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中学的学生由于其作文起步慢、起点低,学生社会见识少、阅读量不广,以及缺少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文化环境的熏陶,再加上山区作文教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薄弱,语言表达不畅,写作思路闭塞,写作能力低下。这些问题给山区中学的老师带来了不少困惑。
学生现状:目前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是山区学生社会见识少,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观察和留意,又没有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平时也少读书看报,因而写作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
教师现状:首先,有大部分语文老师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和系统的训练,作文课往往是给出一个作文题及写作要求就让学生作文。这样随意、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是收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其次,语文老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并且不善于从课文的阅读文本中寻找能够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更没有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各自的写作中去。作文教学严重失衡也是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教材现状:初中语文课本的写作知识介绍简单,作文训练点散见于阅读课之后,教材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技巧的具体指导和系统的训练。整体上呈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训练的随意性、无序性。
面对上述种种困惑,作为山区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走出困惑去寻求适合于我们山区学生的对策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首先,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素材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与亲人同学沟通,多读书看报,从不同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视野,积累生活素材,为解决学生“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
其次,“不会写”是学生写作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例如在训练学生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学生不是苦于没素材,而是苦于不知如何安排这些素材。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
再次,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要好好利用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生自己也要扩大阅读量,并学会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二、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才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另外,教师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三、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性、无序性、知识含量低的情况,那么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不错的对策。首先,教师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如精彩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次,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要求,即使是布置一篇简单的片段练笔,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目的,评讲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作文指导课起到真正的实效。
学生现状:目前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是山区学生社会见识少,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观察和留意,又没有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平时也少读书看报,因而写作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
教师现状:首先,有大部分语文老师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和系统的训练,作文课往往是给出一个作文题及写作要求就让学生作文。这样随意、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是收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其次,语文老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并且不善于从课文的阅读文本中寻找能够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更没有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各自的写作中去。作文教学严重失衡也是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教材现状:初中语文课本的写作知识介绍简单,作文训练点散见于阅读课之后,教材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技巧的具体指导和系统的训练。整体上呈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训练的随意性、无序性。
面对上述种种困惑,作为山区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走出困惑去寻求适合于我们山区学生的对策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首先,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素材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与亲人同学沟通,多读书看报,从不同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视野,积累生活素材,为解决学生“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
其次,“不会写”是学生写作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例如在训练学生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学生不是苦于没素材,而是苦于不知如何安排这些素材。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
再次,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要好好利用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生自己也要扩大阅读量,并学会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二、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才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另外,教师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三、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性、无序性、知识含量低的情况,那么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不错的对策。首先,教师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如精彩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次,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要求,即使是布置一篇简单的片段练笔,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目的,评讲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作文指导课起到真正的实效。