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披红色绶带,手拿烫金奖状,面露灿烂笑容。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的第四届科技工作会议上,红外线馕坑“馕西塔”的发明者、维吾尔族小伙艾力江·如苏力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23岁的艾力江·如苏力,是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动手的他如今已有六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是校园里小有名气的“发明家”。
把做好的馕往通电的馕坑壁一贴,无需喷水,几分钟后,一个黄灿灿的馕就热气腾腾地出炉了。不锈钢的外壳,内部采用的是直径0.5厘米的德国微晶面板,能源利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这就是艾力江发明的新型远红外线馕坑“馕西塔”。
新式馕西塔的思路
“饿西塔”在维吾尔语里是早饭的意思。艾力江说,馕一直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食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要吃馕。给自己的发明取名“馕西塔”,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从打馕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用“馕西塔”吃上干净快捷又环保节能的早饭。
艾力江的家在阿克苏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苏鲁瓦村,从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打馕。
打馕的辛苦和买馕的不易,使艾力江一直想发明一个方便好用的馕坑给妈妈用。
2007年,艾力江开始研发他的第一台红外线陶瓷馕坑,没想到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2009年,艾力江高中毕业后在乌市找了份兼职工作,他决定自己挣钱,继续他的创新发明。白天上班在车间负责搬运,傍晚下班在车间做实验。每天凌晨2点,艾力江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
从光波炉到电陶炉、碳纤维炉,从陶瓷外壳到不锈钢结构,从圆形、椭圆形再到梯形、方形,从一坑只能打5个馕到一坑可以打50个馕……艾力江不断改进着红外线馕坑的设计方案和配件技术。
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1月20日,艾力江终于垒到了红外线系列馕坑的国家专利证书。墨绿的封面,火红的知识产权印章,艾力江的喜悦溢于言表。
2011年8月1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调研新疆民族餐饮特色产品时,对艾力江的红外线馕坑“馕西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试吃了“馕西塔”新烤出的馕后,向艾力江竖起了大拇指。
艾力江发明远红外线馕坑一事在校园传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和同学成立了一个创业团队,参加各种展会和创业设计大赛,他的远红外线馕坑还被列为新疆重点推荐专利项目。
他和团队曾经做过调研,现在各个饭店都很重视打馕效率,而传统馕坑打馕速度慢,而且不环保。相比传统馕坑,他發明的远红外线馕坑,打馕速度快,无烟环保。“一台高85厘米的远红外线馕坑,一天使用8个小时,就可以顶两个以上传统馕坑的使用效率,效率比其高出5倍,每天还能给饭店节约60元的煤炭成本。”艾力江说。
不断创新早日进入市场
对于自己的发明,艾力江总是在不断的完善。近日,让艾力江高兴的是,他们的创业团队在远红外线馕坑的基础上研制的远红外全自动化饿坑,已经全面进入到了实验阶段。全自动意味着,以后不用人工去把馕贴进馕坑,而是利用一条传输带自动将饿送入馕坑,烤熟后从另一个端口自动出来。艾力江说,用传统的馕坑打馕,至少需要三个人,而采用远红外全自动化馕坑,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如今,远红外金自动化馕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让艾力江困惑的是资金问题。他希望能有大的企业和他合作,让这种环保、清洁、高效的馕坑,早日进入市场。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隐形的翅膀》唱出了许多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的心声。
艾力江学的是机械专业,他的未来梦想是搞农业机械研究,为南疆家乡多出一份力。
艾力江,就是这样一个为梦想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小伙。
23岁的艾力江·如苏力,是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动手的他如今已有六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是校园里小有名气的“发明家”。
把做好的馕往通电的馕坑壁一贴,无需喷水,几分钟后,一个黄灿灿的馕就热气腾腾地出炉了。不锈钢的外壳,内部采用的是直径0.5厘米的德国微晶面板,能源利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这就是艾力江发明的新型远红外线馕坑“馕西塔”。
新式馕西塔的思路
“饿西塔”在维吾尔语里是早饭的意思。艾力江说,馕一直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食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要吃馕。给自己的发明取名“馕西塔”,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从打馕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用“馕西塔”吃上干净快捷又环保节能的早饭。
艾力江的家在阿克苏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苏鲁瓦村,从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打馕。
打馕的辛苦和买馕的不易,使艾力江一直想发明一个方便好用的馕坑给妈妈用。
2007年,艾力江开始研发他的第一台红外线陶瓷馕坑,没想到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2009年,艾力江高中毕业后在乌市找了份兼职工作,他决定自己挣钱,继续他的创新发明。白天上班在车间负责搬运,傍晚下班在车间做实验。每天凌晨2点,艾力江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
从光波炉到电陶炉、碳纤维炉,从陶瓷外壳到不锈钢结构,从圆形、椭圆形再到梯形、方形,从一坑只能打5个馕到一坑可以打50个馕……艾力江不断改进着红外线馕坑的设计方案和配件技术。
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1月20日,艾力江终于垒到了红外线系列馕坑的国家专利证书。墨绿的封面,火红的知识产权印章,艾力江的喜悦溢于言表。
2011年8月1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调研新疆民族餐饮特色产品时,对艾力江的红外线馕坑“馕西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试吃了“馕西塔”新烤出的馕后,向艾力江竖起了大拇指。
艾力江发明远红外线馕坑一事在校园传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和同学成立了一个创业团队,参加各种展会和创业设计大赛,他的远红外线馕坑还被列为新疆重点推荐专利项目。
他和团队曾经做过调研,现在各个饭店都很重视打馕效率,而传统馕坑打馕速度慢,而且不环保。相比传统馕坑,他發明的远红外线馕坑,打馕速度快,无烟环保。“一台高85厘米的远红外线馕坑,一天使用8个小时,就可以顶两个以上传统馕坑的使用效率,效率比其高出5倍,每天还能给饭店节约60元的煤炭成本。”艾力江说。
不断创新早日进入市场
对于自己的发明,艾力江总是在不断的完善。近日,让艾力江高兴的是,他们的创业团队在远红外线馕坑的基础上研制的远红外全自动化饿坑,已经全面进入到了实验阶段。全自动意味着,以后不用人工去把馕贴进馕坑,而是利用一条传输带自动将饿送入馕坑,烤熟后从另一个端口自动出来。艾力江说,用传统的馕坑打馕,至少需要三个人,而采用远红外全自动化馕坑,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如今,远红外金自动化馕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让艾力江困惑的是资金问题。他希望能有大的企业和他合作,让这种环保、清洁、高效的馕坑,早日进入市场。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隐形的翅膀》唱出了许多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的心声。
艾力江学的是机械专业,他的未来梦想是搞农业机械研究,为南疆家乡多出一份力。
艾力江,就是这样一个为梦想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