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目标·选修部分》中,“新闻与传记”被列为选修课之一,第一条是这样要求的: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
事实也是如此,当今社会不仅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应该是社会的“人”,而不应是学校中狭隘意义上的学习的“人”。这都要求我们要将目光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语文这个小课堂也应该变得鲜活灵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大课堂。而新闻,便是其完美的工具之一。
第一、新闻调动课前思维
刚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还没有真正兴奋起来,这时候如果将相关的新闻简评一下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课堂。
比如,要讲《悼念乔治·桑》,可以由赖斯引出。赖斯从一个黑人的孩子成长为美国政坛女明星,得益于她自己的奋斗。赖斯家的真理是: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的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正是这种信念,赖斯19岁大学毕业,26岁获博士学位,精通四门语言,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乔治桑在19世纪保守的法国写作也曾经遭到激烈的批判,也是经过自己执著的创作与追求才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这样一来,学生由对赖斯这位美国国务卿的兴趣引起了对乔治·桑的兴趣,同时也受到了启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当然,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首先是语文老师应该养成及时浏览观看新闻和快讯的习惯,以便能够及时地传播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
第二、新闻调节课堂气氛
学生长时间使用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容易陷入沉闷。如果进行一堂新闻评说课,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观。要上这样的课,可让学生进行先期准备,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简缩成书面文字,并加以评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总讨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脑动笔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理性思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新闻激活作文思路
现在的学生在校园里的时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多给他们一些新闻信息,可以激活他们的作文思路。比如江西的高考作文“脸”,不少同学感到难以下手。但一讲到刘翔,他们就高兴起来,这个喊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中国人,身披国旗站在了世界面前,那他留给世界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自信,是拼搏,是勇于进取……这就是刘翔的“脸”。同样,巴金的脸,梅艳芳的脸,徐本禹的脸……一系列鲜活的新闻人物的“脸”出来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而同样,社会中每天发生的正面或反面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冰雪无情,大爱无声;汶川地震,牵动人心;玉树灾害,八方支援;舟曲泥流,勇敢面对等等,甚至日本的地震,李刚门的问题,两会温总理的讲话等等,都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第四、新闻促进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所以思想道德的教育不可忽视。特别是现在的社会环境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冲击特别大,上网打游戏、聊天,看低级庸俗的口袋书,跟社会无业青年来往……都会使学生的思想走下坡路。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是光靠泛泛的说教作用不大,而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
比如,讲“人生的五彩梦”这一单元主题的文章时,联系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男孩从自甘堕落到勇于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换到人们的尊重和敬意,从而让学生更鲜活地理解人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再比如学习“至爱亲情”这一单元的《我与地坛》分析史铁生的母亲引入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给孩子留下手机短信“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的母亲以及为了捐肝给儿子而暴走减肥的“暴走妈妈”的新闻,自然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至爱亲情的力量。而引入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刘霆、四岁丧父照顾长年卧病在床母亲的阳光少年张晓等人物的事迹,更是让这些平日里不愁吃穿的学生流下了眼泪,体会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爱的责任。而每一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同样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因此,新闻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可能变得孤陋寡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的高中时代,不喜欢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比较关注社会现象,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所以,引领他们关注社会新闻,不仅仅是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更会使他们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中的人,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更好地投身于未来的生活。
事实也是如此,当今社会不仅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应该是社会的“人”,而不应是学校中狭隘意义上的学习的“人”。这都要求我们要将目光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语文这个小课堂也应该变得鲜活灵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大课堂。而新闻,便是其完美的工具之一。
第一、新闻调动课前思维
刚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还没有真正兴奋起来,这时候如果将相关的新闻简评一下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课堂。
比如,要讲《悼念乔治·桑》,可以由赖斯引出。赖斯从一个黑人的孩子成长为美国政坛女明星,得益于她自己的奋斗。赖斯家的真理是: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的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正是这种信念,赖斯19岁大学毕业,26岁获博士学位,精通四门语言,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乔治桑在19世纪保守的法国写作也曾经遭到激烈的批判,也是经过自己执著的创作与追求才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这样一来,学生由对赖斯这位美国国务卿的兴趣引起了对乔治·桑的兴趣,同时也受到了启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当然,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首先是语文老师应该养成及时浏览观看新闻和快讯的习惯,以便能够及时地传播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
第二、新闻调节课堂气氛
学生长时间使用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容易陷入沉闷。如果进行一堂新闻评说课,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观。要上这样的课,可让学生进行先期准备,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简缩成书面文字,并加以评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总讨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脑动笔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理性思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新闻激活作文思路
现在的学生在校园里的时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多给他们一些新闻信息,可以激活他们的作文思路。比如江西的高考作文“脸”,不少同学感到难以下手。但一讲到刘翔,他们就高兴起来,这个喊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中国人,身披国旗站在了世界面前,那他留给世界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自信,是拼搏,是勇于进取……这就是刘翔的“脸”。同样,巴金的脸,梅艳芳的脸,徐本禹的脸……一系列鲜活的新闻人物的“脸”出来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而同样,社会中每天发生的正面或反面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冰雪无情,大爱无声;汶川地震,牵动人心;玉树灾害,八方支援;舟曲泥流,勇敢面对等等,甚至日本的地震,李刚门的问题,两会温总理的讲话等等,都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第四、新闻促进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所以思想道德的教育不可忽视。特别是现在的社会环境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冲击特别大,上网打游戏、聊天,看低级庸俗的口袋书,跟社会无业青年来往……都会使学生的思想走下坡路。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是光靠泛泛的说教作用不大,而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
比如,讲“人生的五彩梦”这一单元主题的文章时,联系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男孩从自甘堕落到勇于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换到人们的尊重和敬意,从而让学生更鲜活地理解人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再比如学习“至爱亲情”这一单元的《我与地坛》分析史铁生的母亲引入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给孩子留下手机短信“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的母亲以及为了捐肝给儿子而暴走减肥的“暴走妈妈”的新闻,自然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至爱亲情的力量。而引入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刘霆、四岁丧父照顾长年卧病在床母亲的阳光少年张晓等人物的事迹,更是让这些平日里不愁吃穿的学生流下了眼泪,体会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爱的责任。而每一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同样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因此,新闻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可能变得孤陋寡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的高中时代,不喜欢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比较关注社会现象,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所以,引领他们关注社会新闻,不仅仅是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更会使他们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中的人,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更好地投身于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