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现在我校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下面,我结合本人的实践经历谈几点肤浅的感受,与大家共勉,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设计学案时,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4.达标训练的设计。
在编写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
(一)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
1.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
学案设计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等要求,在制定、编写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从而大胆取舍,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组合、挖掘、提炼教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生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学案。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钻研能力,使教师在愉悦中阅读、提炼、升华。
2.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能力。
个体力量再大,对于集体来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思维展示,它需要群策群力、团结一致。而集体备课使教师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个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案的编写过程也是教师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的集体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讨论中进步、在争执中前进、在改正中快乐,在合作中团结,充分享受到集体的力量。
(二)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
1.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新颖的学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学生能主动地利用学案自觉预习、查阅、讨论……
2.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3.锻炼了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为了保证学案的充分运用,在学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课代表充分运用早自习、候课时间组织学生记忆、整理相关知识,组织小组比赛;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积极参加学案学习、讨论、总结,派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在这些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一部分课代表、小组长在教师指导下甚至可以利用学案讲授课文。
(三)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学案导学就很好地扮演这一“终结者”的角色,使得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获取若干事先无法了解的知识、方法、思想,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到闻所未闻的知识、方法、思想,师生在彼此的教学中获取知识、方法、思想共同进步。
(四)效率在学案导学中提高
因为教师充分地阅读了教材,深入地研究了学生,全面地学习了课改,精心地编写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讨论、合作等等良好习惯,在课代表、组长的引导下充分地预习、讨论了相关内容,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设计学案时,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4.达标训练的设计。
在编写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
(一)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
1.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
学案设计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等要求,在制定、编写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从而大胆取舍,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组合、挖掘、提炼教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生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学案。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钻研能力,使教师在愉悦中阅读、提炼、升华。
2.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能力。
个体力量再大,对于集体来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思维展示,它需要群策群力、团结一致。而集体备课使教师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个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案的编写过程也是教师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的集体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讨论中进步、在争执中前进、在改正中快乐,在合作中团结,充分享受到集体的力量。
(二)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
1.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新颖的学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学生能主动地利用学案自觉预习、查阅、讨论……
2.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3.锻炼了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为了保证学案的充分运用,在学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课代表充分运用早自习、候课时间组织学生记忆、整理相关知识,组织小组比赛;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积极参加学案学习、讨论、总结,派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在这些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一部分课代表、小组长在教师指导下甚至可以利用学案讲授课文。
(三)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学案导学就很好地扮演这一“终结者”的角色,使得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获取若干事先无法了解的知识、方法、思想,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到闻所未闻的知识、方法、思想,师生在彼此的教学中获取知识、方法、思想共同进步。
(四)效率在学案导学中提高
因为教师充分地阅读了教材,深入地研究了学生,全面地学习了课改,精心地编写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讨论、合作等等良好习惯,在课代表、组长的引导下充分地预习、讨论了相关内容,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