中考试各科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作为老师对他是给予厚望的。
  二、真心是学生感恩的源泉
  学习上,我珍视每个孩子的发展;生活上,我关注孩子们每天的变化;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生病不能上课,我摸摸他的额头,能根据病情,要么给家长及时打电话;要么给他倒一杯热开水缓解一下;要么用母亲的爱及时送他们到医院看看。这样的做法,常常令孩子们和家长感动。学生不但会尊敬你,也会更亲近你,即使偶尔对他们进行批评,孩子们会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会毫无怨言地接受一切。在生活上呵护他们,在学习—亡帮助他们,在形象上示范他们,师才能成为学生思想和感情上的知音。在你爱的感召下,师生互相尊敬,心心相印,做到这一点,是班主任成功的秘诀。
  三、细心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每个学生都会受到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有些孩子会产生某些难言的苦衷。班主任只有细致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形成的原因,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近几年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少。平日里,这些孩子表现得不活泼,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下课不和同学一起玩。课余走近他们,才得知他们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有的是父母离异了,有的是爸爸或者妈妈去世了,有的是生活太拮据了,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了自卑心理,认为家庭特殊,学习成绩又不突出,可能会被其他同学瞧不起。知道了这一情况,我捕捉他们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品质,不失时机表扬,使他们慢慢放下了思想包袱。这样长期坚持,我的工作始终是主动的,能及时发现问题,也能根据实际解决问题。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和教育效果,使孩子们一天天变得快乐起来了。
  四、公平心是班主任得到爱的见证
  有时听到孩子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就轻描淡写地批评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就大骂特骂……”。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中宠坏了一半时,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尤其是当班主任的,应该有一颗公平心。有了公平心,就拥有了整个班级,拥有了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课上,我能公平地叫同学读课文,能公平地让同学回答问题,尤其是后进生能多叫几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公平地分配劳动任务,使每位同学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能公平地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进步之星等,使孩子们能不同程度地体验到站到领奖台上的喜悦。有时,同学做错了事,也能公平地处理好每一件事,使每位同学没有怨言;心悦诚服。拥有一颗公平心,是带班得心应手的成功之处,也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虽然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幼苗一株一株茁壮成长,听到一声声甜甜的问候、祝福,心里总会涌出一种沁人心脾的甜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进一步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使他们在和谐、平等、愉快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其他文献
笛卡尔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方法论》,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效课堂22条》的作者李炳亭先生说:“高效课堂是‘从解决问题出发’,它是一种‘方法论’,应该是‘从方法入手’,贯通全局的变革。”今天我想就从“探究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谈谈个人对高效课堂改革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一、质疑教学过程,探究教法应该是高效课堂改革的第一步,并应贯穿始终  笛卡尔在方
期刊
一、准备物色,悉心挑选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具备一双慧眼,善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选拔班干部,通过观其行、听其言,慎重选择,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特长、能力:组成班委,考察一段时间后再经过全班同学的民主选择,最终确定班委。在确定小干部人选时,应全面衡量,用人得当。要让善于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干部。  二、实施指导,尽心培养  1.思想
期刊
如何提高思品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真正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教材资源,准确把握切入点  教材是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班级像个小社会,每天都发生着形形色色的事件。在每一次事件中,班主任的身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严父、慈母、学伴、挚友……。班级管理其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构成了一张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会形成一个关系融洽、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常言道“和为贵”,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乐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角色的内涵也更加丰富。能否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多半与班主任对这个班所付出心血的多少有关。结合十六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就现阶段如何做好班主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人格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和滴水穿石的
期刊
弹性管理是相对于制度化管理而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各种制度、规范,原则性强。而弹性管理策略,不仅不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相违背,恰好以它为前提,则强调以文化为纽带,以情感为基础,以理服人为手段,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一,在班级组织建设、班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多措并举、积极调动、民主参与、任人唯贤、唯才是用  青少年学生情感色彩比较浓厚,对班级事务有更多的参与欲望,渴望在班级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期刊
一、广拓渠道,从细节中了解学生  要深入了解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第一,研究书面材料,进行初步了解。作为班主任,刚接一个新班,面对陌生面孔,怎样才能快速熟悉、了解学生呢?最行之有效的突破口就是查看每一名学生的档案材料,结合学生的学籍表、《学生情况调查表》等,对学生的过去表现进行仔细了解、分析,进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以及学习活动等基本情况,为以后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
期刊
提高全民素质,要从小学生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关注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尤其要对班级里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就是老师们所说的“学困生”加以重视。  一、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  我们老师、家长常说,某某学生不喜欢学习,其实仔细分析其心理,我认为许多因素十分值得关注。特别是这样几种心理现象较为普遍: (1)他们具有明显的自卑感、
期刊
一、“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心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话。如今这段文字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同的教育名言。教育行家习惯于把“爱孩子当作合格教师的底线”,也就是说,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除了看其是否拥有一定学历和能力外,重要的是看这个教师是否有“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么可以说,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初中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但他们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却相对增强。要搞好班级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就要有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厉及哲学家的理性。  一、树标杆形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首先应成为师德高尚,学识广博的人。华东师大范国睿教授说过“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