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课程标准的支撑点,本文作者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和自身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作业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以学生为本,激活课堂,增强科学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科学课堂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作业设计
初中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努力探索教学新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条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活课堂,以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理论教学
(一)转变观念,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课程标准的支撑点,即从知识本位转向发展为本,以“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其根本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拟定弹性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设法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平台,学会倾听,随时捕捉学生的疑惑,及时给予引导。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稳步提高。
(二)精彩导课,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万事贵乎始”。精彩的新课引入,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每节课伊始,教师应针对学习的兴奋点、盲点、迷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思维,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如在讲解“惯性和惯性现象”时,我提问:“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也大吗?”“物体的运动要用力来维持吗?”学生说:“是!”当我指出这是错误的答案时,学生全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我但笑不语,让他们先自行讨论。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增加互动,提升学生自信心。
增加互动,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上课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能够保持高度注意力,有利于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增加互动主要有两种方式:有效提问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中,并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促进新的教学情境的生成。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设计若干有效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回顾,对顺利开展新课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引入新课时,以诱导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如讲大气压强时提问:“大家用吸管吸饮料时,真的是依靠嘴将饮料吸上来的吗?”释疑后,学生自然又产生疑问:“大气压是怎样把饮料吸上来的?”如此,教学重难点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理解、渗透。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我以话语、肯定的表情激励、鼓励其发散性思维,提升其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魅力。
作为专业教师,我深知,只有不断认真钻研科学知识、研究初中科学教育的特点,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的喜爱。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我认真研究PowerPoint和Flash仿真软件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我还注重个人教学魅力的提升。在讲课时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变抽象概括的科学知识为具体、直观、生动的生活现象,变严密的逻辑推理为自然、流畅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乐听乐学,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其灵魂。新课程非常重视科学实验,增加了实验教学课时,除了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增加了一些课外实验,把实验的思想渗透到中考试题。在实验教学中,我坚决摒弃“讲实验”、“背实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提供条件,保证科学教学中应有的实验得以实施,真正把科学实验落到实处。
(一)重视演示实验。
科学的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科学情境,便于学生明确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应用知识。“魔镜”取火,漏斗下“听话”的乒乓球,瓶吞鸡蛋,三棱镜“变”出的彩虹,“覆水杯”实验水流不出来,这些实验都使学生惊奇不已。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尽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和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我尽可能将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来做,自己则在旁服务和指导。
(二)加强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学生最感兴趣,通过分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分组实验的机会。为保证实验效果,我事先做好计划和安排。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了解实验所需器材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分组时,尽量每组人数最少,符合实验要求,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做到人人动手,相互纠正,反复练习,达到都会独立操作的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教师要善于突破教材上规定的实验框框,大胆改革和创新;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不限定实验原理,不死搬实验步骤,这样就给了学生足够的发展创造和自主探究的实验空间;鼓励多向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如:九年级科学中《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我不限制实验原理,不规定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测灯丝在不亮、较暗、正常发光、较亮、几种情况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电阻的计算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多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志趣,了解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小实验或小制作,把所遇到的问题变成通过实验来研究的课题。如:让学生用日常用品制作“土电话”的小实验,通过制作学生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可以传声。课外小实验,使科学走进生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是在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
三、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促使学生理解巩固科学知识,掌握方法,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习题的选择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一)精选设计,突出重点。
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知识块的解题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跳出题海战术,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深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后,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熟练应用,设计几道相关习题进行训练,然后使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二)作业要有渐进性和层次性。
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着眼,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选择性地搭配习题,做到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例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可以从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改变方法到实际应用依次设题,使学生能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三)作业量适当,形式多样化。
作业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布置作业应力求全面,除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外,还应布置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小实验等。每个学期适当布置一到两次研究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预习性作业,要有明确的自学重点,有预习提纲和要求,巩固练习则要求在课内完成。
参考文献:
[1]柳菊兴.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菊.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眉眉,邓泽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5,(5).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科学课堂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作业设计
初中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努力探索教学新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条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活课堂,以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理论教学
(一)转变观念,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课程标准的支撑点,即从知识本位转向发展为本,以“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其根本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拟定弹性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设法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平台,学会倾听,随时捕捉学生的疑惑,及时给予引导。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稳步提高。
(二)精彩导课,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万事贵乎始”。精彩的新课引入,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每节课伊始,教师应针对学习的兴奋点、盲点、迷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思维,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如在讲解“惯性和惯性现象”时,我提问:“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也大吗?”“物体的运动要用力来维持吗?”学生说:“是!”当我指出这是错误的答案时,学生全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我但笑不语,让他们先自行讨论。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增加互动,提升学生自信心。
增加互动,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上课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能够保持高度注意力,有利于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增加互动主要有两种方式:有效提问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中,并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促进新的教学情境的生成。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设计若干有效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回顾,对顺利开展新课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引入新课时,以诱导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如讲大气压强时提问:“大家用吸管吸饮料时,真的是依靠嘴将饮料吸上来的吗?”释疑后,学生自然又产生疑问:“大气压是怎样把饮料吸上来的?”如此,教学重难点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理解、渗透。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我以话语、肯定的表情激励、鼓励其发散性思维,提升其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魅力。
作为专业教师,我深知,只有不断认真钻研科学知识、研究初中科学教育的特点,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的喜爱。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我认真研究PowerPoint和Flash仿真软件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我还注重个人教学魅力的提升。在讲课时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变抽象概括的科学知识为具体、直观、生动的生活现象,变严密的逻辑推理为自然、流畅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乐听乐学,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其灵魂。新课程非常重视科学实验,增加了实验教学课时,除了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增加了一些课外实验,把实验的思想渗透到中考试题。在实验教学中,我坚决摒弃“讲实验”、“背实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学生提供条件,保证科学教学中应有的实验得以实施,真正把科学实验落到实处。
(一)重视演示实验。
科学的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科学情境,便于学生明确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应用知识。“魔镜”取火,漏斗下“听话”的乒乓球,瓶吞鸡蛋,三棱镜“变”出的彩虹,“覆水杯”实验水流不出来,这些实验都使学生惊奇不已。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尽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和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我尽可能将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来做,自己则在旁服务和指导。
(二)加强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学生最感兴趣,通过分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分组实验的机会。为保证实验效果,我事先做好计划和安排。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了解实验所需器材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分组时,尽量每组人数最少,符合实验要求,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做到人人动手,相互纠正,反复练习,达到都会独立操作的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教师要善于突破教材上规定的实验框框,大胆改革和创新;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不限定实验原理,不死搬实验步骤,这样就给了学生足够的发展创造和自主探究的实验空间;鼓励多向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如:九年级科学中《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我不限制实验原理,不规定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测灯丝在不亮、较暗、正常发光、较亮、几种情况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电阻的计算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多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志趣,了解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小实验或小制作,把所遇到的问题变成通过实验来研究的课题。如:让学生用日常用品制作“土电话”的小实验,通过制作学生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可以传声。课外小实验,使科学走进生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是在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
三、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促使学生理解巩固科学知识,掌握方法,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习题的选择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一)精选设计,突出重点。
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知识块的解题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跳出题海战术,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深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后,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熟练应用,设计几道相关习题进行训练,然后使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二)作业要有渐进性和层次性。
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着眼,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选择性地搭配习题,做到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例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可以从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改变方法到实际应用依次设题,使学生能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三)作业量适当,形式多样化。
作业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布置作业应力求全面,除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外,还应布置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小实验等。每个学期适当布置一到两次研究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预习性作业,要有明确的自学重点,有预习提纲和要求,巩固练习则要求在课内完成。
参考文献:
[1]柳菊兴.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菊.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眉眉,邓泽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