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号兵”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们公民课。
  第一天上课,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沈先生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你们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起来很民主的样子。
  沈琪马上就站起来大声说:“请问沈先生,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
  沈先生却微笑着说:“我来解释一下。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但学校为了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可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
  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我们顿时觉得他是名副其实的“号兵”。有一次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入号声之中;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
  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
  (节选自《母亲的金手表》,有删节)
  欣赏感悟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本文以“我们”和沈先生的互动为线索,主要写了两件事:沈先生解答有关穿制服的问题与沈先生解读“号兵”的含义,凸显了沈先生的形象特征,表现了沈先生民主、平和、博学的教学智慧以及高超的教育艺术,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  亲情,是一盏明灯,给回头的浪子照亮了道路;亲情,是一个避风港,给漂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一碗心灵鸡汤,给受伤的心灵一声暖暖的呵护。亲情就是人类心灵最深处无法磨灭的烙印,就是人类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情的升华。  阅读上述文字,请写一篇与亲情相关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思路指导】  一、从身
期刊
不久前,我和儿子去庞普维尔打猎。当时已是严冬季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本可以同其他打猎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设备的由汽车拖着的活动住房内,可我儿子却说:“不,爸爸,咱们就住在帐篷里吧!”  起初,我们让火燃着,然后火慢慢熄灭了,于是我们进了帐篷睡觉。半夜儿子醒了,他的睡袋湿了,他的哈气在脸旁结了冰。他索性起床,拉开帐篷的拉链走了出去。他喊道:“爸爸,快起来,你看看,这多美啊,我能看得见所有的星星!
期刊
在成长过程中,我曾多次为别人点过赞。今天,我想要为自己点个赞。  这不,今年元旦的前几天,班主任有事请假了,学校要求各班举办“元旦联欢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我脑海中居然跳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反正班主任也不在,要不,放弃举办联欢会或与其他班合并一下吧。犹豫间,班主任的电话打过来了。“我相信你的能力。”老师的话把我从灰心的边缘拉了回来。我信心满满,决定做好这件事。  和班委再三商讨后,我们分配好了各自
期刊
【阅读前言】  一篇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经常会使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活动细节。因此,同学们在阅读时应把握动静结合的几种常见的形式:1.动静组合式。即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2.以动衬静。即把握艺术表现手法中动与静的对立统一规律,巧妙地用动态描写去对比、映衬静境。3.化静为动。即赋予无生命的
期刊
【诗词展示】  竹里馆  □[唐]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名句点睛】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虽只有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其中,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比作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堪称本诗的名句。  【模拟真题】  1.
期刊
【师者一角】  孩子,你今年14岁,你将言语粗俗当成率性,将举止野蛮看作本真,将思想涣散视为自由。你将我不能接受的这一切通通贴上“青春期”的标签,似乎一切理所当然,一切都与你无关,似乎不叛逆就不是青春。   我,今年40岁,我将不用敬语称之为“没教养”,将举止不到位称之为“失态”,将懈怠懒散称之为“不思进取”。我将你那些跟我的要求不配套的通通称之为“堕落”,似乎不扳正你我愧对自己;似乎没有让你走向
期刊
【小荷尖尖】  你们见过更年期碰上青春期的场景吗?  序 曲   2004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产房里传出洪亮的哭声,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多年后的某一天,那个母体身上的“炸弹”会被多次引爆。   N年后的现在,更年期的你和正处在青春期的我,激战升级,随时会将屋顶掀起。只是为了一件件比鸡毛蒜皮还小的事,就吵得一发不可收拾,且经常伴随着拳脚相向。战事一起,大的不让小的不成体统,小的不敬畏大的实在不像样。
期刊
【化蝶之作】  上午的网课终于结束了,我伸了个懒腰,趁着吃午饭的空当,赶紧下楼透透气。疫情期间,被隔离在老家,虽然只能上下楼走动、屋前屋后转转,但这比憋在城里没法出门的同学自在多了。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不由得庆幸起来,可一想到父母的严格管制和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我又不禁哀叹起自己的“不幸”来。   恍惚间,我来到家门口的稻场,不经意地踢起脚边的一块小石头,“哐当”一声,石头打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土坛
期刊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浓郁的诗情。  童年虽苦涩,夏夜却是
期刊
【精段阅读】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锺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圓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我走进阿圆的卧房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叠大辞典,上面放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显然是阿圆回家后刚脱下的,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