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空。读万卷书,是为了跨越时间隧道与古人对话;行万里路,则是为了打破空间界限与世界拥抱。旅游,正是这样一种使生命得到张扬与实现的良好途径。从策划家王志纲开始,本刊将推出一系列融旅行、观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随笔,希望读者能有另一种阅读享受。
一座活着的古城
兔年春节,利用七八天的假期,下了个决心,携家人赴云南丽江实施了梦寐已久的秘境之旅。
游丽江,这可是一次令人刻骨铭心,感慨万千的旅行!
丽江进出四天,临别时当地人问我如何看待这方土地,我的回答是:我到过中国几乎所有名胜古迹旅游胜地,我亦去过国外不少地方,比较而言,我认为丽江的旅游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何以见得?理由是:
这里五大旅游资源并存:有长年不化的雪山;一望无涯的原始森林;清渠环绕的小镇古城;风情万端的纳西民俗;神秘悠久的东巴文化。
固然,要到雪山森林,中国东北长白山,新疆天池似乎也有,但它们远在北方,而且是远离人类聚居的地方。另外,它们虽有自然,却无如此丰富的民俗。而丽江的雪山,位于地球北纬最南端之地,且紧靠丽江古县城,就像一位神秘的山神保佑着人们。
要说古城,中国有姑苏古城,国外有威尼斯,还有已被火山所吞噬又挖掘出的庞贝古城。但是,前者年代不够久远,且风貌也随时代变迁,而后者只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历史遗迹,一座死城。它们虽有能与丽江古城相匹敌的建筑,但却没有世代居住在古城中繁衍相传、保存古老习俗的居民,没有衬托出这古城的奇特大自然景观和历代相传的神秘民族文化。所以说,丽江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难怪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远万里前来游览。最近经联合国有关机构反复甄别,在中国现有的90几座名城中,唯独丽江获全票方式通过被授予为"人类文明遗产"保护单位的殊荣。
纳西古乐与鬼才宣科
到丽江,要了解纳西文明、东巴文化,不见宣科恐有遗珠之憾。反过来,没有宣科,没有这鬼才的搅和,恐怕这东巴文化,这纳西古城的知名度,远不会有今天这么高。这倒应验了古人一句话:地以人传,人以文传。
据介绍,宣科30年代出身于一个中国牧师家庭,其父是这偏远之地唯一一位懂洋文的人。幼儿时,宣科就得以同洋人接触,加之就读于教会学校,所以粗通乐律且精通英文。
1958年他曾因西藏叛乱受牵连而被打成"反革命"入狱20年。这20年的磨难正是其后他引为自豪并使他深受西方人信任的本钱。1978年出狱后他先任英语教员,1981年重组纳西大研古乐会。宣科60岁得子并率纳西古乐队走向世界,可谓大器晚成。
有经验的旅游者无不在出发前就把见识宣科这位奇人,观看由他主持的纳西古乐的奇妙演奏,列为丽江游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
我们一行游完纳西古城,也急匆匆赶往宣科先生的纳西大研古乐会馆。这是一座二层中间带有较大天井的四合古院,正房敞开作为戏台。没有太多的装饰,会馆古朴而简陋。独特的是台上横梁处悬挂了一排十来位老先生的画像。据宣科先生介绍,这些老人原来都是纳西古乐队的成员,现均已作古。由于古乐队的大多数成员均为七八十岁老人,这相片正以每年一至两位的数字增加。"他们是真正的国宝!"宣科如此感叹道。起初,你很难将这地处偏僻小城中的小院,及这样一群木讷、安详、闭目养神的普通老人与世界对他们的兴趣及关注联系起来。看过他们的演出,你不得不佩服这全得益于宣科这位鬼才。
已69岁的宣科黝黑而瘦小,高高的颧骨显示出藏汉混血的特征。他像大多数小个子一样,显得精明而具有活力,说话时双目有神,手舞足蹈,幽默诙谐。他精力充沛,看起来顶多也就像五十来岁,绝不像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宣科的口才可谓一流,能娴熟地将中英文串连在一起,并且在主持中不时穿插一些敏感而大胆的话题,出格而又不越界。他这种特有的主持方式更像一种变相的演说,以其独特的角度向中外游客阐述他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解,听后使人耳目一新,颇具感染力。难怪老外们口碑相传,慕名而来,成了宣科的追星族。每晚演出老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坐在前排,听得如醉如痴。此时的古乐只不过成了他演讲的一种鲜活的注解和印证,一曲思想激烈撞击乐章后舒缓的行板。这一张一弛,现代与古老,东方与西方,在这里的水乳交融,不能不说是宣科先生向世界推介古老中国文明的一种成功。
演出之后,意犹未尽,我们经当地人引荐,单独约见宣科先生,其间宣科向我们透露了他发现香格里拉的经过。
1994年经宣科研究并向世人公布了"香格里拉在迪庆"的重大发现,国内外媒体曾炒得沸沸扬扬。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次他当面推翻了自己的推论。宣科列举了六大理由证明香格里拉非在迪庆而是在丽江,言词确凿。看来,他大有一言兴邦、一言毁邦的气概,只有他说的才能让洋人信服,才是定论。
宣科自我定位为民族音乐学家。可支撑其"江湖地位"的音乐成就如下:
1981年,重建了停办多年的纳西古乐队,将七老八十闲居在家的一批纳西老人集中起来,专事排练演奏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但在汉族地区内已失传的古曲为乐事。这些古乐中有:《紫薇八卦》---据说是为风流皇帝唐明皇李隆基所御制的宫廷音乐;《浪淘沙》---以五代末,南唐李后主所写名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谱的古曲等。
严格讲起来,纳西古乐之所以风靡世界,全赖天时、地利、人和。所谓纳西古乐,实际是以唐宋辞曲韵为原型的中华古乐。这些古乐因战乱在中土汉族地区流失、消亡了,却在丽江这偏远闭塞之地,由于避开了战祸而得以保存,此是地利。
同时,由于纳西人特有的习俗---由妇女主要负责全部的田间劳作和家务,而男子则游手好闲,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用于习乐作画来显示其学识和绅士地位。加上他们处在这"世外桃源"之地,不受外界干扰,自得其乐,故而家家歌舞,户户丝竹,得以将这些古曲代代传承下来。其后,通过宣科的挖掘、整理、提升,并加以巧妙的包装和推介,此是人和。
看来,单缺天时。纳西古乐要想从彩云之南靠口碑传播,走出封闭的大山,需要时日,乐队的大多数古稀老人恐怕都等不到那一天,宣科在寂寞中能坚持多久,也不得而知,此仙乐也许会自生自灭。在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天时来了---丽江大地震,使记者们蜂拥而至,丽江这尘封多年的世外桃源一夜名扬世界,丽江的美誉及神奇的古乐亦一夜之间传遍全球,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事情的来由就是如此简单,也算天缘赐合。而今,纳西古乐已被炒得如日中天,带有神话的色彩。并非专攻音乐的宣科,也得以大音乐家、中华民族音乐使者的身份,率领这批如同出土文物般的纳西老人,频频出访欧美各国。他们的降临如同天外来客令世人感到惊奇无比,加上宣科用流利的英文出色地演绎了他那似义和拳念咒、唱符、发气功的中国古老神功,竟把烂熟西方洋乐的大鼻子音乐家们一个个镇得目瞪口呆。于是,不仅频频请他登临各种音乐殿堂,而且还给他执棒各西方交响乐团指挥的荣誉。厚积薄发,历经沧桑的老人终于找到了自我,自身外张的个性及洋人顶礼膜拜的追捧,更使宣科的狂想力、创造性及随意性发挥到极至。由此,这位鬼才频频扔出轰动世人的"研究成果":
其一、关于音乐起源的第十七种说法:音乐不是起源于劳动,而是出于人类的恐惧。凭此论文和论断,这位挟着中华千年神秘文化而又精通英文的业余音乐家,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
其二、根据一位英国作家在30年代发表的名著《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即香格里拉),宣科以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考证,果敢地确认并对外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
此论一出,四海欢腾。市场灵敏度极高的广东、香港旅游机构趁机推波助澜。于是,一批批的盲从而又虔诚的港澳旅行者们,纷纷报名"处女游",直搅得沉寂了几千年的梅里雪山冰雪消融,鸡飞狗跳。而宣科,则在为自己有如此大的能量,简直就是上帝代言人的角色,感到惊愕的同时,亦感喜不自禁。
时势造英雄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这是听完宣科演出,我私下见他时,他的不断自言自语!不,宣科这不是梦呓,这是告白,是他真实的感觉,大有"我就是天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气势。这就是今天的宣科,这就是今天宣科的境界。
宣科现象耐人寻味,也引来争议。平心而论,宣科作为一个先知者,处在这样一种闭塞、落后的环境中,能够奋争、呐喊,从而使纳西古乐这个活化石放异彩,引起世界的瞩目,造福一方,实在是可圈可点。
宣科的语言天才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虽土生土长,普通话尚不标准,但和洋人沟通却挥洒自如。更绝的是,他就地取材所自创的一套奇谈怪论,竟让西方的权威对他刮目相看,不愧为一位鬼才。
宣科虽生不逢时,晚年却独占天时、地利。国内各界虽对他张狂的言论个性常有微词,怎奈他有洋人撑腰打气,亦拿他无可奈何。地以人传,人以名传。时势造英雄。一个人一旦被时势送到万人景仰的神坛上,常常即可获呼风唤雨之神威。若头脑不清醒,不明白哪些是自力,哪些是借力,而以为那无上神力就是自己之力,那后果就难以预测了。生活中,有多少英雄人物莫不是因这佛光效应跌下舍生崖的。
宣科先生,你的成就得来殊为不易!
宣科先生,望走好!
(编辑:橡子)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空。读万卷书,是为了跨越时间隧道与古人对话;行万里路,则是为了打破空间界限与世界拥抱。旅游,正是这样一种使生命得到张扬与实现的良好途径。从策划家王志纲开始,本刊将推出一系列融旅行、观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随笔,希望读者能有另一种阅读享受。
一座活着的古城
兔年春节,利用七八天的假期,下了个决心,携家人赴云南丽江实施了梦寐已久的秘境之旅。
游丽江,这可是一次令人刻骨铭心,感慨万千的旅行!
丽江进出四天,临别时当地人问我如何看待这方土地,我的回答是:我到过中国几乎所有名胜古迹旅游胜地,我亦去过国外不少地方,比较而言,我认为丽江的旅游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何以见得?理由是:
这里五大旅游资源并存:有长年不化的雪山;一望无涯的原始森林;清渠环绕的小镇古城;风情万端的纳西民俗;神秘悠久的东巴文化。
固然,要到雪山森林,中国东北长白山,新疆天池似乎也有,但它们远在北方,而且是远离人类聚居的地方。另外,它们虽有自然,却无如此丰富的民俗。而丽江的雪山,位于地球北纬最南端之地,且紧靠丽江古县城,就像一位神秘的山神保佑着人们。
要说古城,中国有姑苏古城,国外有威尼斯,还有已被火山所吞噬又挖掘出的庞贝古城。但是,前者年代不够久远,且风貌也随时代变迁,而后者只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历史遗迹,一座死城。它们虽有能与丽江古城相匹敌的建筑,但却没有世代居住在古城中繁衍相传、保存古老习俗的居民,没有衬托出这古城的奇特大自然景观和历代相传的神秘民族文化。所以说,丽江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难怪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远万里前来游览。最近经联合国有关机构反复甄别,在中国现有的90几座名城中,唯独丽江获全票方式通过被授予为"人类文明遗产"保护单位的殊荣。
纳西古乐与鬼才宣科
到丽江,要了解纳西文明、东巴文化,不见宣科恐有遗珠之憾。反过来,没有宣科,没有这鬼才的搅和,恐怕这东巴文化,这纳西古城的知名度,远不会有今天这么高。这倒应验了古人一句话:地以人传,人以文传。
据介绍,宣科30年代出身于一个中国牧师家庭,其父是这偏远之地唯一一位懂洋文的人。幼儿时,宣科就得以同洋人接触,加之就读于教会学校,所以粗通乐律且精通英文。
1958年他曾因西藏叛乱受牵连而被打成"反革命"入狱20年。这20年的磨难正是其后他引为自豪并使他深受西方人信任的本钱。1978年出狱后他先任英语教员,1981年重组纳西大研古乐会。宣科60岁得子并率纳西古乐队走向世界,可谓大器晚成。
有经验的旅游者无不在出发前就把见识宣科这位奇人,观看由他主持的纳西古乐的奇妙演奏,列为丽江游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
我们一行游完纳西古城,也急匆匆赶往宣科先生的纳西大研古乐会馆。这是一座二层中间带有较大天井的四合古院,正房敞开作为戏台。没有太多的装饰,会馆古朴而简陋。独特的是台上横梁处悬挂了一排十来位老先生的画像。据宣科先生介绍,这些老人原来都是纳西古乐队的成员,现均已作古。由于古乐队的大多数成员均为七八十岁老人,这相片正以每年一至两位的数字增加。"他们是真正的国宝!"宣科如此感叹道。起初,你很难将这地处偏僻小城中的小院,及这样一群木讷、安详、闭目养神的普通老人与世界对他们的兴趣及关注联系起来。看过他们的演出,你不得不佩服这全得益于宣科这位鬼才。
已69岁的宣科黝黑而瘦小,高高的颧骨显示出藏汉混血的特征。他像大多数小个子一样,显得精明而具有活力,说话时双目有神,手舞足蹈,幽默诙谐。他精力充沛,看起来顶多也就像五十来岁,绝不像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宣科的口才可谓一流,能娴熟地将中英文串连在一起,并且在主持中不时穿插一些敏感而大胆的话题,出格而又不越界。他这种特有的主持方式更像一种变相的演说,以其独特的角度向中外游客阐述他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解,听后使人耳目一新,颇具感染力。难怪老外们口碑相传,慕名而来,成了宣科的追星族。每晚演出老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坐在前排,听得如醉如痴。此时的古乐只不过成了他演讲的一种鲜活的注解和印证,一曲思想激烈撞击乐章后舒缓的行板。这一张一弛,现代与古老,东方与西方,在这里的水乳交融,不能不说是宣科先生向世界推介古老中国文明的一种成功。
演出之后,意犹未尽,我们经当地人引荐,单独约见宣科先生,其间宣科向我们透露了他发现香格里拉的经过。
1994年经宣科研究并向世人公布了"香格里拉在迪庆"的重大发现,国内外媒体曾炒得沸沸扬扬。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次他当面推翻了自己的推论。宣科列举了六大理由证明香格里拉非在迪庆而是在丽江,言词确凿。看来,他大有一言兴邦、一言毁邦的气概,只有他说的才能让洋人信服,才是定论。
宣科自我定位为民族音乐学家。可支撑其"江湖地位"的音乐成就如下:
1981年,重建了停办多年的纳西古乐队,将七老八十闲居在家的一批纳西老人集中起来,专事排练演奏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但在汉族地区内已失传的古曲为乐事。这些古乐中有:《紫薇八卦》---据说是为风流皇帝唐明皇李隆基所御制的宫廷音乐;《浪淘沙》---以五代末,南唐李后主所写名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谱的古曲等。
严格讲起来,纳西古乐之所以风靡世界,全赖天时、地利、人和。所谓纳西古乐,实际是以唐宋辞曲韵为原型的中华古乐。这些古乐因战乱在中土汉族地区流失、消亡了,却在丽江这偏远闭塞之地,由于避开了战祸而得以保存,此是地利。
同时,由于纳西人特有的习俗---由妇女主要负责全部的田间劳作和家务,而男子则游手好闲,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用于习乐作画来显示其学识和绅士地位。加上他们处在这"世外桃源"之地,不受外界干扰,自得其乐,故而家家歌舞,户户丝竹,得以将这些古曲代代传承下来。其后,通过宣科的挖掘、整理、提升,并加以巧妙的包装和推介,此是人和。
看来,单缺天时。纳西古乐要想从彩云之南靠口碑传播,走出封闭的大山,需要时日,乐队的大多数古稀老人恐怕都等不到那一天,宣科在寂寞中能坚持多久,也不得而知,此仙乐也许会自生自灭。在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天时来了---丽江大地震,使记者们蜂拥而至,丽江这尘封多年的世外桃源一夜名扬世界,丽江的美誉及神奇的古乐亦一夜之间传遍全球,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事情的来由就是如此简单,也算天缘赐合。而今,纳西古乐已被炒得如日中天,带有神话的色彩。并非专攻音乐的宣科,也得以大音乐家、中华民族音乐使者的身份,率领这批如同出土文物般的纳西老人,频频出访欧美各国。他们的降临如同天外来客令世人感到惊奇无比,加上宣科用流利的英文出色地演绎了他那似义和拳念咒、唱符、发气功的中国古老神功,竟把烂熟西方洋乐的大鼻子音乐家们一个个镇得目瞪口呆。于是,不仅频频请他登临各种音乐殿堂,而且还给他执棒各西方交响乐团指挥的荣誉。厚积薄发,历经沧桑的老人终于找到了自我,自身外张的个性及洋人顶礼膜拜的追捧,更使宣科的狂想力、创造性及随意性发挥到极至。由此,这位鬼才频频扔出轰动世人的"研究成果":
其一、关于音乐起源的第十七种说法:音乐不是起源于劳动,而是出于人类的恐惧。凭此论文和论断,这位挟着中华千年神秘文化而又精通英文的业余音乐家,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
其二、根据一位英国作家在30年代发表的名著《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即香格里拉),宣科以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考证,果敢地确认并对外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
此论一出,四海欢腾。市场灵敏度极高的广东、香港旅游机构趁机推波助澜。于是,一批批的盲从而又虔诚的港澳旅行者们,纷纷报名"处女游",直搅得沉寂了几千年的梅里雪山冰雪消融,鸡飞狗跳。而宣科,则在为自己有如此大的能量,简直就是上帝代言人的角色,感到惊愕的同时,亦感喜不自禁。
时势造英雄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这是听完宣科演出,我私下见他时,他的不断自言自语!不,宣科这不是梦呓,这是告白,是他真实的感觉,大有"我就是天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气势。这就是今天的宣科,这就是今天宣科的境界。
宣科现象耐人寻味,也引来争议。平心而论,宣科作为一个先知者,处在这样一种闭塞、落后的环境中,能够奋争、呐喊,从而使纳西古乐这个活化石放异彩,引起世界的瞩目,造福一方,实在是可圈可点。
宣科的语言天才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虽土生土长,普通话尚不标准,但和洋人沟通却挥洒自如。更绝的是,他就地取材所自创的一套奇谈怪论,竟让西方的权威对他刮目相看,不愧为一位鬼才。
宣科虽生不逢时,晚年却独占天时、地利。国内各界虽对他张狂的言论个性常有微词,怎奈他有洋人撑腰打气,亦拿他无可奈何。地以人传,人以名传。时势造英雄。一个人一旦被时势送到万人景仰的神坛上,常常即可获呼风唤雨之神威。若头脑不清醒,不明白哪些是自力,哪些是借力,而以为那无上神力就是自己之力,那后果就难以预测了。生活中,有多少英雄人物莫不是因这佛光效应跌下舍生崖的。
宣科先生,你的成就得来殊为不易!
宣科先生,望走好!
(编辑: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