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校报的编辑理念指引着校报编辑的实践活动,对高校的形象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师大报》为例,分析其编辑理念,探究其在重庆师范大学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报;编辑理念;高校形象;《重庆师大报》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227-03
校报是高校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1]。
而校报的编辑理念体现着校报编辑的精神思想和行为准则,指引着校报编辑的实践活动和发展方向,是其整体素养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形象外化,在多个方面对高校的形象塑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重庆师大报》概述
《重庆师大报》是重庆师范大学的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57年,复刊于1986年10月。目前,《重庆师大报》已成为重庆市高校校报界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是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单位。
《重庆师大报》现为半月刊,每期4版。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师大报》共出版513期,已经成为学校联系重师学子的重要纽带,成为重师学子交流共享信息的重要平台,成为重师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重庆师大报》的编辑理念
通过搜集并阅读《重庆师大报》2020年一整年共出版的17期报纸(重庆师范大学寒暑假期间不出版校报),总结出《重庆师大报》的5点编辑理念。
(一)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正确导向
政治意识,即校报编辑对校报、作者及其稿件的思想倾向、观点主张的政治反映,这是校报编辑理念中的首要意识。校报作为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这是高校校报的首要功能,也是高校校报的立报之本[2]。
《重庆师大报》作为重庆师范大学的党委机关报,需要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正确导向,密切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学校为贯彻指示精神而举行的各项学习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并将这些报道放在头版显要位置。例如《重庆师大报》在2020年10月15日出版的第508期第一版的《校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2020年11月15日出版的第510期第一版的《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20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512期第一版的《我校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暨学校“十四五”规划推进会》等。
(二)强化新闻意识,报道重大事件
高校的校报是国内公开出版物,必须强化新闻意识,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但相比日报,校报的出版周期较长,无法保证时效性,这就对校报提出了要求:必须选择新的报道视角以及适合校报特点的报道形式。考虑到成本的问题,高校校报的版面一般比较有限。因此,校报要尽量缩短文章的篇幅,着重报道重大的新闻,简单报道次重要的新闻,忽略不重要和失去时效性的新闻,在有限的空间内减少套话、空话。
《重庆师大报》是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的八大新闻宣传阵地之一,不仅有新闻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凭借这些新闻人,《重庆师大报》坚持真实客观的新闻编辑理念,敏锐地抓住最重大的新闻事件,将学校振奋人心的成果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子。例如《重庆师大报》2020年9月30日出版的第507期中的《传承弘扬重师文化,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我校文化建设工作大会胜利召开》一文,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基调;2020年11月30日出版的第511期中的《我校成功举办“2020年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风采展示暨表彰大会”》一文,清楚地向全校师生展现了此次大会的盛况;20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512期中的《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揭牌》一文,热烈地宣告了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户重师的喜报。
强化新闻意识,是学校把《重庆师大报》当作一张真正报纸的最有力体现。而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传递最权威的信息,则使校报成了校园内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这样的编辑理念是《重庆师大报》从黑白四开小报到全彩对开大报,依旧能坚持半月一刊,出版500多期的有力保证,也是《重庆师大报》在重庆市高校校报界保持影响力的源泉。
(三)坚持桥梁意识,聆听师生声音
桥梁意识,也就是指校報是高校用来联系师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此,校报应做到以下两点要求。
第一,校报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新闻报道,全面准确地报道学校各方面的活动和主张,使全体师生在校报上了解到学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朝共同的目标迈进。
第二,通过校报这个官方渠道,全体师生应可以向学校领导和管理层反映合理的意见和要求,这样有助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序解决,实现双方沟通通道的顺畅。
这样,校报就真正实现了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重庆师大报》应强化桥梁意识,其本身就是由学校新闻中心的指导老师和优秀学生共同编辑出版的,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产物。《重庆师大报》几乎每期都在一个版面里有师生采访与发表的专栏,这不仅给了师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还使大家都理解了相互之间的心声。《重庆师大报》2020年11月30日出版的第511期第四版的《倡议“光盘”我们在行动》中,来自7个不同学院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对节约粮食的观点;2020年11月15日出版的第510期的《无论天南地北,始终心系重师 我为母校“云庆生”》中,28位从重师毕业的学子为母校校庆献上了祝福;20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512期第四版中,整版都是11位学生和校友撰写的冬日美文。 正因为《重庆师大报》的编辑理念中有如此明确的桥梁意识,愿意聆听师生的各种声音,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在每期报纸上看到师生、校友和学校领导各种意见表达的交流沟通,才能有如此自由活泼的言论氛围,才能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向前发展。
(四)坚持策划意识,设立深度专题
报纸的质量是生命,而策划则是其中的关键,校报也是这样。校报编辑要创新新闻业务活动的谋划和设计,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同时,校报编辑要着重挖掘报道的深度,拓宽报道的角度,搞活报道的形式,打造出越来越多的新闻精品[3]。
《重庆师大报》在客观真实报道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从热点新闻报道抓起,坚持挖掘深度内容,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面。在2020年10月31日出版的第509期第二版《走进大山深入开展教育扶贫》的专题中,《重庆师大报》用整版报道并探讨了教育扶贫的内容和问题,包含《我想成为给孩子们帆和桨的人》《青年人的初心,支教人的信仰》《支教人,他们在路上》《用教育扶贫托起改变贫困命运的希望》等深度报道。这不仅是重师师生在教育扶贫中真实情感的流露,还是对教育扶贫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科学思考。
《重庆师大报》还在特殊的时间打造精品特刊,使读者耳目一新。例如在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师大报》策划并推出了第513期的新年特刊,以《新年献词》《2020,我们勇毅笃行躬耕不辍》《2020文化扬名》三篇文章挥别过去,迎接未来。
《重庆师大报》秉持创新求精的编辑理念,注重策划意识,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设立了很多深度专题版面和精品栏目,切实提升了校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五)坚持版面意识,丰富表现形式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报纸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报纸视觉形象的载体。校报编辑应合理地安排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片等重要版面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校报呈现出既生动活泼又简明直观的特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好地吸引读者[4]。
《重庆师大报》每期有4个版面,目前总体在头条新闻、深度·专题、艺文·佳作、人物·芳华、校园·话题、理论·视野、文化·观察、聚焦·科研8个版面内分配。每个版面都建设性地设置了摘要和编者按栏目,积极主动地交代背景、阐释原因、引导读者,发挥了重要的导读功能。
在各个版面上,《重庆师大报》使用各级大号字标题,力求醒目直观,选择贴合主题的文字背景底色,使报纸色彩更加鲜明,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重庆师大报》十分重视图片和图画的运用,增添了生动活泼感。《重庆师大报》在2020年5月31日出版的第503期第四版中,整个版面使用了切合马鞭草主题的紫色文字背景,配上马鞭草的校园实拍图片,维护了整体的统一性。各篇文章标题的排版位置则既有在文上、又有在文中,并且以虚线作框,巧妙地分割版面,给人一种静谧自然的感觉。
《重庆师大报》坚持版面意识的编辑理念,以内容主题为指向,充分利用大字标题、图片、背景、线条等重要元素的各种精巧组合,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丰富了报纸版面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报风格。
三、校报的编辑理念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高校形象是指高校内外公众对于高校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依据[5]。
作为在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校报能通过定期发表的消息、通讯、评论和圖集等新闻内容来展现高校在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学生实践、喜报成就和艺术活动,使公众对于这所高校的最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影响公众对高校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因此,高校校报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其中,对校报的具体实践活动有指引功能的校报编辑理念就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宣传学校成果,展示学校实力
校报是高校重要的展示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校报根据自己的编辑理念将学校获得的重大研究成果、社会荣誉和教学创新等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传播,展示学校在科研、教学、实践、文艺等方面的实力,用最明确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前进力量和正确方向,提高公众对高校的认知与评价,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重庆师大报》强化政治意识、新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学校获得的各项重要成果,例如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成功落户、重庆市版权研究基地的设立等。《重庆师大报》通过权威性、真实性报道,将重庆师范大学最新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使更多的人认可重师的实力,塑造地区强校的形象。
(二)记录发展变迁,厚植学校底蕴
校报以纸本或数据的形式记录学校发展成就、发展变迁,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大家查阅,这是有形的校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校报编辑要强化新闻意识,深刻理解校报的记录价值和史料意义,在工作中注重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的记载、记录。依据校报的真实记录,高校能保存一种特殊的历史传承,公众则可以通过查阅校报来了解学校的历史,这有助于塑造学校底蕴深厚的形象。
《重庆师大报》强化新闻意识的编辑理念正是500多期校报持续出版的稳固基础。报纸自1986年10月复刊起,真实清楚地将近30多年的学校历史记录下来,成了重庆师范大学不断发展、蒸蒸日上的最好见证。同时,《重庆师大报》坚持策划意识,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出版特殊专刊,如新年专刊、500期出版专刊和毕业季专刊等,不仅饱含浓浓的人情味,而且塑造了真情实意的美好人文形象。
(三)培育青年学子,推动文化建设
校报作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载体,办报育人是其重要的职责,校报必须增强政治意识、版面意识、桥梁意识,给予青年学子正确的人生指引,营造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助力全校师生的沟通交流和共同成长。只有学生获得了切实的成长,学校形象才会得到真正长久稳定的提升。 《重庆师大报》以生动具体的内容弘扬主旋律文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吸引大家阅读,加强全面教育,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同时,《重庆师大报》愿意聆听师生的声音,通过师生采访与发表的专栏保证各种意见的交流沟通,维护自由讨论的风气,体现了重庆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风和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学风,塑造了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高校形象。
四、问题与不足
如今,几乎每个高校都有一张公开发行的校报,各校校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作为一张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经济效益较少的报纸,校报仍然有一些编辑理念较為陈旧或缺失。
最明显的就是报纸特色定位的理念缺失。大部分的校报内容模式类似,语言结构和版式雷同,未根据学校自身特色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表达风格,使得高校的形象塑造缺乏个性化特点。就重庆师范大学而言,其“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这一形象定位并没有在《重庆师大报》上很好地表现出来,仅在某些专题中偶尔显现。
其次,校报编辑理念中的监督意识不足。校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一种,应肩负起舆论监督的职责。以《重庆师大报》为例,主要展现的是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和获得的各项成就,而对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遭遇的挫折之类的报道屈指可数,缺少警醒和反思。校报不仅应传达喜讯喜报,也应批评错误思想、反思工作失职,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高校形象。
五、结语
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纸,也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媒体,应不断完善创新自己的编辑理念,强化政治意识、新闻意识、桥梁意识、策划意识和版面意识,把握正确导向,报道重大事件,聆听师生声音,设立深度专题,丰富表现形式,并且正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塑造有实力、有底蕴、有素养、有特色、有担当的高校形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09):36-38.
[2] 汪保安.改革开放30年校报编辑理念的发展创新[J].中国编辑,2009(01):17-19.
[3] 吴秀青.高校校报编辑重在打好策划牌[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3-96.
[4] 刘晴.高校校报编辑的创新意识[J].南都学坛,2004(03):123-124.
[5] 吴小英.公共关系学视角中的高校形象管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6):68-70.
作者简介:吴浩舟(1997—),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关键词:校报;编辑理念;高校形象;《重庆师大报》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227-03
校报是高校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1]。
而校报的编辑理念体现着校报编辑的精神思想和行为准则,指引着校报编辑的实践活动和发展方向,是其整体素养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形象外化,在多个方面对高校的形象塑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重庆师大报》概述
《重庆师大报》是重庆师范大学的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57年,复刊于1986年10月。目前,《重庆师大报》已成为重庆市高校校报界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是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单位。
《重庆师大报》现为半月刊,每期4版。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师大报》共出版513期,已经成为学校联系重师学子的重要纽带,成为重师学子交流共享信息的重要平台,成为重师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重庆师大报》的编辑理念
通过搜集并阅读《重庆师大报》2020年一整年共出版的17期报纸(重庆师范大学寒暑假期间不出版校报),总结出《重庆师大报》的5点编辑理念。
(一)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正确导向
政治意识,即校报编辑对校报、作者及其稿件的思想倾向、观点主张的政治反映,这是校报编辑理念中的首要意识。校报作为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这是高校校报的首要功能,也是高校校报的立报之本[2]。
《重庆师大报》作为重庆师范大学的党委机关报,需要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正确导向,密切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学校为贯彻指示精神而举行的各项学习活动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并将这些报道放在头版显要位置。例如《重庆师大报》在2020年10月15日出版的第508期第一版的《校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2020年11月15日出版的第510期第一版的《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20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512期第一版的《我校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暨学校“十四五”规划推进会》等。
(二)强化新闻意识,报道重大事件
高校的校报是国内公开出版物,必须强化新闻意识,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但相比日报,校报的出版周期较长,无法保证时效性,这就对校报提出了要求:必须选择新的报道视角以及适合校报特点的报道形式。考虑到成本的问题,高校校报的版面一般比较有限。因此,校报要尽量缩短文章的篇幅,着重报道重大的新闻,简单报道次重要的新闻,忽略不重要和失去时效性的新闻,在有限的空间内减少套话、空话。
《重庆师大报》是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的八大新闻宣传阵地之一,不仅有新闻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凭借这些新闻人,《重庆师大报》坚持真实客观的新闻编辑理念,敏锐地抓住最重大的新闻事件,将学校振奋人心的成果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子。例如《重庆师大报》2020年9月30日出版的第507期中的《传承弘扬重师文化,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我校文化建设工作大会胜利召开》一文,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基调;2020年11月30日出版的第511期中的《我校成功举办“2020年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风采展示暨表彰大会”》一文,清楚地向全校师生展现了此次大会的盛况;20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512期中的《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揭牌》一文,热烈地宣告了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户重师的喜报。
强化新闻意识,是学校把《重庆师大报》当作一张真正报纸的最有力体现。而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传递最权威的信息,则使校报成了校园内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这样的编辑理念是《重庆师大报》从黑白四开小报到全彩对开大报,依旧能坚持半月一刊,出版500多期的有力保证,也是《重庆师大报》在重庆市高校校报界保持影响力的源泉。
(三)坚持桥梁意识,聆听师生声音
桥梁意识,也就是指校報是高校用来联系师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此,校报应做到以下两点要求。
第一,校报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新闻报道,全面准确地报道学校各方面的活动和主张,使全体师生在校报上了解到学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朝共同的目标迈进。
第二,通过校报这个官方渠道,全体师生应可以向学校领导和管理层反映合理的意见和要求,这样有助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序解决,实现双方沟通通道的顺畅。
这样,校报就真正实现了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重庆师大报》应强化桥梁意识,其本身就是由学校新闻中心的指导老师和优秀学生共同编辑出版的,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产物。《重庆师大报》几乎每期都在一个版面里有师生采访与发表的专栏,这不仅给了师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还使大家都理解了相互之间的心声。《重庆师大报》2020年11月30日出版的第511期第四版的《倡议“光盘”我们在行动》中,来自7个不同学院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对节约粮食的观点;2020年11月15日出版的第510期的《无论天南地北,始终心系重师 我为母校“云庆生”》中,28位从重师毕业的学子为母校校庆献上了祝福;2020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512期第四版中,整版都是11位学生和校友撰写的冬日美文。 正因为《重庆师大报》的编辑理念中有如此明确的桥梁意识,愿意聆听师生的各种声音,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在每期报纸上看到师生、校友和学校领导各种意见表达的交流沟通,才能有如此自由活泼的言论氛围,才能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向前发展。
(四)坚持策划意识,设立深度专题
报纸的质量是生命,而策划则是其中的关键,校报也是这样。校报编辑要创新新闻业务活动的谋划和设计,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同时,校报编辑要着重挖掘报道的深度,拓宽报道的角度,搞活报道的形式,打造出越来越多的新闻精品[3]。
《重庆师大报》在客观真实报道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从热点新闻报道抓起,坚持挖掘深度内容,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面。在2020年10月31日出版的第509期第二版《走进大山深入开展教育扶贫》的专题中,《重庆师大报》用整版报道并探讨了教育扶贫的内容和问题,包含《我想成为给孩子们帆和桨的人》《青年人的初心,支教人的信仰》《支教人,他们在路上》《用教育扶贫托起改变贫困命运的希望》等深度报道。这不仅是重师师生在教育扶贫中真实情感的流露,还是对教育扶贫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科学思考。
《重庆师大报》还在特殊的时间打造精品特刊,使读者耳目一新。例如在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师大报》策划并推出了第513期的新年特刊,以《新年献词》《2020,我们勇毅笃行躬耕不辍》《2020文化扬名》三篇文章挥别过去,迎接未来。
《重庆师大报》秉持创新求精的编辑理念,注重策划意识,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设立了很多深度专题版面和精品栏目,切实提升了校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五)坚持版面意识,丰富表现形式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报纸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报纸视觉形象的载体。校报编辑应合理地安排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片等重要版面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校报呈现出既生动活泼又简明直观的特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好地吸引读者[4]。
《重庆师大报》每期有4个版面,目前总体在头条新闻、深度·专题、艺文·佳作、人物·芳华、校园·话题、理论·视野、文化·观察、聚焦·科研8个版面内分配。每个版面都建设性地设置了摘要和编者按栏目,积极主动地交代背景、阐释原因、引导读者,发挥了重要的导读功能。
在各个版面上,《重庆师大报》使用各级大号字标题,力求醒目直观,选择贴合主题的文字背景底色,使报纸色彩更加鲜明,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重庆师大报》十分重视图片和图画的运用,增添了生动活泼感。《重庆师大报》在2020年5月31日出版的第503期第四版中,整个版面使用了切合马鞭草主题的紫色文字背景,配上马鞭草的校园实拍图片,维护了整体的统一性。各篇文章标题的排版位置则既有在文上、又有在文中,并且以虚线作框,巧妙地分割版面,给人一种静谧自然的感觉。
《重庆师大报》坚持版面意识的编辑理念,以内容主题为指向,充分利用大字标题、图片、背景、线条等重要元素的各种精巧组合,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丰富了报纸版面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报风格。
三、校报的编辑理念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高校形象是指高校内外公众对于高校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依据[5]。
作为在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校报能通过定期发表的消息、通讯、评论和圖集等新闻内容来展现高校在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学生实践、喜报成就和艺术活动,使公众对于这所高校的最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影响公众对高校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因此,高校校报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其中,对校报的具体实践活动有指引功能的校报编辑理念就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宣传学校成果,展示学校实力
校报是高校重要的展示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校报根据自己的编辑理念将学校获得的重大研究成果、社会荣誉和教学创新等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传播,展示学校在科研、教学、实践、文艺等方面的实力,用最明确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前进力量和正确方向,提高公众对高校的认知与评价,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重庆师大报》强化政治意识、新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学校获得的各项重要成果,例如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成功落户、重庆市版权研究基地的设立等。《重庆师大报》通过权威性、真实性报道,将重庆师范大学最新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使更多的人认可重师的实力,塑造地区强校的形象。
(二)记录发展变迁,厚植学校底蕴
校报以纸本或数据的形式记录学校发展成就、发展变迁,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大家查阅,这是有形的校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校报编辑要强化新闻意识,深刻理解校报的记录价值和史料意义,在工作中注重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的记载、记录。依据校报的真实记录,高校能保存一种特殊的历史传承,公众则可以通过查阅校报来了解学校的历史,这有助于塑造学校底蕴深厚的形象。
《重庆师大报》强化新闻意识的编辑理念正是500多期校报持续出版的稳固基础。报纸自1986年10月复刊起,真实清楚地将近30多年的学校历史记录下来,成了重庆师范大学不断发展、蒸蒸日上的最好见证。同时,《重庆师大报》坚持策划意识,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出版特殊专刊,如新年专刊、500期出版专刊和毕业季专刊等,不仅饱含浓浓的人情味,而且塑造了真情实意的美好人文形象。
(三)培育青年学子,推动文化建设
校报作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载体,办报育人是其重要的职责,校报必须增强政治意识、版面意识、桥梁意识,给予青年学子正确的人生指引,营造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助力全校师生的沟通交流和共同成长。只有学生获得了切实的成长,学校形象才会得到真正长久稳定的提升。 《重庆师大报》以生动具体的内容弘扬主旋律文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吸引大家阅读,加强全面教育,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同时,《重庆师大报》愿意聆听师生的声音,通过师生采访与发表的专栏保证各种意见的交流沟通,维护自由讨论的风气,体现了重庆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风和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学风,塑造了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高校形象。
四、问题与不足
如今,几乎每个高校都有一张公开发行的校报,各校校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作为一张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经济效益较少的报纸,校报仍然有一些编辑理念较為陈旧或缺失。
最明显的就是报纸特色定位的理念缺失。大部分的校报内容模式类似,语言结构和版式雷同,未根据学校自身特色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表达风格,使得高校的形象塑造缺乏个性化特点。就重庆师范大学而言,其“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这一形象定位并没有在《重庆师大报》上很好地表现出来,仅在某些专题中偶尔显现。
其次,校报编辑理念中的监督意识不足。校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一种,应肩负起舆论监督的职责。以《重庆师大报》为例,主要展现的是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和获得的各项成就,而对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遭遇的挫折之类的报道屈指可数,缺少警醒和反思。校报不仅应传达喜讯喜报,也应批评错误思想、反思工作失职,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高校形象。
五、结语
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纸,也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媒体,应不断完善创新自己的编辑理念,强化政治意识、新闻意识、桥梁意识、策划意识和版面意识,把握正确导向,报道重大事件,聆听师生声音,设立深度专题,丰富表现形式,并且正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塑造有实力、有底蕴、有素养、有特色、有担当的高校形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09):36-38.
[2] 汪保安.改革开放30年校报编辑理念的发展创新[J].中国编辑,2009(01):17-19.
[3] 吴秀青.高校校报编辑重在打好策划牌[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3-96.
[4] 刘晴.高校校报编辑的创新意识[J].南都学坛,2004(03):123-124.
[5] 吴小英.公共关系学视角中的高校形象管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6):68-70.
作者简介:吴浩舟(1997—),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