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将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课程模块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新的课程体系所能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将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课程模块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21-01
一、 前言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壮大,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目前情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够达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所以必须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而使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和用人企业双方都满意。
二、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高校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和IT行业所需的拥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的相互结合,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加以提高,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自己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岗位上工作。
三、 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计算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的滞后,与国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 计算机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的知识“专”而不“通”,知识陈旧适应性差。我国各类院校均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很少有鲜明的特色和社会针对性,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分明,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合理,两头小中间大,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底层次的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较少。
3. 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没有真正达到产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结合很少,并且教学中理论学时占大部分,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很小,且对实践课的重视及安排方面也达不到社会实践的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但目前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够达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导致企业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员工,学生感觉找不到满意的企业。所以构建一个新的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所学技能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四、 将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课程模块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研究知名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内容,形成通用标准。
将IT企业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认证课程移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形成一个行业内通用的售后服务工程师认证标准。为IT企业培养大量的优秀售后服务工程师。同时也根据学生对企业认知程度不同,为不同企业定向培养优秀的售后工程师,并制订一套符合省内高职院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培养售后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2.知名IT企业认证课程与专业原课程相融合形成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在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新增认证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就业的企业不同,进行不同课程模块的选择。这里以其中一个模块为例,课程结构如图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大学1、2、3学期完成,在第4、5学期完成对认证模块课程的学习。其中A、B模块是必修课程,A模块为技术类课程也就是通常说的专业课。B模块为技能类课程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它们都是售后工程师通用的课程。C、D模块为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对不同企业的选择,来选修不同的认证课程已达到不同企业的要求。
3.引入知名IT企业资格认证,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考评体系。
以往的学生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都是根据任课教师的题库或实验报告进行考核,没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没达到学有所成的效果,经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通过引入企业资格认证,改革了原有考试模式。在企业资格认证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企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考评。真正达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效果。
五、 新课程体系能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一流”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
本专业将人才培养的标准定位于达到世界500强企业对的业务规范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率先在这一领域破题,为省内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做出了示范。
2.解决了培养学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对接的问题。
职业教育中忽视职业角色及职业素养教育,重技能轻素养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在课程体系中嵌入了岗位职业角色课程及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使得工程师业务规范和职业素养在渗透式养成教育中获得,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3.企业认证考核,端正学习态度,创建良好学风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考核过程中以企业工程师认证作为课程考核标准,通过认证就上岗,这样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更有动力。通过企业工程师的现身说法与授课指导,使学生更坚定了学习信心,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样彻底改变了高职学生惰学的难题。
六、结束语
通过研究知名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内容,并把认证内容引入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从而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标准。该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以新技术发展为指导,以岗位需求为中心,来自企业多年工作实战经验的认证讲师亲自授课与实训指导,将企业实战与新技术结合,丰富的教学课件与项目实训,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职业技能课程、服务技能课程、管理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协助精神,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中。从而真正实现构建成一个新的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所学技能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将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课程模块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21-01
一、 前言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壮大,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目前情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够达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所以必须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而使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和用人企业双方都满意。
二、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高校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和IT行业所需的拥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的相互结合,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加以提高,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自己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岗位上工作。
三、 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计算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的滞后,与国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 计算机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的知识“专”而不“通”,知识陈旧适应性差。我国各类院校均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很少有鲜明的特色和社会针对性,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分明,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2. 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合理,两头小中间大,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底层次的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较少。
3. 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没有真正达到产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结合很少,并且教学中理论学时占大部分,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很小,且对实践课的重视及安排方面也达不到社会实践的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但目前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够达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导致企业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员工,学生感觉找不到满意的企业。所以构建一个新的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所学技能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四、 将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课程模块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研究知名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内容,形成通用标准。
将IT企业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认证课程移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形成一个行业内通用的售后服务工程师认证标准。为IT企业培养大量的优秀售后服务工程师。同时也根据学生对企业认知程度不同,为不同企业定向培养优秀的售后工程师,并制订一套符合省内高职院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订单培养售后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2.知名IT企业认证课程与专业原课程相融合形成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在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新增认证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就业的企业不同,进行不同课程模块的选择。这里以其中一个模块为例,课程结构如图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大学1、2、3学期完成,在第4、5学期完成对认证模块课程的学习。其中A、B模块是必修课程,A模块为技术类课程也就是通常说的专业课。B模块为技能类课程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它们都是售后工程师通用的课程。C、D模块为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对不同企业的选择,来选修不同的认证课程已达到不同企业的要求。
3.引入知名IT企业资格认证,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考评体系。
以往的学生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都是根据任课教师的题库或实验报告进行考核,没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没达到学有所成的效果,经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通过引入企业资格认证,改革了原有考试模式。在企业资格认证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企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考评。真正达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效果。
五、 新课程体系能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一流”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
本专业将人才培养的标准定位于达到世界500强企业对的业务规范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率先在这一领域破题,为省内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做出了示范。
2.解决了培养学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对接的问题。
职业教育中忽视职业角色及职业素养教育,重技能轻素养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在课程体系中嵌入了岗位职业角色课程及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使得工程师业务规范和职业素养在渗透式养成教育中获得,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3.企业认证考核,端正学习态度,创建良好学风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考核过程中以企业工程师认证作为课程考核标准,通过认证就上岗,这样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更有动力。通过企业工程师的现身说法与授课指导,使学生更坚定了学习信心,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样彻底改变了高职学生惰学的难题。
六、结束语
通过研究知名IT企业售后工程师认证内容,并把认证内容引入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从而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标准。该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以新技术发展为指导,以岗位需求为中心,来自企业多年工作实战经验的认证讲师亲自授课与实训指导,将企业实战与新技术结合,丰富的教学课件与项目实训,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职业技能课程、服务技能课程、管理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协助精神,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中。从而真正实现构建成一个新的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所学技能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